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歷史上的趙國如何滅掉了"心頭大患"中山國
作為三晉中的一個國家,趙國,其綜合實力在戰國七雄中不算強大,外有魏齊環伺,國土中還摻雜著一個中山國,在險象環生的戰國,其真可謂是內外皆敵,然而其在短短數十年間就一躍而成為東方六國中的大國,強國,且滅掉了"心頭大患"中山國,就是因為其國出了一個傑出的君王-趙武靈王(趙雍)。
趙雍(約公元前340年—前295年),即趙武靈王,嬴姓,趙國人,趙氏,名雍,趙肅侯之子,戰國中後期趙國君主,政治家、改革家。生於趙國首都邯鄲。
趙武靈王
趙武靈王即位時,趙國國力不強,受中原大國欺侮。林胡、樓煩等游牧民族也不時騷擾,鄰境較小的中山國也時常進犯。趙武靈王二十四年(前302年)頒布命令,推行的「胡服騎射」政策,改革軍事裝備和作戰方法,趙國因而得以強盛。趙雍率將士攻擊匈奴,佔領今內蒙古南部黃河兩岸之地,建立雲中、九原兩郡,又在陰山築趙長城以抵禦胡人。
胡服騎射
趙武靈王預感到"趙欲國強,必滅中山!"於是前296年趙武靈王再次以武力通過中山國境,取其邊邑寧葭,向西北草原進發,一直到達榆中。林胡部族首領迫於趙軍威勢,獻上良馬,使趙軍騎兵實力大增。武靈王又令趙固為代相,招致當地胡人部族為兵。
又過一年,趙武靈王親率大軍再攻中山,一路勢如破竹,並和將領趙希率領的代、胡兵馬會合,整合二十萬大軍,南北夾攻,連取丹邱、華陽和鴟之塞。其後,趙軍再取鄗、石邑、封龍、東垣四地,中山國元氣大傷,獻四邑請和,趙軍罷兵回師。
之後,趙國連年進攻,連戰連捷,中山國接接敗退,不斷割讓國土,到公元前299年,經歷五年苦戰,中山國都靈壽被攻破,國土盡被趙國奪取,其國君逃亡齊國,死於異鄉。
考慮到中山國人心未附,在勒索了苛刻條件,割去扶柳和滹沱河流域大片土地後,趙武靈王從中山王族中扶植了一個傀儡為王,並交還給他中山被俘的軍民,這一「歸息士民而復之」之舉,也為趙國贏了「周而勿舍」仁至義盡的國際聲譽。
又過三年(前296年),趙國正式將傀儡中山王廢除,將其安置到黃河以西的膚施(今陝北地區),從此,整個代道才得以打通,趙國河東河北兩塊國土被中山國隔絕百年,至此終於連為一體。
趙國版圖
※戰國紅瑪瑙切開後的圖案很好看,值得收藏!
※戰國七雄——御龍飛天
TAG: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