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新時代網路文化的教育底蘊

新時代網路文化的教育底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網路強國,要有豐富、全面的信息服務,繁榮發展的網路文化。在網路深度融入全球經濟社會發展之際,文化多元多樣多彩場景也隨之在網路上加速演繹。網路與文化的飛快聯姻正讓文化經歷著一場傳播範式轉換。不斷加強網路文化建設,凈化網路文化宣傳陣地,加強網路媒體管理,促進網路文化和諧健康發展,成為新時代網路文化建設的重要使命。

網路文化是新時代重要的教育環境。無論是高等教育還是基礎教育,都無法迴避網路文化的影響。從文化角度看網路,網路既給傳統文化發展提供土壤,也給非主流文化存在提供空間;從網路角度看文化,其在精神層面既體現出開放精神特質,也表達對等思想訴求。當文化的形態從口傳文化、印刷文化發展到今天具有網路文化形態時,信息傳播速度、方式,都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對輿論的形成與引導等產生了重要影響。而從教育角度看網路文化,網路文化是教育環境,亦是教育內容。新生代已被稱作「數字原生代」,無論是日常的教育教學,還是終身學習體系的構建,都要正視網路及網路文化。

加強網路文化建設,是網路強國建設應有之義。建設網路強國,既需要突破技術難題,也需要解決經濟問題、政治問題,還要解決文化問題。當網路深刻改變和影響地球上每一個人的生產生活方式,引發生產關係變革時,網路文化的影響也勢必如影相隨。當網路文化肆意娛樂化、遊戲化、低俗化時,網路文化的全球性、共享性、參與性和創新性必然頹廢退縮,網路的正能量作用必定受到消解,建設網路強國易成空中樓閣。

加強網路文化建設,是文化強國建設的具體體現。文化強國的建設,應該是文化資源強國建設、文化產業強國建設和文化思想大國建設等多方面融合的建設。新時代,中國日益走向世界中央,世界倍加關注的,已不僅僅是「經濟的中國」,還有「文化的中國」。僅從網路傳播來看,網路文化的思想通過網路提供、創造、交換、消費來展示。我們不是「自投羅網」,就是被「網羅其中」。當前,講清楚我們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澱、基本國情、精神追求,網路是巨大的優選平台。同時,加強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交流、溝通,讓世界其他國家的人民群眾更好地了解中華文化,網路也是窗口。

加強網路文化建設,有助於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順利進行。信息技術的發展,包括人工智慧的發展,為教育發展提供了新的工具。教育現代化發展離不開信息化的助力,教育發展和改革應充分利用時代為我們「準備」的特殊工具。網路文化,恰恰是基於信息技術的虛擬空間而存在的,如果網路文化是健康的、向上的,將有利於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反之,則會破壞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環境,強大的、有害的網路輿論還會阻撓改革進程。

我們要強化網路陣地意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網路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網路空間烏煙瘴氣、生態惡化,不符合人民利益。誰都不願生活在一個充斥著虛假、詐騙、攻擊、謾罵、恐怖、色情、暴力的空間。」網路是媒體,各種終端在此進行資訊競爭;網路也是陣地,不同文化在此交鋒觀點。不注重網路文化建設,看不清正確思想與錯誤思想爭鬥、辨不明先進文化與落後文化較量、把不準意識形態領域滲透與反滲透鬥爭殘酷,都是錯誤和危險的。互聯互通的網路空間里,網路不再是實體空間附屬品,它前所未有地拓展了人們的生存深度、寬度和廣度,成為人類共同的精神家園。我們的網路不僅要成為中華文化繁榮發展的手段,也要成為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陣地。因為,每一條網線都是網上「新絲路」,每一個聲音都是網上「駝鈴聲」。因為,我們要建設的「網路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體現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服務人民群眾的文化」。

我們要加強網路文化安全管理。網路無疆,一隻蝴蝶可以掀起翻天巨浪,一句謠言可使萬民不安,但自由有度,網路文化不是簡單的「互聯網+文化」,網路文化,使得文化具有技術的特性,技術具有文化的精神。人們很容易錯誤地把網路文化視為一種無制度差異、無民族差異、無傳統差異、無社會差異的同質文化,在這種無差別的文化浸潤之下,身不由己地接受它的影響,不知不覺在話語、思維方式、情感表達、生活方式、品味習俗等方面都向網路引導方向發展。這既是一種豐富性文化的存在與傳播,也具有某種隱性危害,更是一種不安全的文化。網路安全,不單是技術博弈,也是理念博弈、話語權博弈,還是文化博弈。西方發達國家憑藉互聯網的技術優勢,不斷傾銷他們的政治思想、價值取向和生活方式。這些極大危害著我們的網路文化建設,需要我們保持警惕。

我們要不斷豐富網路文化內容。網路文化,是網路內容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一定要區分主流和支流,加強紅色地帶鞏固拓展、灰色地帶爭取轉化、黑色地帶要敢抓敢管。我們要緊扣時代脈搏,發展先進網路文化。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等精品文化的網路化傳播,使其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要創造一批體現時代氣息、反映時代風貌、展示時代精神,具有中國氣派的網路文化品牌。要通過轉化話語體系和語言樣式,加快網路文化由外延發展向內涵價值轉變。我們一定要守住新聞媒體領域、哲學社會科學領域、文藝評論領域和網路新媒體等四個領域的話語表達和文化投射的底線,將先進的、大眾的、時代的、民族的優秀文化更多地融入網路文化內容,使網路文化始終健康向上,網上正面輿論始終強勢。這樣將有助於受網路文化影響的一代青年和兒童享受到風清氣正的文化氛圍,教師將更易於在信息時代從網路上獲得有益的教育資源,學校教育將處於更加健康、安全的網路環境。

(作者單位:武漢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中國教育報》2018年03月29日第6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博士」志願者的大年初一
課堂就在廣闊城鄉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