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悲劇的重臣, 深得咸豐帝信任, 卻因一頓飯得罪了慈安和慈禧
鴉片戰爭——中國歷史的痛楚。我國歷史上有兩次鴉片戰爭,其實真正與鴉片有關的是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人使用堅船利炮讓販毒合法化,直至今日,世界各地的大毒梟們也都紛紛效仿之。而就戰爭對中國結果之影響來看,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影響其實並沒有第二次鴉片戰爭來得那麼大,最起碼對清王朝的統治者還依舊能夠穩坐紫禁城金鑾殿之上。然而,第二次鴉片戰爭——一個原本與鴉片沒多少直接關係的戰爭,其惡果確實令國人痛心疾首,不但武力沒有拼過外國人,丟了大片國土,就連皇帝老兒也被迫逃離了北京,離開了他的心愛之地——圓明園。
其實咸豐皇帝本不應該落得狼狽逃離這般田地,之所以如此都是因為咸豐皇帝幹了一件「硬氣」事兒,那就是單方面「撕毀」條約並逮捕外國派來敦促中國履行條約的使節,這還不算完,還責令八旗「鐵騎」跟外國軍隊在京城之外,來場決一死戰。決戰之時,站在高樓之上觀戰的民眾眾多,大夥本都想一睹我軍鐵騎之風采,等著看我方主帥僧格林沁王爺如何於萬軍之中取敵將首級。但是結果卻讓國人大失所望,我方將士雖冒死奮勇向前,但血肉之軀如何能夠抵擋槍林彈雨?戰事發生不久,我軍便潰不成軍,站前之威風一瀉千里,觀戰民眾則抱頭痛哭,仰天長嚎。
咸豐皇帝_圖
戰報呈到咸豐皇帝手中,皇帝頓覺眼前一片眩暈,一口老血差點吐出來。咸豐皇帝,此時也是有苦難言,感覺自己被這些臣工們騙了,當初都說洋人下了船絕不是我鐵騎對手,而如今卻是這般境地。在僧格林沁的戰報中,還提出了一個重要建議,建議皇帝趕緊「跑路」,洋鬼子要進城,這將關係到聖上安危。早已經被嚇破膽的咸豐皇帝,無奈之下只好接受這一建議,當然對外絕不能稱逃難,只好稱之為「北狩」,是度假去了,「度假」的地點就在熱河行宮。
其實外國人並沒想把咸豐皇帝怎麼樣,外國人要求的只是利益,並沒有統治大清的想法(俄國人和日本人除外),所以只要皇帝履行條約之規定,咸豐皇帝依舊可以安然無恙,因此他的逃跑真的沒有必要,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徒增許多麻煩和煩惱。由此可見,當時大清對國際外交之見識,可謂是一無所知,思維方式仍舊停留在「家天下」的層面。
不管怎麼說,咸豐皇帝倉皇上路北行熱河,此時是咸豐十年八月,距離咸豐皇帝駕崩還有不足一年時日。由於事關緊急,皇帝家眷以及重要職能部門的臣工們只能倉促上路。皇后和懿貴妃,也就是後來的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作為皇帝家眷必在隨行行列,還有就是皇帝近臣,宗室戶部尚書肅順也是同行重要之人。這幾個原本沒有多少交集的人,就在這行程路上卻結下樑子,而這道梁子正是肅順人生悲劇的導火索。
熱河省,簡稱熱,省會承德市_圖
作為皇帝最為倚重之大臣,「北狩」之行的大總管兼總調度非肅順莫屬。這一路上許許多多的事情都需要處理和安排,例如,各種公務的處理程序,隨行人員的衣食住行以及皇帝個人事務等等,都是肅順說了算。倘若在開平盛世,物資豐裕之時,這個大總管也許還好乾些,但在當下這滿目瘡痍,物資匱乏之時,這個大總管可就難以做到面面俱到了。
說了半天,這肅順是何許人?肅順乃第一代「鐵帽子王」鄭獻親王濟爾哈朗第七世子孫,所以肅順系宗室皇親,但是由於肅順是妾室所出因而並沒有承襲祖上爵位的機會,又系遠枝皇親,所以肅順成年出府後僅是閑散宗室身份,家底並不豐厚。但是,肅順這個人比較有才華也有能力,他通過努力,在道光年間就考獲「三等輔國將軍」的爵位,並且開始在朝廷當差任職。
肅順真正發跡還是在咸豐朝,咸豐皇帝20虛歲登基上位,為了扭轉王朝頹勢,咸豐皇帝一改祖制,大膽重用宗室皇親,因此肅順之兄鄭親王端華和怡親王載垣(怡賢親王胤祥之五世子孫),得以委以重任。咸豐皇帝不但啟用遠枝皇親,在其執政初年,咸豐皇帝破格啟用自己弟弟恭親王奕訢為首席軍機大臣,突破自乾隆朝以來親王不如軍機的祖制,大有「兄弟同心,其利斷金」之意。從這點看來,咸豐是一個頗有魄力的皇帝。
愛新覺羅·肅順(1816年11月26日-1861年9月)_圖
弦外之音暫且不論,我們回到本文主題,肅順在咸豐朝官位是「火箭式」躥升,從咸豐皇帝繼位伊始擢升內閣學士,到咸豐十年正月受命御前大臣,肅順的官職和職務都在上升和增加。「御前大臣」這個職稱可能有些讀者朋友不很了解,在大清王朝能夠被任命為「御前大臣」之人,那絕對是皇帝心腹之心腹,御前大臣其實就是皇帝的總秘書長兼總參謀長,對各種國家大事都了解並且具有強大的話語權,具有左右國家命運之能力。當年的和珅就是乾隆皇帝的御前大臣,乾隆皇帝對其幾乎言聽計從,由此御前大臣之重要可見一斑。
此時的肅順其權勢已經到了肩比和珅的程度了,但肅順與和珅不同,肅順為人、為官都要比和珅正直許多。肅順為官行事風格剛烈,為國謀忠從不顧及他人情面,言外之意肅順為人能力有餘而圓滑與城府不足。肅順本著僅為皇帝、為大清負責的態度,大刀闊斧地整頓吏治,他親汗疏滿、重用汗臣,認為大清頹勢唯有倚重曾國藩、胡林翼這樣的有能力的汗臣才有機會扭轉,他甚至揚言「旗人混蛋多」,認為旗人多為清朝的蛀蟲,根本沒有治國理政之才能。這還不算完,在清朝內憂外患之際,為了減輕國家負擔,肅順大力削減旗人福利,這一下算是將旗人都得罪光了,旗人有不罵肅老六(肅順在家排行老六)者寥寥無幾。
熱河行宮圖(局部)_圖
肅順的做法無疑是有利於國家基業,真是大快人心,但是在清朝,人情世故往往大於王法制度,絕大部分利益受損的旗人只會記得肅順的「心狠手辣」而不會理解他的用心良苦。這一點,在北行熱河的路上又被印證了一次。
北行熱河,名義上是「北狩」,是去「度假」,實際上就是逃命。既然是逃亡,一路之上的生活配給自然無法與京城皇宮相比。且如前文所述,物資匱乏又出行倉皇,隨行所帶之食物,僅能夠保證基本供需。作為御前大臣、逃難總指揮的肅順,自然首先考慮皇帝的衣食,至於其他人,甚至是皇后等后妃都只能次之。如此安排也似乎合情合理,但是肅順比較過分的就是根本沒拿皇后等各位娘娘當回事兒,對其衣食供給近乎吝嗇。
慈安太后(1837年8月12日—1881年4月8日),鈕祜祿氏_圖
這一路上,這些女眷們每天就是以豆豉充食,皇后及貴妃每頓也就是一飯、一葷及一素的低標準水平。而肅順對皇帝之照顧真是「無微不至」,衣食供給全是「高標準、嚴要求」,這哥倆兒一路上是有酒有肉,吃喝不愁。其他人暫且不表,就說這皇后和貴妃,還不得恨肅順到牙根痒痒。尤其這皇后鈕鈷祿氏,出身名門,從小就受過良好家教的大小姐,再到進宮直到被尊為皇后,哪裡吃過這般苦頭,心中之憤懣更是可想而知。以至於,抵達熱河行宮之後,皇帝設宴,皇后都沒有好氣的說:「流離羈旅,何用看席?請蠲之。」雖是氣話,但是不滿之意溢於言表。肅順自然不能讓皇后說蠲就蠲,總不能也讓皇帝跟著吃一葷一素外加豆豉。
於是肅順開始擺大道理,強調皇后擔心極是,國家危難確實應該節省,但是不能太過於節約,這容易讓他人懷疑皇上的經濟實力,如此有失國體。咸豐皇帝認為肅順分析的有道理,於是表態:「肅六說不可以,酒席照辦。」前文介紹,皇后出身名門,這點道理還用你肅順啰嗦?心中的惡氣又不知增添了多少,這次肅順是徹底把未來的兩宮太后得罪了。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_圖
文章至此,我們不難看出,肅順已經在給自己的命運挖下了大坑,只是自己渾然不知而已。當然,我們雖不能將肅順之命運定義為「一頓飯引起的血案」,但是世間之事往往是多因而至一果,所以這「一頓飯」也是干係之事。我個人認為,肅順之所以如此對待慈安和慈禧兩位,並不是簡單的情商低的問題,而是他根本沒有把這兩位女人放在眼裡。而兩宮太后對肅順極度不滿之態度,京城裡的王公大臣很快知曉,在這些「政治家們」的眼中,這都是扳倒肅順的砝碼。
我們可以大膽猜測,也許「後黨」在此時便已經不自覺地形成了雛形,他們蟄伏起來,就等著肅順落魄之時好將其一網打盡。世事難料,肅順沒想到,兩宮太后沒想到,甚至諸多「政治家們」也沒想到,這落魄之時竟然來得如此之快。
【百談清史 專欄】 歷史堂團隊作品 文:王金百
參考文獻:《清史稿》
文字由歷史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孔子贊同用活人殉葬嗎,他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又是什麼意思
※謀反作為十惡之首,事敗後不但凌遲還株連九族,為何卻屢禁不止
TAG:歷史大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