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它比防腐劑危害更大,你和孩子每天都在吃!

它比防腐劑危害更大,你和孩子每天都在吃!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

「育兒」

每晚推送】



文丨羽毛


來源 |

 

凱叔講故事(kaishujianggushi)




0

1




孩子最近吃不下飯,就是給做愛吃的菜,也吃啥都不香,於是帶著他去看了醫生。醫生問我給孩子吃了什麼。我說:





吃得很正常很健康啊,我知道孩子不能口重,給他做飯從來不會多放鹽,用的調味料也都是兒童專用的。





結果,在了解了孩子一天的大致食譜後, 醫生很嚴肅地告訴我:





孩子的食欲不振多半就是鈉攝入過多引起的。通俗的講,就是鹽吃多了。



這是什麼情況?




原來除了正常的飲食外,我們平時的一些食物和調料中所含的隱形鹽,也會讓孩子體內的鈉含量超標。




孩子適應了高鹽飲食,很容易形成嗜鹹的不良飲食習慣,不知不覺就變重口了,而且很難回退的,再遇到清淡的飯菜就沒什麼食慾。長期下去容易養成挑食、偏食的毛病。



回家後,我專門查看了自家的廚房,果然有很多平時沒有注意到的隱形鹽。




例如,某品牌兒童醬油成分表:







同一品牌普通醬油成分表 :







再把麵條拿出來對比:







兒童麵條竟然比普通麵條的鈉含量高出近3倍。




原來,家裡藏了好多隱形鹽!




0

2




可能很多家長都和我一樣,不曾留意孩子鹽超標這一點,因為真的很難發現。




事實上,不是甜的就沒有鹽,不是沒味道就不含鈉。有實驗證明,

在1%~2%的食鹽溶液中添加10%的糖,幾乎可以完全抵消鹹味。




如果長時間不注意,真的可能給孩子的健康帶來隱患。






  • 易患高血壓




據2017年的研究數據顯示,中國6-17歲兒童青少年高血壓患病率為17.6%,

而高鈉是兒童患上高血壓的主要因素之一。

其中,9-17歲兒童每日鹽的攝入量超過WHO建議水平的2.4倍。




一般來說,攝鹽過多的高血壓患兒並無特別明顯癥狀,發展到一定程度將導致如高血壓危象、心功能衰竭、腎功能衰竭等嚴重後果。






  • 容易損傷腎臟





此前震驚世人的「奶粉摻鹽殺嬰案」中,台灣一名3個月大女嬰忽然猝死,經檢警介入偵辦後,證實是女嬰的伯母在多次在奶粉中加鹽,導致孩子高血鈉症死亡。




孩子的腎功能發育不全,鈉排出不如成人,高鈉攝入,易造成鈉離子的高深度,加重腎臟負擔。所以平時我們強調的孩子1歲前食物中不要加鹽真的不是唬人的!









  • 可能影響身高




高鹽飲食對兒童的身高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吃鹽越多,鈉的吸收越多,鈣的吸收就越差。孩子要長高,鈣是非常重要的元素,鈣的吸收不好,兒童的身高就會受到影響。






  • 容易感冒




有研究表明,高濃度食鹽能抑制呼吸道細胞的活性,抑制其抗病能力,減少唾液,使口腔內溶菌酶減少,增加病毒和病菌在上呼吸道感染的機會。兒童本身的抵抗力就弱,經常吃重口味的孩子會比較容易感冒。






  • 皮膚變差





由於滲透壓的作用,身體組織的水分減少,排出身體的水分會增加,不利於皮膚的保水。如果孩子經常食鹽過量,又不注意水分攝入的話,皮膚表現得可能會很粗糙。




0

3




以下5類食品父母應少給孩子吃,以免攝入過多的鈉。






  • 薯片、培根、速食麵等烘焙食品




不同品牌薯片,鈉的含量不盡相同,但即便是含量較低的,每100克薯片中鈉也在440毫克左右,高的能達到1360毫克,鹽含量相當於1.1克?3.4克。




100克烤好的培根鹽含量約為8克。100克麵包鹽含量約0.238克?0.525克。




100克全麥麵包鹽含量約為1.32克。1個三明治的鹽含量約是相同大小全麥麵包的兩倍。某品牌獨立包裝的100克小麵包鹽含量約為0.5克。




1個100克的甜甜圈鹽含量約為1.25克,1盒300克自然發酵的玉米粉中鹽含量約為4.65克。




一碗120克的速食麵鹽含量約為6.95克。









  • 花生醬、番茄醬、甜麵醬等醬類




100克花生醬鹽含量約為5.85克,100克番茄醬鹽含量約為3.45克。再配上炸雞、漢堡等,吃一次肯德基、金拱門食品,鈉的攝入量將遠遠超過一天所需。






  • 味精、醬油、辣椒醬等調料




除鹽外,味精的鹽含量最多,每100克高達52.63克。

而100克醬油相當於15~20克食鹽。




辣椒醬就更嚇人了,100克中鹽含量約為20.07克。






  • 果蔬汁、運動飲料等飲料




1罐600毫升的運動飲料鹽含量約0.6克,

1瓶小裝蔬果汁鹽含量約0.41克。






  • 士力架、果凍等零食




一小塊士力架含鹽含量約為0.125克,

100克的果肉果凍含鹽含量約0.19克,兒童一天食用量最好不超過1個。






  • 芥菜頭、生菜等蔬菜類的腌制的菜




蔬菜中:





100克腌制的芥菜頭鹽含量約18.125克。




100克腌雪裡蕻鹽含量約為18.07克;




100克茴香菜鹽含量約為0.466克;




100克茼蒿鹽含量約為0.4克;




100克芹菜鹽含量約為0.515克;




100克榨菜含鹽含量約為10.63克;




100克醬蘿蔔鹽含量約為17.2克。




按照每1克鹽=400毫克的鈉來換算,這些高鹽食物一定要控制用量,同時家長還要少往孩子飯菜里添加味精、雞精。




放了鹽,再放味精,就想當於放了兩遍鹽,鈉的含量就會變得超乎想像的高。




日常生活中,包含了高鈉的食品不僅種類多,而且產品不斷推陳出新,控制鈉的攝入,需要家長來嚴格把控。




0

4




鹽食用過多對人體沒有好處,但是,少了它又是萬萬不行的。我們體內的許多生理活動都是要在鈉離子的幫助下才能夠完成。




對於孩子來說,不同的年齡段對鹽的攝入標準也不相同。中國營養學會及國內外膳食指南建議,兒童每日用鹽量如下:







在這裡需要提醒大家的是:





1歲以內的孩子只要吃原味食物即可滿足一天的鈉離子。




0~6個月的孩子從母乳或配方奶中就攝入足夠的鈉;




6-12月嬰兒從牛奶及輔食中就能獲取已經足夠的鈉,也不需要加鹽和加其他調味料。




1-3歲的幼兒每天需要700毫克鈉,相當於1.8克食鹽,也完全可以從食物中獲取足夠的鈉。




因此,

3歲之前的嬰幼兒並不需要刻意加鹽。4-6歲的寶寶每天大約需要900毫克的鈉,相當於2.3克食鹽。




除了食物本身含有的鈉之外,額外通過食鹽獲取的那部分僅需要1-2克食鹽就能滿足一天所需。




6歲以上的兒童食鹽量最好控制在3-5克食鹽。




雖然家長不太能接受這個含量,特別是一些口味較重的省市,不能適應清淡無味的食物,但為了孩子的健康,全家都盡量吃得清淡些,慢慢地形成習慣,也會減少一些高血壓及心腦血管的疾病發生。




0

5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

若將每日膳食攝入鹽的分量減至5克,中風風險將下降23%,心血管疾病風險則可減少17%。




然而,2017年8月21日,美國兒科學會(AAP)公布的相關文件顯示,在年度體檢中被確診為血壓不正常的兒童和青少年人數或日益增多。目前,

患有高血壓的兒童和青少年比例預計在3.5%左右。







兒童鈉攝入過高,是個全球性的問題。爸爸媽媽平時應有意識地注意保持孩子的清淡飲食和合理營養,就能避免這個情況的出現。






  • 計算每日食品鈉含量鹽




選購食品時,注意多對比一下成分表,計算食物含鈉量,同時,要杜絕食用學校周邊的三無食品。






  • 多蒸煮少煎炸炒




多用醋、檸檬汁等酸味調味,可以替代一部分鹽和醬油,同時改善食物口感,讓味道更鮮美。






  • 出鍋前放鹽




這樣鹽沒有完全滲入到食物裡面,孩子的舌頭能感受到鹹味,減少了「淡」的感覺,從而減少鹽的攝入。






  • 多吃新鮮水果




大部分水果都是低鈉、高鉀,多吃新鮮水果補鉀,可以促進體內鈉鉀平衡。




高鹽飲食對孩子的危害,絕對不是簡單的1+1=2,它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複雜化學過程,涉及到機體內的調節機制。




無論是兒童還是成人,過量攝入鈉將導致的各種疾病不容小覷。特別是對孩子來說,一旦造成傷害,很多都是不可逆的,家長切不可掉以輕心。




健康飲食從嬰兒開始。為了孩子,請先從飲食調控做起。




-

 END -




來源:羽毛,80後,愛寫作的警花,心理諮詢師,沙盤及團體心理輔導教練,有志於女性、婚姻及家庭教育等領域研究與諮詢,人生是一場際遇,擁抱自己才能擁有幸福。

轉載於微信公眾號「凱叔講故事」(kaishujianggushi),800萬孩子聽故事大全,爸媽的育兒寶典,轉載已獲授權。





 【 點 擊 查 看 精 選 文 章 】






  • 一位考745分清華學霸,給中國家長的10大忠告,知道越早孩子越好






  • 熊孩子猛推孕婦被暴打:你不教育孩子,總會有人替你教育他!






  • 孩子總是積食、發燒、便秘,這種食物比吃藥還管用!






  • 生個女兒,父母為什麼要更加努力?看完這個就明白了






  • 2塊錢的蔬菜卻是免疫力之王,春天一定要多給孩子吃!



育兒

百萬媽媽交流育兒經驗,教你做個好媽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育兒 的精彩文章:

情緒觀察及話術引導,輕鬆育兒
Andrea育兒記錄—鼓勵

TAG: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