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康勝利:《難忘那猶如神助的巧合》

康勝利:《難忘那猶如神助的巧合》

《當代寫作》優秀作品選

底部可以給作者康勝利留言!支持作者就贊一個吧!

《難忘那猶如神助的巧合》

作者: 康勝利

人生這幾十年,偶然遇到幾件巧合的事並不新鮮,但也有不可思議的巧合,說出來會使人覺得猶如神助。

我就有過一回。

那是20年前的一個夏天,我的大侄女9月份開學就要讀初中了。我這個當大爺的,很喜歡這個漂亮、文靜的小女孩。此爺非彼爺。北京人管父親的兄長稱「大爺」,這裡的「爺」字發輕聲,否則就與祖父級爺爺弄混了。在大侄女成長路途中的一個重要節點上,我想應該送給她一件禮物,一是表達愛意,二是表示祝賀。

在選擇禮物問題上,我當真思考了一番。吃的?不缺;穿的?不少;玩具,早已過了那個年齡段。

末了,我想到送她幾本文學書籍。

文學,使人聰慧,使人明智,使人從一個普通的人,升華為一名智者。從某種意義上說,讀書是一種精神境界,讀書是一種人生狀態。不信,您站在人來人往的大街上瞅瞅,衣著舉止,貌相神情,風度談吐,待物接人,各色人等,有文化與沒有文化的,氣質就不一樣。不說絕對精準,也能估摸個八九不離十吧。「人遺子金滿盈,我遺子惟一經」,「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先賢的話沒錯。我從小就熱愛文學,因此也期望我的乃至整個康家後代,也儘早能夠得到文學藝術的熏陶。

盛夏的驕陽,火燒火燎似的。我騎上自行車,直奔沙灘大街,那裡的老北大紅樓旁有好幾家書店。進去一看凈是考古、歷史書,轉了以後沒有選中。隨後我拐進了附近的沙灘后街,因為我看見街口戳著「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路牌。出版社的書店在街的北側,門臉挺大。一進門我樂了,買幾冊中學生讀物可再適合不過了。

幾分鐘後,我的目光突然被眼前的一套初中自讀課本,如磁鐵一樣吸引住了。

當時,我國初中曾分為三年制和四年制。一部分省市是四年制,北京等地區為三年制。我立刻取下一冊翻看目錄,正合吾意。送大侄女一套四年制的,以互補缺憾,豐富內容,不就十全十美了嘛!對了,也給兒子來一套。四年制八個學期一套8冊,我高興地搬下兩套,請店員打了包。

兩本書可不輕,綁定在自行車后座上,我興沖沖地往回蹬。

家在三里河。顧不上擦汗,卸下兩捆書,我一口氣爬上五層。

開了門,兒子正在床頭坐著看電視。那時空調電器尚未普及,一台老「菊花」電扇被兒子開到最高檔,嗡嗡作響。

「買到送妹妹的好書了!這套初中自讀課本太適合啦,也給你買了一套!」我一屁股坐到床對面的沙發上,一邊忙不迭地拆包,一邊告訴他。

兒子小時愛背唐詩,小學時有一次自己坐在房間的窗台上,居高凌下,看著漫天飛舞的雪花,居然寫下了一首詩,待我們下班後讀給我們。雖然只有幾句,幼稚天真的童趣,還是讓我很感動。心中不由得一陣竊喜:吾兒可造!可以後,再沒有過此景重現。此時,他已在月壇西街的北京42中讀初中,學習成績不過是「老和尚的帽子——平鋪塌」。

對於我的熱情,他不屑一顧。老爸的熱臉貼了冷屁股。

現在孩子們都怎麼啦?再好的書籍也引不起興趣。回想我們小的時候,課本上那些課文的作者,猶如閃耀在蒼穹的顆顆明星,任人仰望憧憬,卻覺得永不可及。我這個礦工的兒子沒錢買書,到礦上的職工閱覽室去看書報,人家不讓進就偷偷進去,被轟出來改天再去。哪怕在牆角旮旯偶見半截報紙,也不放過,不然心裡不舒服。還記得小學三年級時假期,到附近的一個生產隊幹了好多天農活,年底分紅有了七塊多錢,先到三十里外的良鄉城,買了一本渴望已久的抗日傳奇故事書《肖飛買葯》。唉,今昔非比了。

「這套課本是四年制初中的,你們沒有。在書店我看了,魯迅、郭沫若、托爾斯泰、高爾基,都是中外文學大家的東西。」我邊說邊隨手翻開一冊,仍不甘心地推薦著。

見我沒完,他才把專註於電視熒屏的目光轉向我。

「那也沒有你的呀!」

天知道,兒子怎麼會冒出這句氣人的話。

人都要明白自己是吃幾碗乾飯的,他說的我連想都沒敢想過。他將的我這一軍,真真的刺激人。明明知道我不行,不是成心氣人么!再說,我寫的你平常不是也不看么?不愛讀書的人,什麼都可以做借口。

這種念頭一閃而過。

就在兒子故意激將的一瞬間,課文目錄中「康勝利」三個字突然映入眼帘。

我被從天而降的一幕鬧懵了。此情此景是真的么?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沒錯,白紙黑字,仿宋體的三個字赫然在目。 6年前原載於北京日報的一篇報告文學《浴火布爾甘》,被選入自讀課本了。

抑制不住發自心底的興奮,我一下子用雙手將課本蓋住臉,仰頭呵呵大笑起來。

「爸爸你怎麼啦?」該輪到他懵了,一臉的驚詫。

「怎麼啦?你看你看!這是什麼?」我把打開的課本轉過去對著他。

「這不是嗎?這不是嗎?」無以言表的暢快,心跳得砰砰的。我依然亢奮著,連連反問。

我感覺,此時此刻的反問句,太有力度了。

是啊,誰也難以想像,在幾秒時間內,他的激將話語,我的突然發現,會如此巧合。

但這種巧合,不管概率是千分之一還是萬分之一,的確還真的發生了。

仍記得那天,兒子為此也分外高興。

數年後,他上了天津美術學院。

投 稿

請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

當代寫作微信公眾號

讚賞作者

可為作者提供稿費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當代寫作 的精彩文章:

張世駙:《走進草原》
劉新文:?《回鄉記》

TAG:當代寫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