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速40km,一次投射24發火箭彈,履帶版喀秋莎也有缺點
原標題:時速40km,一次投射24發火箭彈,履帶版喀秋莎也有缺點
說到火箭炮,我們總能想到二戰蘇德戰場上喀秋莎的怒吼,以及瑟瑟發抖的德軍。雖說後來德軍也研製出了150毫米「煙霧發射器」和251半履帶車改來的「陸地斯圖卡」,但終究搶不走「喀秋莎」的風頭。
經典版喀秋莎
喀秋莎雖好,可一旦碰上了陰雨天氣,嘎斯卡車就會陷入泥地里無法自拔,「姑娘們」就上不了戰場,所以由履帶式車輛攜帶火箭炮上戰場就成了必然選擇。最後的結果便是,採用T-40/T-60底盤的應急之作——BM-8-24誕生!當然大多數小夥伴們還是在遊戲中認識她的,比如說《戰爭雷霆》?
《戰爭雷霆》
與喀秋莎的異同
與原來的喀秋莎一樣,BM-8-24火箭炮採用了工字形發射架。由於口徑較小,所以她可以一次投送24枚82毫米火箭彈,數量高於喀秋莎的16枚。但小口徑的火箭彈也導致其推動力稍小,不考慮準度,大概能打到五、六公里遠,相比能在8公里外大範圍毀傷敵軍的喀秋莎,射程確實差了不少。
雖然較小的火箭彈有射程上的問題,但同樣帶來了攜帶上的便利性。以此為基礎,為山地部隊研製出的攜帶型火箭炮,甚至能與傳說中的「游擊神器107火」平起平坐,因為它通過四個腿就能固定的八聯裝火箭炮,連牽引設備都省了。
重量70公斤不到 幾個人就能扛著它漫山
小有小的難處
方便歸方便,但崇尚火力的蘇軍,始終惦記著為其換上更大口徑火箭彈和發射架。然而T-60坦克畢竟只是個車體長才4米左右的輕型坦克,喀秋莎裝載的132毫米火箭彈發射架滑軌長度有5米,要是硬給T-60的底盤裝上這麼長的滑軌,怕是戰鬥中要翻車,就連老司機也駕馭不住。
不同底盤火箭炮的對比
其實,蘇軍並非沒有大號的履帶式底盤能用。比如T-34坦克足有6米長的車體,要想駕馭「喀秋莎」5米長的發射滑軌就完全沒問題。在機動性和越野性能上T-34也極為優秀,把沉重的炮塔換成發射架後速度或許還能略有提升。不過出於戰爭的需要,T-34得全力供應前線裝甲部隊,因而炮兵們也只能拿T-60的底盤湊合用。
輕有輕的好處
T-60是輕型坦克,底盤無論如何也應付不了大號的發射架,但小車總歸有小車的好處。不錯的機動性為其帶來了無與倫比的優勢,裝上炮塔的T-60也就四噸多一些,BM-8-24本身也重不到哪去,所以身扛BM-8-24的T-60就算是窄履帶也不會影響其越野性能。如果配合打了就跑的戰術,想想都刺激。
小車、窄履帶的另一個優勢則是他的維修特別方便,相比於中型、重型坦克寬厚的履帶而言,這簡直就是維修人員的幸事。因為,那種一條重量能過噸的履帶,維修時想移動一下都麻煩,若是在戰場上處理那就更讓人頭疼了。相比之下這種窄履帶無論是短接還是替換損壞部位都會容易得多。
履帶版喀秋莎的尷尬
雖說優點還不少,但這種小傢伙在戰場上實際價值恐怕還是有限,當然最大的問題還是火箭彈口徑太小帶來的限制。這導致BM-8-24並不能完成遠距離大範圍殺傷敵人的任務,更適合在前線跟隨進攻部隊進行距離較近的壓制。
這種情況下的再好的機動性也會被支援任務壓在原地動彈不得,而BM-8-24的弱項正是缺乏防護能力,很容易在原地被打的人仰馬翻。但不管怎麼說,作為戰時的一款應急產品,BM-8-24確實秉承了毛熊的軍工精神,且頗有特點。還是值得我們佩服的。
※戰場上橫行無忌的「豆子」,後勤隊竟也當上了主力選手!
※奧斯曼如何攻滅東羅馬?功臣竟是一群登上陸地的戰艦
TAG:軍事編輯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