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盧有光:書法的修養和探索永無止境

盧有光:書法的修養和探索永無止境

盧有光

廣東省書法家協會顧問盧有光談創作:

二十多年前的某一天,廣州有這麼一群人,他們相約從此後每個周日都相聚於茶樓,或閑談見聞或交流心得,從當時的青年到現在都紛紛步入老年階段,但這每周日的約定卻從未間斷。近日,他們更以「翰墨茶緣」為題,辦一場不一樣的書詩畫印作品展。作品以書畫為主,其中廣東省書協顧問盧有光談及書法創作現狀時表示:「現在不少人求變求新,反而忽略了如何傳承。」

■收藏周刊記者 梁志欽

簡介

盧有光 廣東肇慶人,原任廣州市文史研究館副館長,現為名譽館員;廣州市政協書畫院副院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歷任廣東省書法家協會第二、三屆副主席,現為廣東省書法家協會顧問。

200場作品展覽 數十次社會福利和慈善義賣

自1993年起,廣州有這麼一群人,每逢周日,風雨不改,必定相約於西關茶樓,從陶陶居到泮溪酒家。雖然二十多年來人數時有增減,但周日相約於茶樓的這一協定卻從未改變。

4月15日,目前堅持參加「茶會」的譚國超、盧有光、羅航烈、邱秀瓊、程家煥、陶其元、戴勝德、黃宗飛、龔勝泉、李榮昌、譚植雄、蘇錦成、劉耀松、馮朝東、林明深、曾慶全、杜衡權、方定燊、張錦福、劉聰榮、陳煒、李焯華、陳煜、甘超斌、李銘劍等二十五位書畫家則共同呈現他們多年來交流的藝術成果。

這裡有老一代媒體人、有作家、有商人,都是各行翹楚。但他們有共同愛好,就是書畫。每周日上午7點多到12點,閑談幾小時。

而值得一提的是,這樣一個「翰墨茶緣」,除了每周日的相約閑談,他們更重要的是開啟了最早的藝術進社會活動模式。多年來,他們連續舉行超過200場群眾性書畫藏品、攝影和名家作品展覽,組織了數十次社會福利和慈善義賣,籌款援賑災區。向廣州老人院、廣州市慈善會、廣州市婦聯和廣州市救助重症兒童專項基會捐贈籌款義展。十多年來堅持舉辦名家書法進萬家,百福贈市民公益活動,深受廣大市民讚頌。

對話

很多畫家書法有待提高

具備深厚傳統基礎 再去主張個性

收藏周刊:您怎麼看目前的書法創作現狀?

盧有光:首先,書法是傳統文化的精髓,現在不少人求變求新,反而忽略了如何傳承。他們大多不像我們這一輩這樣刻苦地臨古人的字帖。去鑽研古人的結晶,然後再去求變。年輕人喜歡張揚個性,這一點也是好事,但前提是需要具備深厚傳統基礎之後,再去主張個性,才能經得起推敲。

書法本身是一門有嚴格法度的傳統藝術,要求變是不容易的。它也是一門很簡單的藝術,白紙黑字,幾個筆劃,橫、豎、撇、捺、勾。如何能在這裡面做文章,是不容易的。書法不像繪畫,繪畫能夠藉助形象、藉助色彩來傳達美感。書法就僅僅是幾個筆劃的線條,通過線條粗細、筆墨濃淡來表現,要寫好就不容易,要異於古人又能獨樹一格,更是難上加難。

收藏周刊:您從什麼時候開始學習書法?

盧有光:我從三四歲開始,寫了七十多年書法,一直不忘傳統,我寫了不少招牌,不少人一看就知道是我寫的。這是為什麼?因為我長期堅持在傳統的基礎上,主張形成自己的面貌。

笨拙是一種趣味,但這不能成為主流

收藏周刊:能夠形成自己的面貌,需要經過怎樣的探索?

盧有光:我爸爸是商人,也是文化人,小時候,我在他的帶領下到家鄉肇慶鼎湖山慶雲寺,觀察那些歷代名人的書法、碑刻,對這些東西特別感興趣,回家後便摹仿起來,所以我是從「碑刻」等學起的;小學的時候我開始臨摹蘇東坡的行書《後赤壁賦》,那時我在家鄉已經小有名氣,年僅 12歲就能替人「賣揮春」(寫春聯)、寫招牌。可是到初中我感覺無法進步了,因為我沒有從書法根基的楷書學起,於是我走了一段彎路,17歲 才開始臨摹「歐體」楷書,花了9年的工夫臨摹「楷書之宗」《九成宮禮泉銘》,才把基礎課補上來,後來才慢慢得以「出帖」。

收藏周刊:你怎麼看書法界不少人學習古代的「素人書法」?

盧有光:笨拙是一種趣味,但這不能成為主流。書法的表現面貌是多樣的。我不反對有人追求這樣一種笨拙味,但我認為書法更多應該要寫「正 」。

評價書法,不能單從風格論

收藏周刊:能不能說有拙味的書法,格調更高一些?

盧有光:書法的高度不是通過這個來評判的。不管是什麼風格,關鍵在於書法家本人對這方面的研究到什麼程度。比如說是拙味,那也有高的拙和流俗的拙。學「二王」同樣可以寫到很高的水平,不一定非要笨拙。

收藏周刊:如何評價書法水平的高低?

盧有光:涉及評判標準的問題,確實是一門學問。評價書法,不能單從風格論,因為書法包含了書寫的技法,書法家自己對書法的理解以及他的文學、詩詞等各方面的修養。所以,為何古代的大書法家基本都是文學家。包括蘇東坡、王羲之都是做官的。要成為一位書法家,需要全面的修養。

收藏周刊:意思是書法不能成為獨立的一門藝術?

盧有光:基本是這樣。現在說的古代書法家,他們都不是專門寫書法的。他們都是文人政客。例如鄭板橋,詩詞修養就很深。如果他沒有如此深厚的文學修養,恐怕難以創造出現在我們看到的新面貌。這一點,在「揚州八怪」身上都能看到。這也說明,其實無論什麼風格都能走得很遠, 問題在於看自己的修養到什麼程度。

收藏周刊:這種綜合修養,在當代書法家中很少有體現。

盧有光:所以,我建議青年人要多向古人的綜合修養方面學習,不能只顧著技法上的模仿。

收藏周刊:您的書法有個特點,就是那一捺,您自己是怎麼看這個特點的?

盧有光:這一捺是很難的,我研究了很長時間。會對比不同書法家的這一筆,雖然現在慢慢形成了這一個特點,但我覺得自己仍然在變。我現在每次寫書法,都會有新的領悟,我覺得書法探索是永無止境的。

收藏周刊:如果有人認為你的字造作,您怎麼看?

盧有光:任何書法都會有人喜歡和不喜歡,別人怎麼看,我覺得不重要,只要自己覺得探索的路正,自己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走就行。

書法和繪畫筆法一致可以互相借鑒

收藏周刊:您怎麼看高劍父的書法?

盧有光:這涉及畫家書法的問題,有些畫家的書法確實很高,比如徐悲鴻、齊白石、張大千等。高劍父的書法也有自己的面貌。但現在很多畫家,書法就有待提高,這是書法的一種失落。並非說,畫家就一定要書法很好,但如果不通書法,畫的提高就差得遠了。因為書法和畫的筆法基本是一致的。

收藏周刊:現在感覺書法和繪畫明顯是分了家。

盧有光:這主要是時間成本的問題,現在願意把大量時間花在書法上的畫家,極少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雅昌藝術網 的精彩文章:

景德鎮窯及青白窯系
畢加索成倫敦蘇富比「票房擔當」

TAG:雅昌藝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