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遠望資本創始合伙人田鴻飛:用戶隱私之爭是區塊鏈的機遇嗎?

遠望資本創始合伙人田鴻飛:用戶隱私之爭是區塊鏈的機遇嗎?

耳朵財經編者按:遠望資本創始合伙人田鴻飛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碩士學位,2016年和迅雷創始人程浩先生一起創立遠望資本,負責互聯網金融、互聯網保險、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慧等領域的投資。以下是田鴻飛在3月29日飛鳥區塊鏈技術與應用高峰論壇上的主題演講核心觀點整理,耳朵財經略有刪減。


1、區塊鏈存在除了貨幣之外的應用場景

我2012、2013年從事比特幣創業以來,包括以前也是做社交數據的,一直就有人問我區塊鏈行業,因為2013年12月份之後,幣圈的都知道當時央行出來一個條例,說是所有支付公司禁止給交易所做清算,所以從一萬跌到八百人民幣,和2018年1月份特別像。從那之後其實幣圈就分裂出來一個鏈圈,就是一個去貨幣化的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有很多創業者在尋求區塊鏈除了在比特幣行業的應用案例之外,是不是還可以用在其他案例。


大家知道前兩天百度李彥宏說了一句話引起大家的爭議,其實大家有點斷章取義,如果把他所有的話看出來,他其實代表了BAT,在美國也是一樣的,因為臉書數據泄漏的問題,其實就代表了典型的互聯網隆重巨頭的思維心理。如果1997年納斯達克上市為起點,互聯網公司進入了二十年,已經進入了高度壟斷的階段,我們作為創業者和早期的投資人,越來越感覺到很難投出創新的公司,拿到所有的BP看起來都是兩三年前有人嘗試過了,有什麼不同的做法嗎?好像現在都沒有看到。

我覺得從比特幣和區塊鏈技術上,唯一新鮮的東西就是以太坊,以太坊做的事情其實在技術上也沒多大的創新,因為所有發代幣的事情,其實是可以利用比特幣的區塊鏈,它在榜單上生成了很多模板,比如我想發一個什麼他有個模塊,大概點擊十來下也能生成,為什麼以太坊2015年上線之後引起企業的爆發,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全球範圍之內,互聯網經過二十年的發展,進入了高度壟斷的階段,創業者的日子越來越難過了。我們做互聯網經濟的從九十年代末,我們一直強調的說要把自己變成平台,要做網路效應,最後產生壟斷利潤,壟斷利潤產生之後,在我看來包括最近臉書和百度發生的事情,都是在用戶利益和自己企業利潤之間的天平上不斷地追求自己的利潤。因為這也沒辦法,因為即使像騰訊那樣數千億美金的公司,它還要追求每年三四十的增長。如果它在用戶的互聯網滲透率達到天花板不能提高的情況下,他只能追求深度挖掘。不管是BAT還是臉書,他在所有有用戶注意力或者有流量的地方,都已經在加油,想辦法怎麼去賺錢,用用戶賺錢。

在這個大背景下,BAT或者是臉書、谷歌,高度的中心化壟斷,造成了大家不管是說早期創業者還是投資人去中心化的,大家找到了區塊鏈去中心化的這麼一把武器來打破壟斷。這確實是我在過去幾年除了比特幣和以太坊之外還有什麼有價值的事情,最重要的就是用戶的交易和隱私的保護。

很多時候大家會問我,我們所有的BAT來做區塊鏈,阿里也在做溯源。我覺得這並不新鮮,從2013年開始,全球範圍之內所有主流銀行都參與了區塊鏈的實驗,都在做創新,但是並沒有任何實際的成果出來。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說當一個中心化的機構去做去中心化的事情,基本上是不可能簡單的。如果大家都信任我,然後我又自認為是一個好人,我做的產品的體驗肯定是比去中心化的體驗要好,然後效率又高,為什麼不信我呢?我自己認為自己肯定是個好人,不會去損害你們的利益。

所以說從2013年開始所有的大企業在區塊鏈上面的一個探索,基本上都是停留在所謂的POC階段,就是說叫做概念驗證階段,從來沒有產生使用的價值。所以說我認為在區塊鏈創業方面,我認為它本質上是對壟斷的反抗,我不認為區塊鏈在貨幣上的應用會特別大。因為比特幣最早是作為貨幣的設計而產生的,但是很快就被驗證到是被資產壓制沒有被貨幣壓制,大家很快發現在銀行發達的體系裡面,數字貨幣和電子貨幣,央行做的是電子貨幣,這個是數字貨幣,數字貨幣的應用價值其實是比較小的,然後在非洲或者是說一些不發達國家,銀行體系不發達的情況下,可能比特幣更有價值。但無論如何在一個金融強監管的一個全球環境下,我認為在現代貨幣體系的情況下,我認為在貨幣領域之外,區塊鏈也會有一些不錯的應用場景,尤其是在尋找互聯網最新的創新點方面。

現在所謂的壟斷形成,對於我們聚焦大數據行業就會造成兩個結果,就是數據孤島,李彥宏在他演講當中也提到了,現在上網的數據只有20%,還有80%的數據未上網。企業我們現在不管是AWS還是阿里雲上網的時候,很多企業不願意上網,就是因為我的數據比如說放在阿里雲或者AWS是會有人偷窺我的數據,很多企業為了防止一家平台,它會把數據放在很多家平台上。企業的不信任和BAT的壟斷就會造成幾個結果,第一就是數據孤島。數據孤島就是數據不通,數據不通的情況下數據的價值就會大大的受限制。

如何化解這個矛盾?另外我剛才也講到大背景,我們作為創始者如何在壟斷之間尋找自己的武器?我自己思考出來就是用區塊鏈來解決這個問題

因為我的從業經歷,我原來做數據身份認證管理,中國有微信鏈接或者微博這麼一個階段,現在我們覺得進入區塊鏈階段可以達到用戶真正地控制自己的數據。用戶把自己的隱私數據加密在自己手上,加密在自己本地,然後通過授權給第三方或企業或臉書的企業應用,然後同時被告知自己的數據是怎麼被使用的,然後使用之後就被區塊鏈篡改的屬性所驗證的叫做審計功能,這樣的話可以達到一個把數據的所有權歸還給用戶,企業如果想使用的話,最好給我一點虛擬的Token激勵我共享我的數據,你怎麼使用我的數據,最好我可以在區塊鏈上做一個審議,看你是怎麼用的,這是我大概構想的一個框架。


2009年之後有一個記錄叫同台加密,所謂同台加密就是用戶在不揭露自己數據的時候還可以允許統計分析,進行大數據的統計,這樣的話就是在不告知數據的情況下,可以分享數據,這解決了一個問題,這就叫做加密後的數據,也可以進行統計運算,也可以產生價值。雖然這個技術目前還存在大量的經濟成本的問題,然後有一些所謂的多方參與者,還有一個叫做多種版本,現在的技術投入的KI力量特別多,包括在KMT有很多的教授在做這個事情,希望可以完整地讓用戶分享數據,平衡這個利益的邏輯閉環。

技術實現上,基本上有兩種實現方法。一種實現方法就是由BAT或者壟斷巨頭們一起做壟斷分享的協議,大家按照這個協議,類似於安卓聯盟的協議,大家一開始做一個公鏈。第一種做法我覺得是蠻難的。另外一個做法就是說各個企業包括創業公司,大家自己先開發自己場景的一條鏈條,再通過這個跨鏈融合的方式共享數據。最終可以達到用戶用了我數據,可以方向數據,還對數據產生價值,用戶從企業的使用裡面產生價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耳朵財經 的精彩文章:

ID Chain創始團隊:通過區塊鏈讓你一個身份走遍全世界
時艷強對話郭宏才:我希望李笑來沒有十萬個比特幣

TAG:耳朵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