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隋大興(唐長安)與洛陽的建設

隋大興(唐長安)與洛陽的建設

隋文帝楊堅奪得北周政權後,都城仍利用漢長安舊址,但漢城屢為戰場,凋零日久,殘破不堪,宮殿狹小,再加上地下水有鹽鹼,不宜飲用,所以開皇二年就在舊城東南龍首山南面選了一塊「川原秀麗,卉物滋阜」的地方建造新都。先造宮城,次造皇城,最後築外郭羅城。因楊堅在後周時曾封大興公,故新都定名大興城,門、殿、苑、寺、縣等也多用「大興」來命名。大興城的建設是由高穎和宇文愷二人具體負責的,隋文帝總結以前各朝都城的經驗,認為兩漢以後至於晉、齊、梁、陳,皇城內都散居人家,宮闕、官府和居民雜處,很不方便。

因此大興城把官府集中於皇城中,與居民市場分開,功能分區明確,這是隋大興城建設的革新之處。

大興城的規劃大體上仿照漢、晉至北魏時所遺留的洛陽城,故其規模尺度城市輪廓、布局形式、坊市布置都和洛陽很相似。但大興是新建城市,因此比洛陽更為規整,更為理想化。不過實際情況的發展並不與規劃意圖相符,例如城南四列里坊,經過隋唐兩朝300多年的時間,始終很冷落,住戶不多,存在「煙火不接,耕墾種植,阡陌相連」的現象。到了唐代,東城與西城居住密度也有很大差別,一般大臣貴戚爭住東城,尤以城東北角最為熱鬧。因為靠近大明宮,上朝路近方便,而西城多半是下層居民,較為偏僻。

據記載,大興城東西18里115步,南北15里175步(實測東西9721m,南北8651m),城內除中軸線北端的皇城與宮城外,劃分109個裡坊和2個市,東為都會市(唐東市),西為利人市(唐西市),每個坊都有名稱。城內道路寬而直,宮城與皇城間的橫街寬200m,皇城前直街寬150m,其他街道最窄的也有25m。全城形成規整的棋盤式布局,所以白居易有「百千家似棋盤局,十二街如種菜畦」之句。隋文帝為了收邀人望,裝點首都,大力提倡佛教和蘞勵建造寺廟。

遷都以後,在朝堂上陳列寺廟匾額120塊,願造廟者可以取走廟額,並在皇城前高地上軸線二側左右相對建造大興善寺和元都觀,所以隋大興城內佛寺很多。又因城南諸坊路遠無人願住,就命諸子在那裡建宅(如蔡王楊智積宅、秦王楊浩宅、漢王楊諒宅、蜀王楊秀宅等)。城東南角原有曲江,地形複雜,宇文愷認為不便作居住里坊,改作芙蓉園,圍入城內,引黃渠水注曲江池。城西南角地勢低下,為使這裡的形勢和曲江一帶高地相平衡,建造了規模巨大的莊嚴寺,寺內建330尺高的木塔1座。隋煬帝大業元年,又在其旁建總持寺,紀念他父親隋文帝,寺的規模和寺中木塔高度和莊嚴寺相等。城外北側,是隋文帝的禁苑大興苑,包括漢長安舊城在內,直達渭水之濱。

為了都城各項物品的供應和滿足宮苑用水,開皇三年在城酉側廾挖永安渠和清明渠,直通宮城與禁苑,又開龍首渠引瀘河水至苑內,並於開皇四年命宇文愷領水工由大興城東鑿渠300餘里至潼關,引渭水注入渠中,使漕運通黃河而不經過渭水(因渭水深淺不常,漕者苦之),名為廣通渠上述隋時大興城是唐長安城發展的基礎。唐代雖基本上沿用了隋的城市布局,但由於主要宮殿向東北移至大明宮,因此朝臣、權貴都集中到東城,使城市重心偏於一邊.這是它的特點。

唐太宗於貞觀八年,為其父李淵在長安城東北苑內龍首原高地上建造水安宮(後改稱大明宮),僅作為夏天清暑之用。到唐高宗李治龍朔二年才大興土木造大明宮內門闕殿宇,第二年移居於此,將原來宮城太極宮改名為西內,成為次要的備用的清閑處所,唐代政治中心就此移到這裡。

自隋至唐初,長安的一般建築還較簡樸,據記載,唐太宗時名臣魏徵的住房原是隋安平公宇文愷舊宅,連正堂也沒有;衛國公李靖的府第和萬年縣的大門都很低矮。但貞觀以後,逐漸奢靡,特別在唐玄宗時,興作繁多。除了西內太極宮、東內大明宮外,又把他的藩所在的興慶坊改建擴充成興慶宮,築有龍池、沉香亭和許多殿宇樓台,曾有段時間這裡成為唐朝的政治中心。此外玄宗時還建設了曲江名勝遊覽區和南苑,開挖了通西市的漕渠等。安史之亂後,大臣追求奢豪,亭館第舍,力窮才止,當時稱為「木妖」。但終唐之世,長安城的布局未有大的變化。

長安城的市集中於東西兩市,西市有許多外國「胡商」和各種行店,是國際貿易的集中點;東市則有120行商店和作坊。唐高宗李治時,曾設立南市,但武后時即廢除。這樣大的城市,市場集中在兩處,對市民生活很不方便,因此各處里坊中仍然散布有許多商店。晚上,雖然關閉坊門,但有的坊仍很熱鬧。貞觀後,在通向12個城門的大街上,設置許多街鼓,用以掌握坊市啟閉的時刻長安城的里坊大小不一,小坊約1里見方,和傳統尺度相似,大坊則成倍於小坊。坊的四周築高厚的坊牆,有的坊設2門,有的設4門。坊內有寬約15m的東西橫街或十字街,再用寬約2m的十字小巷將全坊分成16個小地塊,由此通向各住戶。

長安城內廟宇很多,名家所作壁畫也很多,但看戲場很少,見於記載的僅數處,其中以慈恩寺看戲場最為著名。風景區也只有曲江一處,城南杜曲、樊川帶風景優美之處又被官僚別墅所佔,因此市民的娛樂生活是極為有限的。

長安街道雖寬,但全是土路,大雨後泥濘不堪,上朝都得停止,唯有從宰相府到大明宮前這一段路面鋪沙子,稱為「沙堤」。街旁植槐樹,開排水溝,溝外就是高而厚的坊牆。因此長安城內的街道兩邊全是一望無際的槐樹行列和夯土牆,雖有大臣府第的大門和寺觀、里坊的門點綴其間,但街景仍十分單調。里市制也束縛著城市居民的生活和經濟的發展。在解決城市排水和運輸方面,也是不理想的,以致暴雨後常有坊牆倒塌、居民溺死的事故。或由於漕運不通,糧食缺乏,米價飛漲,甚至出現了天子六宮只有10天存糧的嚴重現象,而後者終於導致放棄長安和都城東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朝 的精彩文章:

封建皇帝的殘忍,他用一城百姓換江山
碎片時間練行測 下列詩句背景與科舉制實行無關的是( )

TAG:唐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