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治療肺心病病前症提高生存率
廣為人知的肺心病,是西醫肺源性心臟病的簡稱。祖國傳統醫學——中醫,將肺源性心臟病歸入「肺脹」、「喘症」、「咳嗽」、「痰飲」、「心悸」、「水腫」等範疇。這裡分明體現了西醫肺心病各階段出現咳嗽、喘、痰飲、心悸、水腫等癥狀表現之不同,而且是原有的癥狀不消失,新癥狀疊加,預示著肺心病日漸加重。
西醫所指的肺心病,多為繼發性疾病,分急性、慢性兩大類別,急性肺心病指肺動脈主幹、主分支突然栓塞,導致肺循環受阻、肺動脈壓急劇增高、急性右心室擴張和右心室功能衰竭,臨床上較少見。西醫診斷和觀察中發現,慢性肺源性心臟病中,80%-90%由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並發慢性阻塞性肺氣腫遷延不愈演變並發。另外,肺結核、支氣管擴張、硅肺、胸廓畸形、胸膜肥厚、慢性肺間質纖維化等,久治不愈,引起肺循環阻力增加和右心室負荷加重轉變為慢性肺心病。肺心病進一步發展會導致右心室肥大、右心衰竭等嚴重癥狀出現,難免出現急性發作期。
正常心臟
中醫辯證中肺心病的病理病機表述:中醫「肺脹」、「喘症」、「咳嗽」、「痰飲」、「心悸」、「水腫」等範疇中的肺心病,多指慢性肺源心臟病。是多種胸肺疾病久治不愈,最終發展的結局歸宿。由各不相同的胸肺疾病遷延不愈並發的肺源性心臟病,中醫醫理病機表現為痰熱郁肺,因濁痰擁塞肺道,導致陽虛水濕泛濫。所以肺心病在中醫多用「肺脹」表述,最早出現於《靈樞·脹論》:「肺脹者,虛滿而喘咳」;《丹溪心法·咳嗽》中也說:「肺脹而咳,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狹淤血礙氣而病」,等等。這些都表明肺心病中醫病理病機主要是痰、淤血阻礙肺氣所致,所以在《張氏醫通·肺萎》中說:「蓋肺脹實證居多」。
肺心病晚期
胸肺各種慢性疾患遷延不愈,久病必導致肺道瘀阻加重,致使發展為心肺功能代償,進入失代償期,成為肺源性心臟病。這就是中醫中的「久病必瘀、久病必虛」醫理,即本虛標實。所以中醫認為,肺心病的病理病機主要為肺氣虛而導致氣陰兩虛,進一步發展為陽虛,肺衛不固而更容易遭受風寒暑濕等外邪侵襲,反覆發作加重病情,累及肺、脾、心、腎等臟腑。「脾為生痰之器、肺為儲痰之器」,集痰擁塞肺道形成「痰蒙心竅、陽虛水泛」等,使肺心病虛實交加,相互影響,給治療帶來不利。
身患哮喘、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的患者及家人親屬,要及時讓患者抓好時機進行治療,儘可能達到最好的痊癒效果,才能有效地阻止並發肺心病。否則,隨著年齡增長,自身抵抗力下降和多臟器功能衰竭,很容易並發肺心病,由此治療難度加大,死亡率升高。
TAG:禹番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