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劇《迷霧》跌落神壇,為啥美韓劇總是爛尾?
說道「爛尾」這個詞
大傢伙兒都會有切膚之痛
爛尾的重災區無外乎美劇、韓劇之列,而國產劇卻很少有爛尾的情況發生(要麼不爛,要麼從頭爛到尾)。而造成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就是劇集的拍攝方式不同。
因為美劇邊拍邊放的模式,編劇也不知道人氣能維持多久,沒法有一個完整的故事大綱,只能編一段算一段,只要還有人氣就得接著給他編。比如一段情節本來發展到某一點應該做個了結了,但是劇集還要繼續拍繼續播,於是只能就地拐個彎強行編下去。直到最後編不下去,人氣低落為止再隨便搪塞個結尾以爛尾/腰斬收場。這就是爛尾美劇最常見的模式。
GIF
對於單元劇,或一些情節沒有明顯方向性的劇還好,「流水賬」可以無限編;但是那些主線發展不可逆的題材,真是從一開始就決定了爛尾的命運。比如越獄,看到第一季結尾一伙人成功越獄的時候,連我都替編劇捏了把汗。
GIF
由此也催生了一些只管挖坑不管填的美劇,比如迷失,很多主線大坑挖的精彩絕倫,但是最終的填坑敷衍了事,讓人意識到編劇最初根本沒想好要怎麼填,沒打算填。以至於很多人都覺得這劇的結局是爛尾。當然並不是說迷失所有的坑都爛尾,還是存在一些精彩的填坑)。
GIF
這一點上絕命毒師就非常出色,全劇自始至終保持著高水準的編劇,到最後一季時其實還有很高的人氣,但還是按部就班的正常完結。剩餘的人氣轉而用姊妹篇的形式來迎合,而沒有強行扭轉本篇劇情走向,保持了本篇的完整。
相類似的,韓劇的拍攝模式也採用美劇的邊拍邊放模式,通常製作方會根據編劇的劇情大綱和前三集劇本來邀請演員,在確定下來出演名單之後會召開劇本閱讀會,各位演員齊聚一堂,給大家一個見面認識和首次串聯劇本的機會。之後就是編劇一邊寫,演員一邊拍,然後電視台再來播。製作的速度一般比播出的進度要快一周,也就是說製作方現在拍得大概是一周以後要播出的內容。
這樣的好處是使編劇能夠有機會參考觀眾反應來決定劇情走向。譬如韓劇Dream High開場以倒敘的手法說六名主人公里有一名成為了國際歌手K,但是編劇和導演並沒有事先設定好一個人選,而是放話給觀眾和演員,六名中的任何一位只要表現出色都有可能成為K。在播出期間金秀賢扮演的宋三東獲得呼聲最高,最後編劇也按照大眾的口味把這個角色設定成了最終的K。同樣的,學校2013由於觀眾們對於兩位男主的喜愛和對他們在一起的殷切期盼取消了原定劇情中雙生雙旦的Love Line,徹底變成了男主角們的激情有愛了。
當然,這種製作手法的壞處在於行程緊,拍攝強度大,演員和製作人員都一刻不得喘息,要日夜趕工。同時還有開天窗的危險,曾有多次因為製作時間不夠或者是主演出事故的原因,導致電視台沒有足夠一集的內容可以放送,只能播放已放送劇集的亮點整理作為特輯來糊弄觀眾。
反觀國產劇的拍攝模式與美韓劇有著天壤之別,因為大部分國產劇採用整體過審的方式。這也就促使了大部分國產劇質量平均,劇情整體性高等特點(當然也有例外……)
我只笑笑,不說話……
而國產劇不採用邊拍邊播的方式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原因:
劇本審查機制的存在
大陸的劇本審查機制和相關法規,存在著巨大的闡釋空間這種風險讓製作方必須事先看到全部的劇本,先進行更為嚴格的自我審查,然後才敢於投拍。
播出平台被壟斷,製作方收益過低
大陸的電視台以及信號所有者全部國有,居於絕對壟斷的地位。結果也很顯而易見,在製作vs播出的利益劃分中,製作方是居於絕對劣勢的。
觀眾的生態環境惡劣
電視的主流觀眾,越來越傾向於中老年,在tg維持穩定和諧為第一要務的今天,即使有人來做邊播邊拍,那麼觀眾的收視習慣,對更快節奏的劇情的接受能力就成為最後一個關卡。
那麼問題來了:
你選擇平淡如水的國產劇?
還是
劇情緊湊但可能爛尾的美韓劇呢?
對不起,我選擇德劇!
TAG:技術狗的日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