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西藏?尼木縣】我的藏族兄弟

【西藏?尼木縣】我的藏族兄弟

格桑

 兄弟幫

兄弟幫 

00:00/04:15

木縣隸屬於拉薩市,盛產藏香、藏紙。藏尼紙、尼木藏香和普松雕刻被稱為「尼木三絕」。

▲雅魯藏布江支流——尼木河

西藏的公司春節假期較長,很多西藏人會選擇到成都過冬。初到尼木是春節剛過,我們的客戶公司很多人還在休假,接待我們的是扎西。

扎西從內地的學校畢業後回到西藏,茶餘飯後會講起他的學校生涯,當時,他跟學校里的東北同學玩得最好。或許是性格上的相似,西藏人簡單謙卑,東北人給人脾氣暴躁的直觀印象,但不管是暴躁還是溫和,卻大都思想單純並講義氣,分處中國版圖對角線兩極、相距數千公里的兩個人群或許生來就彼此吸引。

晚飯後,天尚早,我們就沿著行人稀少的馬路繞城一小圈,途中經過上下比如寺。這座寺廟坐落在半山腰,依山而建,寺廟分為上下兩層,上面是僧寺,下面是尼姑寺,是西藏唯一一座僧尼合一的寺廟。經受了漫長的歲月洗禮,比如寺曾幾遭損毀,1986年,比如寺被重建,據說當時,一位當地的富貴人家捐獻資金重建了上寺,還請來了僧人在這裡念經,第二年,另外一戶人家也捐獻資金,建成了下寺,而他請來的是尼姑,從此以後,上寺住僧人、下寺住尼姑的傳統就形成了。

▲上下比如寺

我們都不是話多的人,散步的時候很多時間也是無言,但最好的朋友恰恰是那種陪你無所事事,隻字不語,卻讓你感覺彷彿聊得很盡興的人。

有一次,我隨口問扎西是哪一年出生的,然後竟發現我們是同齡,然後兩人同時開口問對方是幾月份出生的,扎西比我晚一個月。後來,我們便有了兄弟間的情誼。

幾天後,公司的另一位同事丹增上班了,丹增是扎西的哥們兒,兄弟的哥們兒當然也是哥們兒,而且我們也都是同一年出生的。

尼木縣非常小,縣城裡沒有什麼去處,下班後,我們偶爾就去喝酒。酒館是藏式的雕梁和布置,有開放間和包間,包間里有一個20英寸的電視機用來點唱歌曲。我只能是陪襯著喝,即使是這樣,有一次接連兩罐百威還沒下肚,就趕緊捂著嘴往衛生間跑了。扎西和丹增酒量都很好,跟朋友喝酒的時候,易拉罐的百威都是成箱地搬。

▲尼木縣

記得那天是3月14號。2008年的這一天,拉薩發生了嚴重暴亂,暴徒們習慣將這種重大事件的日期定為重要日期,並在以後年度的同一天再次搞起事端。當天西藏各單位都加強了戒備,晚上公司都要增加值班人手。當晚,我們三個連同另外兩個藏族兄弟卻到酒館喝了個不亦樂乎,午夜時分終散場,我們互相摟著肩漫步在空曠的馬路上,說著一些掏心窩子的話,他們幾個一直把我送到旅館才離開。

不久後,項目結束,我們從尼木返回拉薩。

▲吞巴乾淨整潔

從尼木到拉薩,中途會經過吞巴鄉。吞巴鄉隸屬於尼木縣,是藏文創始人吞彌·桑布扎的故鄉。吞彌·桑布扎生活在公元7世紀,是吐蕃王朝贊普松贊干布七賢臣之一。相傳他奉命帶領16名藏族青年,穿過奇禽猛獸的禁區,克服熱帶氣候的炎熱,前往天竺學習古梵文和天竺文字,回藏後創造了藏文。

吞彌·桑布扎赴天竺學成歸來時,也給藏民族帶回一份特殊的禮物——水磨藏香製作,即利用吞巴豐富的水資源和在印度所學的熏香技術再結合西藏地域特點,發明了水磨藏香製作工藝,並教授當地村民,使藏香工藝源遠流長。

▲吞彌·桑布扎故居

圍繞藏文藏香文化,吞巴已經建立了景區,包括吞彌·桑布扎故居、經堂、莊園,藏文字博物館等,我們到的時候正是西藏旅遊淡季,景區尚在整修,人文景觀均不開放。而這個季節,西藏的草木還未展露新芽,站在山坡上看,這個山谷中的小村落只是一派單調的灰色。

▲吞巴鄉

然而,當你走進它,卻會發現這個古老的村莊其實並不缺乏色彩。穿越千餘年的歷史長河,老宅的粉飾早已褪去,但經幡的色彩卻仍舊那麼鮮艷,古老的經符隨著風跨越碧穹下的千山萬湖,將善緣傳達給每個西藏人。

▲路邊的經石堆

一條淺淺的溪流歡快地穿村而過,滋養著這裡的一草一木。在地勢較高的地方,溪流形成了一個微型瀑布,橫倒在瀑布上的小樹掛滿了冰簾,告訴我們這裡的冬天仍未過去。低矮的樹叢間,一群憨態可掬的長毛山羊席捲而來,登時給這個寂靜的小鄉村以無限的趣味和生機。

▲吞巴

我們在尼木停留的時間不長卻也不算短,寒冷的冬季給這個本就無聊的小城又平添了一些凄涼,而正因為有了扎西和丹增他們,我在工作之餘的生活並不單調,甚至充滿了樂趣。

扎西和丹增的家都在拉薩,但平時住在尼木。我回到拉薩後,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們並沒有在拉薩再聚。一年後,我從成都回到東北,便沒有再去西藏了,我們也多只是通過微信了解彼此的近況,但相信有了這份兄弟情,就一定會讓我們在某時某地再次相聚。

(本文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澤看世界 的精彩文章:

TAG:小澤看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