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個上海爺叔,曾溫暖許多流浪者的寒冬,自己卻倒在春天來臨之際……

這個上海爺叔,曾溫暖許多流浪者的寒冬,自己卻倒在春天來臨之際……

「站長好像還在我們身邊……」3月24日凌晨,楊浦區救助管理站站長李福強驟然離世,令同事感到震驚。大家怎麼也無法相信,那個高大、樂觀、陽光的李站長,永遠離他們而去了!

站長室門把手上,像往常一樣夾著新民晚報。新民晚報記者邵寧 攝

去年11月下旬,李福強作為「中國夢·申城美」的典型人物,被上海市多家媒體所報道。11月26日,新民晚報也以《臨時的「家」成為溫暖的人生驛站》為題,報道了李福強的故事。但此時的李福強已身患癌症晚期,但堅守在工作崗位上的他,和常人無異。就在去世前兩天,他還在病床上處理了站里的事務。

去年11月,已是肺癌晚期的李福強在工作中。新民晚報記者種楠 攝

李站長的辦公桌上,放著那份「不忘初心 無悔堅守」的演講稿,上面有他親手修改的字跡。 上觀新聞記者黃尖尖 攝

和李福強共事多年的吳梁才告訴記者,李福強是去年5月感到不適前去就診的,當時診斷為肺炎,6月確診為患小細胞肺癌。這是肺癌中最兇險的一種,無法手術,醫生告訴他,隨時可能倒下。區民政局領導讓李福強去治療、休養,但他卻一邊化療、放療,一邊上班,常常是周五下午去住院化療,周一又來上班了。去年冬天,他還幾次帶隊去街面巡查,救助流浪乞討人員。

楊浦區救助管理站。新民晚報記者邵寧 攝

李福強的辦公桌。新民晚報記者邵寧 攝

不放棄每一個生活在這座城市裡的人

救助站工作人員朱惠林記得,11月底的一天晚上,正在外面巡查的李福強又接到救助熱線962200轉來的一個電話,在長陽路大連路地鐵口有一名外來婦女露宿。他立即趕去,這是一名來自寧夏的婦女,50歲左右,連普通話都聽不懂。李福強勸她去救助站,她拒絕接受救助。李福強只好給她留下了棉被,回到站里已近午夜12點。之後,他又讓站里的同志多次去關心這名婦女,終於說服了她接受救助,後來把她送上了回家的火車。

在嚴寒、酷暑、颱風等極端天氣里,李福強總是帶領工作人員一起巡邏,到橋洞、綠化帶等地方一一查看,勸導每一個流浪乞討人員進站接受救助。

李站長勸街頭流浪者進站。圖片來源:楊浦區救助站提供

2016年,他在巡查時發現中環翔殷路隧道的橋洞下有人露宿。那是一個30來歲的小夥子,名叫王旭龍,靠撿瓶子度日。李福強讓他去救助站,但王旭龍不肯去,理由是:「不願意吃白食,撿瓶子再少也是自食其力。」不過,碰到極端天氣,李福強都會想辦法勸說王旭龍進站接受救助,住上幾日,吃幾頓飯。王旭龍也挺愛和人聊天,可是一問到家庭情況,他就閉口不言。

獨自坐在救助站里的王旭龍。 上觀新聞記者黃尖尖 攝

2017年1月21日,上海遇到罕見寒潮,最低氣溫降到零下4攝氏度。中央電視台「新春走基層」欄目到楊浦救助管理站拍攝,正好拍攝到王旭龍在救助站避寒的鏡頭。2月3日,央視新聞聯播節目播出後,一名女子就打電話到楊浦救助站,說她是王旭龍的表妹。原來,王旭龍是山東人,出走三年杳無音訊,家人尋找未果,都以為他已經不在了。李福強當即在電話中表示,一定要讓他和家人團圓。

李站長與同事們在寒風中救助露宿者。圖片來源:楊浦區救助站提供

於是,他和工作人員把王旭龍接到救助站。幾天後,王旭龍的父親帶著新衣新鞋趕到了楊浦救助站。看到三年未見的父親,王旭龍驚呆了。父親抱著他,老淚縱橫。原來,當年王旭龍和父親鬧了矛盾,賭氣說「我混不出人樣就不回來」,可是到了上海他丟了身份證,沒法打工,又不願意回老家補辦,於是就在外流浪。

父子重聚一刻相擁而泣。 上觀新聞記者黃尖尖 攝

2017年年4月,王旭龍又出現在了楊浦救助站。這次,他是特地來看望李站長的。他說,已經在老家補辦了身份證,來到上海當上快遞員。他決心要好好工作,不僅掙錢養活自己,也要承擔起做兒子的義務。

李福強1966年出生,早年當過兵,退役後進入民政系統工作。從1994年起一直從事救助管理工作。對他來說,救助站就像他自己的家一樣,無法割捨。他的妻子說,李福強是個「工作狂」,在家裡、在病房,說來說去還是工作。他常常對前來看望他的同事說:「救助站面對的都是弱勢群體,一定不能出任何事故。」

李福強所獲得的一部分榮譽證書。新民晚報記者邵寧 攝病床上的李站長最放心不下的是……

近年來,救助站的工作更是延伸到一些需要幫助的特殊人群。2011年,救助站成立了反家暴庇護中心、困境兒童保護中心和應急救災臨時保護中心,為特殊人員撐起了保護傘。今年1月31日,救助站舉辦了一個以區里的困境兒童為對象的夏令營,組織17個孩子去了崇明。第二天,李福強也去了,和孩子們一起活動、交流。

李福強與站里的孩子小樑談心(資料照片)。新民晚報記者種楠 攝

今年春節後,病魔終於把李福強擊倒了。在病床上的他,最放心不下的是站里的兩個孩子——小樑和小周。

15歲的小樑是一個身世坎坷的女孩。2011年,她才9歲,因為父親去世、母親失蹤、沒有戶口,而被送到了救助站。李福強帶著員工四處奔走,街道、居委、學校、派出所,兜兜轉轉一大圈,沒法落實戶口,只能在街道幫助下找到一家寄養家庭,讓她暫時生活。去年初,寄養家庭的奶奶因身體原因無法再照顧小樑,李福強便又把孩子接到站里,安排工作人員照顧好她日常起居。

這時,小樑已經上初二了,很快將面臨中考。由於戶口懸而未決,向來喜歡讀書的她感到了痛苦和迷惘。李福強請站內社工多關注她的心理變化,自己也時常跟小樑談心,告訴她:人生都要經歷風雨,路是靠自己走出來的。他讓小樑抓緊學習,每周還送她去補課。在這個和諧溫馨的環境里,小樑感受到了被庇護被關愛的滋味,也學會了勇敢,選擇了堅強。

在孩子們眼裡,李站長是堅強「爸爸」。圖片來源:楊浦區救助站提供

為了小樑的戶口問題,李福強一次又一次向街道、公安、法院等有關部門反映,還聘請專業律師辦理。後經多方協調和新聞媒體的呼籲,小樑的戶口終於在中考前5個月辦了下來。小樑喜極而泣,感覺「像在做夢一樣」,而這時,她看到「站長叔叔」的眼中也有著淚光。

2017年6月,小樑在救助站叔叔阿姨們期待的目光中,走進了中考的考場。她沒有辜負大家的期望,考上了區重點高中。站里的叔叔阿姨得知後比她自己還高興。現在,小樑已經是高一的學生了,每天上學、放學,都有工作人員接送,被照顧得比有父母的孩子還周到。李福強說:「她在我們救助站一天,我們就要對她負一天責任,不能出任何岔子。」

另一個孩子小周的父親因為強制戒毒,家中無人照管,他平時住校,周末就由工作人員接回救助站。為了保證兩個孩子的安全,李福強專門派車接送他們上下學。

社工李暉說,春節前,李福強就念叨著要給小樑辦個護照,因為答應過帶她出國旅遊。但由於小樑還不滿16歲,辦理護照需要監護人的簽字,所以想等到幾個月後再辦。「這大概是他的一件遺憾事吧。」李暉流著眼淚說。

這些年來,楊浦區救助站收到的一部分錦旗。新民晚報記者邵寧 攝

前天下午,記者在李福強辦公室看到,裡面除了一個書櫃、一張辦公桌、一棵綠植,別無長物。辦公桌上放著一份2018年3月的救助站值班表,旁邊有一片暖寶寶。站長室的門把手上,還像往常一樣夾了一份新民晚報,但這間辦公室的主人,卻永遠不會回來了。

本文綜合自新民晚報、上觀新聞等

新民晚報記者 邵寧

新民晚報新媒體 鍾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63歲機長起飛前20分鐘暈倒 醒來後載177人照樣飛
英改組內閣應對「脫歐」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