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自己活的明白、有智慧!讀《經典》及自修3步走
第一步、學習對象
我們常說「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道理很簡單,有智慧人的一席話,突然點醒了你,你會感覺比讀十年書還有用。在幾千年的歷史中,誰最有智慧?通過理性的分析,我們可以得知,最有智慧的人就是孔子、老子、釋迦摩尼等聖賢,他們都死了兩千年了,我們沒法和他們聊天啊,這個問題聖賢早都想過了,他們的智慧有的通過自己寫文章,有的是通過他們弟子整理出來,寫在文章中,我們會有疑惑,都過去幾千年了,他們所寫的、所講的會不會過時?我們為什麼會這樣的觀點?
一方面,我們處於信息爆炸的時代,信息呈現給我們各式各樣的觀點,這些觀點是否正確、是否成熟;這些觀點來源於哪裡,經過幾手到達我們的眼前,是否有依據;如果你不加甄別就信以為真,是不是一種道聽途說。
另一方面,經典會不會過時,幾億年來,太陽會不會不從東邊出來,而從南邊出來?顯而易見,肯定不會,更不會因為某些人的言論,而使太陽從南邊出來,太陽體現的是「天性」,經典體現的是「人性」,同樣,「人性」是自然界「天性」的一部分,也不會隨著時代而變化,承載「人性」的《經典》也不會變化,變化的只是「生活方式」。
既然「經典」不會變,那也就是說,「智慧」也不會變,更不會過時。
所以讀《經典》,是增長自己智慧的捷徑。
那麼什麼書最有智慧,幾千年來,書籍多如牛毛,怎麼遴選?有的人說了,百度啊,度娘會告訴你答案,這個我們不加議論,確實能提供一些參考,但是靠不靠譜,可參考度有多少?那有的人問了,那問誰去?
我們中國文化史上,對核心《經典》(也就是高度智慧書籍)有這麼幾種說法——《儒釋道》《九經》《四書五經》《十三經》,通過這幾中說法,我們可以得出答案,最有智慧的書籍就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易經》《詩經》《尚書》《禮記》《春秋》《老子》《莊子》《佛經》等。
第二步、學習方法
我們現在經常聽到家長說「我的孩子在哪個學校讀書」,為什麼用「讀書」來代替「上學」,當然也會說「上學」,但不會說在哪個學校「看書」。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自古以來,學習的方法基本都是「讀」的,而不是「看」的。
所以方法就是「讀」,就是「朗讀」,只要小學畢業,認識2000字以上,讀任何書都是沒問題。有人說,我讀不懂啊,這裡要說明的是,對於我們從小沒有接受《經典》和古文教育的人來說,要想一遍讀懂,無疑痴人說夢,《中庸》說:「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讀書千遍,其義自現」,你讀它個100遍,甚至1000遍,看看還懂不懂。你讀了不一定懂,但不讀一定不懂。
具體怎麼讀?很簡單,就是不管什麼意思,一遍一遍的讀,遇到不認識的字,查字典標上拼音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只管讀,不要跟學校一樣邊讀邊背,更不能一開始就背,你會發現讀完幾百遍的時候,沒有刻意去背,卻發現好像自己會背了。
我以前從來沒有這樣讀過,前年開始讀《經典》的時候,按照「只讀不背」的方法,一般讀到700遍的時候,突然發現會背了,欣喜若狂,而且背的速度和讀的速度差不多,根本不用腦子想,背的很自然、很流暢。
為什麼要背書?只有「滾瓜爛熟」了,才能「爛熟於心」,才能用起來「得心應手」,才能時刻引導我們的人生。
第三步、解讀運用
背完了,我們都會想去弄明白文章的意思,這就到了第三步解讀運用。
解讀。註解書上,一般人會選擇白話文翻譯,我們不反對,但我們建議看朱熹、王船山、牟宗三等古今大學問家的註解書,他們學問高,能夠領會聖賢經典的內涵和義理。註解的方法,建議採取王財貴先生提出的「移注法」,比如《四書》,參考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逐字逐句的對照註解,重複幾遍,直到完全自己能註解為止,一開始費的時間比較多,但紮實下功夫後,會越來越快,古文能力也會越來越強,甚至能達到看文言文,跟看白話文一樣。
運用。朱熹提供的方法是「逆覺體證」,就是所學的、所讀的,要逆回到自己身上來,去體會、感受,並在實踐中去身體力行。具體方法可以參考「朱子讀書法」,有詳細的介紹。
當然,這個過程需要比較長的時間,需要下很大的功夫,需要一顆向道之心。
TAG:畢生致力於經典傳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