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創意 > 英國女畫家用10年光陰,記錄清末民初的中國

英國女畫家用10年光陰,記錄清末民初的中國

記錄的偉大,

在於能留住平凡。

手繪中國

那一年鵝毛大雪,

路人撐著油紙傘,

走在歸家的路上。

大雪,北京

小橋,流水,人家,

熙熙攘攘的街道。

春天,蘇州

萬家燈火通明,

照亮漁船歸家的路。

這些都是英國女畫家Elizabeth Keith(伊麗莎白·基思)畫筆下清末民初的中國。

她用木版畫記錄下那個時期生動的風土人情,那些尋常市井、街頭百姓、玩耍的兒童,還有寫字的先生和時髦女郎等等。這組中國主題繪畫作品實屬罕見。

京城前門外,1925年

玩耍中

中國女士

她讓我們看到了

原汁原味的昔日中國風貌,

連最平凡的生活也有別樣的味道。

雙亭,蘇州

五金店,蘇州,1925年

Elizabeth Keith,

1887年生於蘇格蘭,成長於倫敦,

是一位自學成才的藝術家。

受到日本浮世繪影響,

她把東方和西方的藝術

做了很好的結合。

以勤奮不懈地畫畫和出色的才能,

在社會上贏得了榮譽和地位。

Elizabeth Keith

年紀輕輕的Elizabeth,

便畫得一手好作品,

逐漸長大的她,意識到自己,

不能整天只待在屋子裡畫畫。

藝術源於生活,

她渴望畫出更加貼近生活的作品。

於是便收拾行李,

開啟了屬於她的亞洲之旅。

從日本、韓國,再到中國,

Elizabeth熱衷於記錄每個城市裡,

街邊的景象、

人們生活的狀態,

每到一個城市,

她便用畫板和畫筆,

把城市裡那些美好的畫面記錄下來。

傾斜的寶塔,蘇州

初到京城時,

Elizabeth就被神奇美妙的中國文化所吸引。

安頓下來後,

她開始細心研究,

中國文化的精神。

小亭,北京,1935年

鄉村學者

由於對中國文化的強烈熱愛和沉迷,

Elizabeth甚至在中國待了十多年,

用畫筆刻畫出她心中那個古老、

傳統、深邃、神秘的中國。

紫禁城牆外,1935年

老婦人,1934年

每當靈感來了,Elizabeth就會用著她那不太標準的普通話對街邊店裡的老闆說:「老闆,借張椅子好嗎?」

接著坐在那兒一畫就是一個下午。

湖心亭,上海,1924年

無論是磚牆瓦房,街邊小店,

還是巷子里的一角,

在Elizabeth眼裡,皆是風景。

靈隱寺,1925年

漸漸地,Elizabeth還在中國交到了許多良師益友。閑時談詩論藝,曲水流觴,引吭高歌,詩韻酬唱,真高雅之事也。

京劇演員,1924年

滿族貴婦人,1925年

Elizabeth說:

「我一直竭盡全力,

把這些木版畫,

哪怕是最小的細節,

也儘可能地畫出我對中國的情感。」

夜晚的小院,1922年

滿族官員

若干年後,Elizabeth的作品不僅在北京和上海辦了展覽,在英國和美國都受到歡迎。

這些珍貴的木版畫,不僅是Elizabeth Keith人生經歷不可多得的實物,也是中英兩國友誼的見證。

喇嘛,1922年

中國小大人,1922年

她讓眾多國人甚至世界,

了解到那個時代的中國,

淳樸中隱著聰慧,

荒古中透著俊秀。

刺繡,蘇州

駝背橋,1925年

蘇州月夜,1924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界攝影地理 的精彩文章:

這些攝影作品,有人說是「藝術」,有人說是「另類」

TAG:世界攝影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