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天!你常見的這種菜,萬歲了!

天!你常見的這種菜,萬歲了!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

在春日看花的時節里,你得懂油菜花的王者榮耀!

文 | 方二七 釗 爺

圖 | 賀春雨 楊文斌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

1萬年前,新石器時代,原始農業便開始出現油菜。

中國,是油菜起源地之一。陝西半坡新石器時代遺址里陶罐中,發現了大量的炭化菜籽。

中國,也是最早栽培油菜的國家。公元前3000年,夏代曆書《夏小正》記述:「正月采芸,二月榮芸。」意思是說,農曆一月採下嫩葉做蔬菜,二月油菜開花可觀賞。

貴州是油菜種植大省,常年種植面積在800萬畝左右,在全國排名第七。水稻—油菜輪作,更是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種植傳統。

如果油菜在時間上有一個「故鄉」,那應該是在一千年前的宋朝。

從那時開始,油菜改變了中國流傳了幾千年的耕種模式,從農作物中的小角色,登上今天中國主要油料作物的寶座。

以這個時間為軸,我們來探尋油菜的前世今生。

宋朝以前的油菜,更多地生長在今天的青海、甘肅、內蒙古一帶,被叫做「胡菜」。

「羌、隴、氐、胡,其地苦寒,冬月多種此菜,能歷霜雪。」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為日後油菜大規模進入中原地區埋下了伏筆。

再來看那時的中原,主要種植作物是傳統五穀——稻、黍、稷、麥、菽。種植模式就是一塊耕地,一年只種一次水稻或者一次小麥的單作制。

那時的油菜,在中原被稱作「芸薹」,主要作為蔬菜食用,種植面積很小很小。

來到宋朝,經歷過五代十國的紛飛戰火,中原地區開始休養生息,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極大豐富的時代,人口也急劇增加。

人口快速增長,給中原農業帶來極大壓力,最直接的表現就是耕地不足、口糧不足。

而傳統的單作制耕作制度,在五穀收穫後的冬天,又閑置了大量的土地。

在無法擴大耕種面積的時候,人們把目光轉向了耕種時間。抗寒抗凍、能歷霜雪的「芸薹」則成為了首選作物。

就這樣,中國延續幾千年的單作制耕種向一年多熟的複種制過渡,讓中國農業生產率躍升到新的台階。

水稻—油菜、高粱—油菜、小麥—油菜……在油菜與禾穀類作物輪作的過程中,人們發現,油菜還具有良好的肥田固土功能,種過油菜的地,來年再種穀類,產量更高。

後來,人們在長期種植和食用過程中發現了油菜籽中含有較多油分,榨油技術不斷進步。

「油菜,出油勝諸子。造燭甚明,塗發黑潤,餅飼豬易肥,上田壅苗堪茂」。宋朝的《圖經本草》,最早記錄了油菜更多的用途。此後,「芸薹」被改稱為「油菜」,開啟了作為中國主要油料作物的榮耀模式。

那麼,貴州何時開始種植油菜的呢?

這個問題目前並沒有準確的答案,但人們普遍認為,是在600多年前的明朝。

朱元璋調北征南,大軍不僅守護了雲貴的軍事穩定,更帶來先進的農耕文明。

或許,油菜便是那時候,從富庶的江南帶過來的。

「穀子打完,把田犁,犁完田地,種油菜。」一首民諺,也反映了貴州人對油菜的鐘愛。

因為多山,貴州的土地更加稀少而珍貴。不與主要作物爭地爭時節還肥田的油菜,在歷史的長河中,養育了多少生命?油菜花能在春季鋪滿貴州大地,不是偶然。

如需轉載授權,請與我們聯繫噢(*?▽?*)

我們每天都會看哦

分享、留言、點贊是對嗨小妹的莫大鼓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嗨鄉場 的精彩文章:

TAG:嗨鄉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