餵養式閱讀到底有沒有營養?
一小時讀書150頁,200頁?有些事最大收益既定。精讀不能免,但不是每本書都需要精讀。
近期對《精進》與《暗時間》嘗試了新的讀書方法。捨去逐句閱讀原書,完全以間接的方式,通過忠實原書的思維導圖,和蔡叔的知識分享獲得書中要義,同時閱讀《奇特的一生》與《吉田一生的哈佛求學記》,更多使用略讀,章節選讀的方式完成。
餵養式的讀書有用嗎?
不斷追問自己,時下熱門的螞蟻私塾也好,得到聽書也罷,這種聽他人提取書中精粹,看似簡便快捷的「簡式快餐「,是否能讀懂一本書?會不會阻礙建立自己的思維架構?轉而被二手信息餵養,逐漸偏離讀書的目的?
如果翻閱各種平台,公號文章,發現同一本書,要義部分的提煉都非常相似,最大的區別在於作者結合自身經歷,給予觀點輸出上的差異。有深入剖析酣暢淋漓的,這並不意味著非要涵蓋整本書的全部精要;也有淺藏輒止照本宣科的,多屬於照搬原文的筆記型內容;還有希望兩者兼顧,間插原文和個人案例的。
按照《精進》里的提法,讀者需要對一本書進行信息解碼。解碼方式不同,同書不同讀自然就產生差異。總體上,一本書最終闡述的要義和本質內容,往往只佔很小的部分,而且為了重點突出,會被放在最顯眼的地方。每本書的自序,推薦序言,也都有簡要概述,甚者將全書按內容層次分塊,章節前後還特別加上點睛和回顧。這種類似大綱的信息,提醒作者為何寫,提示讀者為何讀。這部分解碼是自己直接讀,還是間接聽差異並不大。當然,提取要義的能力是需要練習的,畢竟不是所有作者都能讓它們顯而易見。
主旨明確後作者通過具體案例,融匯個人敘述風格,讓內容完整鮮活得以呈現。在這個層面作者的經歷,背景,寫作風格充分發揮。擴大受眾是表達者最大的願望,顯然普羅大眾最易接收的絕不是抽象的概念和原理,為了由繁至簡,案例,實驗,推理,演繹充實文間,一本書的絕大部分內容也往往基於此,這也是讀書最耗費時間的部分。這裡的信息解碼是在提煉作者核心思想的同時,迅速分辨與核心思想相關的主要內容,略讀穿針引線的歸納過程,把書讀薄,讀快。
特別注意的是,一些經典案例,經過媒體充分解讀,已經深入人心,如101天的火烈鳥,薛定諤的貓……,即便如此,不同內容解碼程度不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主觀和被動獲取的信息,產生的認知理解差異明顯。
如何「偷懶」的讀好一本書
一本500-600頁的書,一周讀完不是非常困難的事情,一周5天,每天看100頁,準備好材料,晚上跟著讀書社群再過一遍,效果常好於早上直接聽書。讀書成了由內而外,再從外向內的雙向交流,而不只是耳朵打開,腦袋閉塞的單項輸入。只要試過就會發現這種方法非常有趣,與別人獲得相同的觀點,會心一笑,獲得自我認可;遇到相反的看法,順勢逆向反推,再次甄別。
社群讀書最大好處就是總有教練級的高手,給予更高階的認知分享,或是更廣博的事例補充,泊來的新信息,再次解碼,使得我用。
第二種是先不讀原書,直接選用考察過硬的讀書分享,先聽後想,還是做知識卡片和思維導圖,這次加工的內容同時包括了一手和二手信息。自己思考的過程移到了後面。最好自己輸出一篇文章,如此,縮短的只是閱讀時間,必要的思考時間不減反增,效果更佳。
另一個事半功倍的切入點是「為用而讀」,大家常說「讀(學)以致用」 ,個人心得成年人「為用而讀」效率更高,將「用」作為「讀」的前提,就強化了「功利」的目的性。之所以買書不看,本質原因是沒有利益驅動!看或不看,似乎沒有變化,變不變化,看似也沒有損失,到底為什麼要讀書呢?
回歸本質問題,「為什麼讀一本書?」
讀書為了趨同大眾?別人都在讀,我也別落下,反正APP每天會自動推送熱門書籍,如鋪天蓋地的區塊鏈宣傳,不看儼然與財富自由錯失臂膀,感不感興趣都先看起來,先上車再買票!可惜上的什麼車,車往哪裡開,根本沒看清。還有X貓骨灰級忠粉,各種知識消費,打折不買虧得慌,買了不看愁得慌。想清楚自己的SIZE了么,拿回家看比不看更浪費寶貴的時間。
即便是自願「結合」,言稱「讀(學)以致用」,因為確實沒急用,也不知道怎麼用?閱讀停留在「瀏覽「層面,上下班讀,排隊也讀,新鮮的概念,段子般的案例,談起來都知道。但很快就忘記了。花了時間,打了水漂,不免沮喪。
一本書從頭到尾,我們只注意與自己相關或經驗相交的部分,看到的都是想看到的。讀完就能用?顯然讀得不夠,一來,不同於專業教科書,對社科類,或經典學科的書籍,日常生活並沒有顯性的應用需求,另外,「瀏覽」過的內容有看似懂了,實則難以轉述清楚。說都說不清,何以致用呢?倘若不著急用,不如先老老實實參照上面兩種方法讀透,不枉時間。
我推薦所謂「為用而讀」,這是主動出擊的方式。腦子裡帶著問題,想用不會用,再以書為師尋找答案。作者平心靜氣的闡述顯然太慢,讀者用得越迫切,就越快進入狀態,時不我待。通過序言,通過目錄迅速鎖定主題圖書範圍。以《暗時間》和《精進》為例,這兩本書屬於領域達人的分享,案例多來自現代生活,內容更重視落地的方法論。
《暗時間》
記憶的方法:
·串聯記憶線索,用邏輯展開
·分享 ,歸類,整理,內化,輸出
·轉變視角,在別人的教訓里找經驗
專註力凝聚:
·保持後台待機,潛意識延續
·使用時間進度條
·專註被中斷後如何延續,再恢復
·小獎勵致使目標最終達成
·二八原則,不因瑣事耗費大腦內存
·專註的長與短,隱形的打擾
·安全的儲存和提取
效率優化:
·不僅看到緊急,更看到長遠的影響
·無法實現的終極使命,是原動力
·提前積累,先與他人積累
·重整體,實質重於形式,看最有用的
·學會提問
這類信息完全可以採用聽書的方式,摘取要「用」的部分,拿來用就是了。還可以把APP里有相關內容的書籍一起看,對比印證,選取最適合的方法論,為己所用,解決問題後再反過來總結自己的方法論,自己造自己的書。
平日里,大家沒有不忙的。找到事物的本質,獲得最大的收益,篩選「快餐文化」對我們有利的因素。飯要吃,書要讀。去繁從簡,會偷懶的人更懂享受生活。
END
GIF
※簡單上手早餐餅,廚房小白也能做,營養豐富,趕緊學起來
※6道營養的早餐做法,簡單易學,每天早晨一餐健康伴你一生
TAG:營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