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
全面加強教師教育 提升教師整體素質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主任 劉宇輝
北京市高度重視教師教育工作,始終堅持把教師教育工作擺在教師隊伍建設的突出位置,構建了以師範院校為主體、非師範院校參與的開放靈活的教師培養體系,完善教師全員培訓制度和分類、分層、分崗培訓體系,不斷完善和構建現代教師教育制度,積極推進教師教育模式與內容的改革與創新。
一是著力構建了以師範院校為主體、非師範院校參與的開放靈活的教師培養體系。印發《北京市關於加強和改進師範生培養與管理的意見》,重點建設好市屬師範院校,強化師範院校的師範教育屬性,改革師範專業的招生方式,將師範專業納入提前批次招生;支持師範院校深化教師教育教學改革,創新師範生培養模式,強化師範生教育實踐,探索師範生的國際化培養模式,提升師範教育質量。
二是拓展教師補充渠道,吸引優秀人才從教。實施拓展中小學教師來源行動計劃,通過擴大師範院校師範專業招生計劃、委託北京師範大學與首都師範大學合作培養教育碩士等多種方式擴大師範生的培養規模。實施鄉村教師特崗計劃和城區中小學校公開招聘緊缺學科教師計劃,面向北京地區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京外地區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學校以及全國24所省屬師範院校的應屆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畢業生。實施定向培養計劃,委託北京師範大學和首都師範大學每年面向北京地區高校招收200名非京生源非教師教育類專業在讀研究生,為北京市定向培養高起點的教師;依託首都師範大學為鄉村學校定向培養「一專多能」的鄉村教師。
三是完善教師全員培訓制度和分類、分層、分崗培訓體系,促進教師終身學習和專業化發展。緊緊圍繞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和發展的核心工作和任務科學設計教師培訓內容,注重增強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高度重視師德師風建設,強化落實習近平教育思想,在全體教師中開展做新時代「四有好老師」和「四個引路人」的學習實踐活動。構建市、區、校三級聯動培訓體系,分類分層分崗實施培訓。
四是創新教師培訓方式,著力提升培訓的針對性、主動性和實效性。實施「名師」「名校長」工程,搭建學習研究和人才成長共同體的高端平台,打造一批名師、名校長隊伍。實施中小學教師開放型教學實踐活動計劃,鼓勵全市市級以上骨幹教師自主掛課,全市義務教育階段普通教師自主選課。實施協同創新學校計劃,通過市、區、校三級緊密合作,深入遠郊區學校開展整校或整學科推進的研修活動。支持郊區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參加跟崗脫產培訓。
五是實施鄉村教師素質提升計劃。在2020年前,對全市鄉村教師校長進行360學時的培訓,建立鄉村教師校長專業發展支持服務體系,搭建教師網路研修服務雲平台。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加強鄉村教師的政治理論學習,不斷提高他們的理論素養和思想政治素質。
六是實施促進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區教師素質提升支持計劃。由市級統籌,優化和健全通州區教師專業發展支持服務體系,促進城市副中心教師素質的整體提升。啟動雄安新區教育管理幹部對崗交流、中小學校長跟崗培訓、骨幹教師培訓等項目,促進雄安新區教師素質的整體提升。
大力振興教師教育 激發教師隊伍活力
廣東省委教育工委書記、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 景李虎
大力振興教師教育,抓住了從源頭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牛鼻子」,抓住了培養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的關鍵,是解決當前教師隊伍建設發展不充分不平衡問題的重要舉措。
廣東將積極主動把握好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歷史機遇,寫好廣東教育「奮進之筆」,抓緊研究制定出廣東省貫徹落實《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年)》的配套政策措施,緊緊圍繞「提高質量、優化結構、均衡配置」的工作重點,統籌謀劃好教師培養、培訓、使用、管理等工作。
一是加強黨對教師工作的領導,全面落實師德建設新要求。牢牢把握黨對教師隊伍建設的領導權,充分發揮黨委(黨組)的領導作用,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黨員教師的先鋒模範作用。將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擺在首位,推進教師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師德養成。發掘師德典型、選樹師德先進,推進全省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創建活動,開展南粵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特級教師)評選。加強師德宣傳,講好師德故事。強化師德考評,加強師德獎勵,體現獎優罰劣。推進落實師德考核負面清單制度,嚴格落實師德「一票否決」制度。
二是加快廣東「新師範」建設,全面落實國家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加大對師範院校和師範專業的支持力度,組織開展師範類專業認證,調整優化專科、本科、碩士師範生培養層次結構,推進教師職前培養和職後發展一體化,推進政府、高校、中小學教師教育協同化。實施粵東西北地區中小學教師定向培養計劃,為鄉村學校培養骨幹教師和緊缺學科教師。推進省、市、縣教師發展中心建設,構建中小學教師發展支持體系。每年安排5億元,用於實施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
三是深入實施「強師工程」,促進教師隊伍規模、結構、質量協調發展。每年安排5.04億元用於實施「強師工程」。深入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優化城鄉教師資源配置,補齊鄉村教師隊伍短板,落實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2018年將補助標準提高到人均每月1000元。建立完善省、市、縣、校既分層分類又相互銜接的教師培訓體系,抓好省級的示範培訓,推動各地各校落實全員培訓制度。加強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推進實施高等學校珠江學者崗位計劃、職業院校專業帶頭人培養計劃、中小學新一輪「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和名師名校長工作室主持人項目等。
四是深化教師管理制度改革,激發教師隊伍整體活力。在全省全面推進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使教師由「學校人」轉變為「系統人」。深入落實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制度。全面實施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和定期註冊制度,嚴把教師入口關。深化大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考核評價制度改革。推動完善教師編製和崗位管理制度,推動建立符合教育行業特點的教師招聘辦法,吸引優秀人才進入教師隊伍。健全完善教師工資福利待遇保障機制,不斷提高待遇水平。積極探索建立中小學校長職級制、高校人員總量管理制度和教師退出機制。
深化改革 加強教師教育體系建設
廣西壯族自治區高校工委書記、教育廳廳長 唐咸僅
廣西教育系統將認真貫徹落實《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年)》,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深化教師教育改革,加強教師教育體系建設,切實解決教師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一、堅持把師德建設擺在首位,將師德教育貫穿教師教育全過程。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是教師教育的首要任務。近年來,廣西教育系統不斷創新師德教育模式,大力加強師德教育培訓,強化師德師風建設,湧現出「擺渡教師」石蘭松等先進師德典型。廣西將切實將師德教育作為師範生培養和教師培訓課程的必修模塊,作為新入職教師教育的「第一課」,構建覆蓋各級各類教育的師德建設制度體系。組織開展教師節「師德活動周」、廣西優秀教師進校進課堂巡講和我的「教師夢」主題演講等活動,著力培育教師職業認同和社會責任感。將師德考核作為教師考核的核心內容,實行師德等級考評。
二、充分發揮師範院校主體作用,著力提高教師培養能力。2011年,廣西以師範院校為主體啟動實施高校師範專業辦學能力提升計劃,6年來,投入近4億元,重點建設了20個教師教育基地,新建實訓室500餘間,改建實訓室400餘間,新增實驗實訓設備1萬餘套。同時,還建設了7門國家級教師教育精品資源共享課、50門自治區級教師教育精品課程、22個自治區級教師教育教學團隊。我們將加快推進教師培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擴大學前教育教師、義務教育緊缺學科教師、高中新課改對應學科教師、中職「雙師型」教師以及特殊教育教師培養規模。實施教師教育專業綜合改革計劃,重點建設20個教師教育特色優勢專業或專業群。實施高校千名中青年骨幹教師培育計劃。
三、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培養培訓,為教育脫貧攻堅提供堅強保證。對標《計劃》新要求,我們將以貧困地區特別是深度貧困地區為重點,深入實施農村小學全科教師、縣級中職學校教師、小學壯漢雙語教師定向培養計劃。加強市、縣(市、區)教師培訓中心建設,「國培計劃」「區培計劃」集中支持貧困地區鄉村教師及校長培訓。加強新課標新教材和教育觀念、教學方法培訓,提升培訓實效。構建鄉村教師信息化培訓體系,加強網路培訓課程開發,搭建教師網路研修服務雲平台。深入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不斷提升職業吸引力,確保鄉村教師「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四、深化教師教育綜合改革,全面提升教師培養培訓質量。近年來,廣西積極開展教師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在拓寬教師補充途徑、引領教師專業發展等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實施廣西優秀退休教師鄉村支教計劃;實施緊缺專業兼職教師資助計劃。先後建設150個特級教師工作坊,發揮特級教師的示範、輻射、引領作用。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加大改革力度,通過實行師範生提前批次錄取、招生面試或採取「大類招生、二次選拔」方式,選拔有志於從教的優秀學生就讀師範專業。繼續開展師範類專業認證。深入實施「八桂教育家搖籃工程」。穩妥有序推動教師培訓工作重心下移,將一部分培訓的管理權和經費下放到市,統籌指導市縣做好教師培訓工作,讓教師在家門口就能接受高質量的培訓。
牢記教師教育初心 培養造就高素質師資
東北師範大學校長 劉益春
《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年)》,對破解當前教師教育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培養造就黨和人民滿意的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具有重要意義。師範大學全面落實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對深化我國教師教育改革,推進教師教育體系建設具有極端重要性。
一、把師德養成教育放在首要位置,推進「兩代師表」共育。與一般大學相比,師範大學體現出「兩代師表」共育這一重要特徵。新時代,東北師範大學成立了教師工作部,把師德養成教育提到教師工作的首要位置。學校將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制度建設,強化師德考評,完善約束和激勵機制;發掘師德典型、講好師德故事,加強引領,注重感召,藉助新媒體平台,形成強大正能量。
二、把創新精神作為教師核心素養,倡導「創造的教育」理念。作為教育部直屬師範大學,東北師範大學率先提出「創造的教育」理念,目的是努力造就一批具有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創新習慣的優秀師資。「創造的教育」理念強調教育的過程屬性,改變傳統「重演繹輕歸納」的教育模式,使教育過程由知識形態到問題形態,再到方法形態,最後到教育形態,將目標教育轉化為過程教育。這一理念還強調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和愛好特長,培養學生的興趣以及批判反思的思維習慣,讓教學有利於學生的創造性,讓學生主動探究未知世界,體驗到創造的樂趣,進而全面提高其發展、研究、探索、歸納的能力。
三、把實踐能力作為教師重要素質,完善「U—G—S」培養模式。進入新世紀,東北師範大學以教師教育創新實驗區建設為實踐載體,提出並實施了「U—G—S」(大學—政府—學校三方合作)教師教育新模式,有效破解了師範生教育實習、中小學教師培訓、教師教育者專業發展等難題。近年來,學校教育實習模式不斷優化,逐步走向基礎實習與應用實習相結合、本科實習與碩士實習相聯合的模式;在職教師培訓形式不斷多樣化,「同課異構」已紮根課堂,「雙向掛職」實現優勢互補,「名師工作坊」向中小學拓展延伸;教師教育數字資源建設突出特色化,建設了「互聯網+『U—G—S』」教師專業發展平台、「大中小學課堂對接」基礎教育資源平台等。
四、把改革創新作為發展動力,組建「教師教育研究院」。部屬師範大學應始終致力於在培養卓越教師和未來教育家上有新作為,在破解教師教育和基礎教育領域重大熱點難點問題上有新突破,在探索具有中國特色師範大學辦學模式上有新舉措。為進一步彰顯為基礎教育服務的辦學特色,東北師範大學確立教師教育優先發展地位,組建「教師教育研究院」,匯聚全校教師教育資源,統籌負責教師教育學科的規劃與建設,承擔教師教育學科領域「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團隊建設」三位一體的建設職責,開展教師教育領域學術交流與社會服務。希望經過5至8年建設,努力形成具有東師模式、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教師教育,引領中國教師教育改革與發展。
吹響推進師範院校改革的集結號
華中師範大學黨委書記 黃曉玫
《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年)》彰顯了中國教師教育的特色,體現了新時代我國發展高品質教師教育的訴求,教師教育將迎來新的重大發展機遇。總的來說,《計劃》有如下鮮明特點:
《計劃》落實了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教育工作任務書。《計劃》強調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的重要性,突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明確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和新發展理念,提出主動適應教育現代化對教師隊伍建設的新要求和從源頭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改革方向,對建強做優教師教育,推動教師教育改革發展,全面提升教師素質能力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計劃》播下了提升教師素質能力的及時雨。《計劃》提出了十大行動計劃,明確了五大目標任務。從落實師德教育新要求、增強師德教育實效性,提升培養規格層次、夯實國民教育保障基礎,改善教師資源供給、促進教育公平發展,創新教師教育模式、培養未來卓越教師,發揮師範院校主體作用、加強教師教育體系建設等方面,為教師素質能力的可持續提升謀篇布局。推出的具體措施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有點有面、協調平衡,有很多振奮人心的「乾貨」,具有很強的前瞻性、針對性、指導性和可操作性,是未來提升我國教師素質能力的綱領性文件。
《計劃》繪就了振興我國教師教育的施工圖。《計劃》以五大任務為目標,以十大行動計劃為抓手,搭建起了新時代我國教師教育改革的四梁八柱。作為全篇的閃光點和核心,十大行動計劃中的師德養成教育是基礎,形成了一整套師德教育可持續發展的規範體系;提升教師培養層次注重整體性,為幼兒園教師大專化、義務教育階段教師本科化、高中階段教師逐漸碩士化的發展趨勢,制定相適應的人才培養政策;鄉村教師建設是薄弱環節,針對他們的實際困難,給予了很多政策傾斜;師範生生源質量改善是重點,師範生公費教育政策的改進完善是鼓舞人心的好消息;「互聯網+教師教育」創新是時代要求,為新時代的教師教育插上騰飛的翅膀;教師教育改革實驗區的創建是平台,將有力推進教師培養模式的改革;教師教育學科專業建設是關鍵,是教師教育專業化、上水平的動力源泉;教師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是保證,師範類專業認證的啟動將有力書寫教師教育改革的「奮進之筆」。
《計劃》吹響了推進師範院校改革的集結號。《計劃》明確提出要重點建設一批師範教育基地,改革師範生招生制度,提高師範生生源質量,適時提高師範專業生均撥款標準,深入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建設一流師範院校和一流師範專業,鼓勵高水平綜合性大學參與師範人才培養等。這些改革舉措為師範院校的發展帶來了難得機遇,師範院校必須主動適應、對接和服務國家教師隊伍建設的重大戰略,從學科規劃、人才培養、社會服務、內部管理等各個方面作出積極調整,在為發展更高質量更加公平的教育提供強有力的師資保障和人才支撐的同時,實現自身更高水平的內涵式發展。
推進教師教育改革 深化卓越教師培養
西南大學校長 張衛國
西南大學作為「公費師範生」培養單位,在教師教育辦學方面具有深厚的傳統和鮮明的優勢,《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年)》的出台,對西南大學全面推進教師教育改革、培養卓越教師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明確了學校的努力方向。
一、堅持師德為要,強化師德養成和職業理想教育。堅持師德為要體現了黨和國家一以貫之選用人才理念,在培養教師過程中,需要強化師範生的師德養成和職業理想教育。學校將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陣地作用,創新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開設針對公費師範生的「師德教育系列主題活動課」,不斷充實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豐富教學載體。實施分級分類教學,通過組織教師職業理想與師德專題講座、開設與中學優秀教師面對面的「基礎教育名師論壇」系列活動、未來優秀教師主題演講活動、未來教師主題辯論會、誠實守信的主題團日活動、實習生頂崗支教心得交流會等,提升師德教育的針對性與實效性。拓展實踐環節,有計劃地組織公費師範生走進農村學校和重點名校進行教育考察和實踐體驗等從教信念系列教育活動,在實踐層面加深職前教師對鄉村的認識與理解,培育師範生的教育情懷。
二、定位卓越教師培養,創新招生培養模式。卓越教師培養需要吸引優秀人才,同時提高培養質量,對高校改革招生和培養模式提出要求。學校將在招生環節提高一次選拔的生源質量,同時加大二次選拔力度,招收樂教適教善教的優秀學生就讀師範專業,有條件的情況下試行跨學校二次選拔。在培養環節實施精英化培養計劃,整合優質教育資源,組建由高校教育專家、學科教育教師、教育研究機構教研員和中學名師共同構成的一體化師資隊伍,抓好校內培養。同時探索與國內知名中小學進行聯合培養,選拔師範生參與知名中小學的教學科研活動;拓展師範生的國際視野,選拔師範生赴國外結對協同大學和中小學實習實踐;建立本碩連讀和碩博連讀機制,推薦具有潛質的優秀畢業生免試攻讀教育碩士和教育博士,構建骨幹教師、優秀教師與專家教師系統化培養新機制。
三、集合多方力量,打造教師教育共同體。現代教師教育體系構建要充分發揮政府、高校、教研機構和中小學在卓越教師職前職後一體化培養的合力作用,完善政府、高校、教研機構、中小學「四位一體」協同運行機制,打造融人才培養、實踐教學、教學改革、教育發展諮詢服務於一體的教師教育共同體。學校將加強校地合作,針對優質教育資源總量不足,學科教育教師專業發展與區域發展不均衡,跨地區交流平台缺乏的現狀,搭建起卓越教師協同培養大平台,推動學科教育研究,促進學科教育教師發展與專業能力提升;搭建交流協作平台,共享優質課程與師資資源,探索學科教育學教師協同創新平台和運行模式,帶動跨校跨地域的教學團隊建設,提升整體教育教學質量;建立高校教師教育教師與中學優秀教師隊伍聯盟,實施高校教師教育教師與中學優秀教師互聘互派制度,實現教師教育創新人才培養。
創新教師教育 培育名家良師
陝西師範大學黨委書記 程光旭 校長 游旭群
長期以來,我國基礎教育教師隊伍建設面臨的主要挑戰是: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有待提高,專業化水平需要提升;職業吸引力不足,地位待遇有待提高;教師城鄉結構、學科結構分布不盡合理,管理體制機制亟須理順。《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年)》為解決這些老大難問題提供了一把「金鑰匙」。陝西師範大學將著力開展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構建本碩博一體化卓越教師培養模式,培養一批基礎教育領域名家良師。在國家師範生公費教育的基礎上,實行卓越中學教師和卓越幼兒園教師培養計劃,設立教育碩士「卓越中學教師培養專項計劃」,實施教育博士計劃,構建本科、碩士、博士教育整體設計、有機銜接、一體貫通的培養體系。設置西部教育博士專項計劃,擴大招生規模,引領西部基礎教育教師和校長園長專業發展。在卓越教師培養過程中,推進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學幼兒園「三位一體」協同育人。
二是優先建設教師教育學學科專業,有機融合師範性和學術性。把教育學、心理學作為一流學科優先建設,確保教師教育學科建設的高水平和發展性。設置「教師教育學」二級學科;優先推進學科教學論博士點建設,形成一批一流的學科教學論博士點;重點加強教育碩士、教育博士專業學位建設,為教師教育研究和人才培養提供支撐。
三是推進「絲綢之路」教師教育聯盟建設,提升教師教育國際化水平。學校與俄羅斯國立師範大學等院校簽訂了「絲綢之路」教師教育聯盟合作協議,促進了國際交流與合作。學校將著力推進聯盟建設,開展海外卓越教師培養、職後教師研修培訓、教師教育研究等,造就一批具有國際視野的教育家型教師和校長園長。
四是深入開展教師教育研究,服務國家教師隊伍建設戰略需求。學校以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我國教師職業心理健康標準及測評體系研究」和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師教學創新能力的結構模型研究」為主線,開展系列研究,構建中小學教師職業心理健康動態監測體系和標準,為我國教師隊伍建設和國家教育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組織開展高考評價體系、基礎教育課程標準、教師專業發展等研究,服務基礎教育改革發展。
五是加強教師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教師教育團隊。強化教師教育隊伍尤其是學科教學論教師隊伍建設,在業務考核、崗位聘用、職稱評審等方面予以政策傾斜,充分體現教師教育工作特點。建立學校教師教育師資、基礎教育學校教師、教育行政部門管理者「三位一體」學術共同體,實行雙向交流、掛職。
六是創新教師教育培訓模式,引領基礎教育領域教師專業發展。構建職前職後一體化卓越教師培訓體系,組建教師發展實體機構和專業培訓者隊伍,實施「三區三州」中小學校長和骨幹教師培訓項目。創建西部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示範區,實施教師智能研修計劃,5年內將陝西全部中小學教師輪流培訓一遍,將其他西部省份30%中小學教師輪流培訓一遍,造就一批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
《中國教育報》2018年03月29日第12版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