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思維障礙與邊界——強者的選擇
當生活已經不能取悅你的時候,就到了該去創造新生活的時刻。成長的過程當中,我們或多或少都會面對些許困惑,像一道無解的難題,又像被一隻無形的黑手緊緊捉住,無論如何努力都掙脫不開。那一個人要怎樣做才能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歷史是人生的慢動作,用幾百年時間濃縮在人生的幾十年,依然奏效。接下來,請耐心跟著這一幕幕大戲,從中悟出在這個世界上成功逆襲的邏輯。作為開篇,請允許我先從大英帝國的崛起開始。
一、罕有敗績的大不列顛民族
今天我們對於大英帝國多少已經遺忘了。
英國直接控制的領土只剩下英倫三島24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加上一些小島,和湖南省的面積差不多。但我們不能忘了,在巔峰時期,大英帝國的國土面積有3000多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前蘇聯加上今天中國的領土面積總和!是一個異常龐大的帝國,英國人對此很引以為豪。
在一戰前後的英國課堂上,老師都會對大家講:「同學們,你們一定要背下來,大英帝國佔有世界領土面積的四分之一,這個領土之下有人類各個種族,在大英帝國的領土之上,太陽永遠不會落下。這是我們最自豪的地方!」
除了領土面積大之外,大英帝國還是財富的象徵。今天世界上很多富裕國家都是從大英帝國傳承過來的,比如加拿大、澳大利亞、南非、紐西蘭等等。在移民美國變得越來越困難之後,這些英聯邦地區特別受到那些想要移民的富人垂青和追逐。現在全世界學者也都認可,大英帝國還是現代制度文明的發源地。其他國家都是同英國學的。
大英帝國如此龐大,如此廣袤,他統治的地區又各式各樣,這麼多年來,大英帝國有很多非常重要的管理智慧留存了下來,值得今天我們每個人從中提取,為己所用。
大英帝國真正的厲害之處還不止於此,它有一個特別神奇的地方:到現在為止,它還從來沒有被其他國家徹底擊敗過。英美文明經歷過無數次世界第二號國家的挑戰,但它們世界霸主的位置,從來沒讓人拿下來過。
大英帝國的崛起大概是在17世紀前後,此後它經歷過西班牙、荷蘭、法國、德國、蘇聯、日本的崛起和挑戰,這些都是當時世界上的一流強國,但最後都被英國打敗了。
關於這一點很多書都在講,但是我很少看到哪本書真的把這一點分析清楚,到底英國為什麼難以被打敗。
比如有人分析說,大英帝國之所以如此不可戰勝,是因為它有商業文明,它有民主社會和民主制度。但是如果認真思考一下,這種說法非常悖離史實。
在人類歷史上,民主社會和商業文明都是捆綁在一起的,也就是說,商業文明的社會一般都會採用民主形態,或者至少是一個貴族掌握實權的寡頭半民主社會。因為這種制度很容易適應商業文明的發展。可這些商業文明的社會真的不可戰勝嗎?我們看幾個例子。
比如說腓尼基,它橫跨亞非,把整個的地中海的貿易都壟斷了,是盛極一時的一個商業帝國。可這樣的國家軍事實力其實不強。當腓尼基遭遇強大的軍事帝國波斯和巴比倫崛起的時候,不出幾次戰役就被打敗,甚至滅族了。
且看《聖經·舊約》裡面的先知以西結等人都是在譴責腓尼基的推羅和西頓兩座城市是墮落之城,裡面的人拜異教,還很富有,所以他們奢侈腐朽,必遭天譴。以西結還預言推羅必將毀滅。在尼布甲尼撒王真的毀滅了推羅和西頓的時候,猶太先知們還在那裡幸災樂禍。
在強大的軍事壓迫之下,腓尼基人不得不離開今天西亞一代,跑到了現在的北非,建立了迦太基帝國。這也是一個典型的商業帝國,是一種寡頭貴族統治的商業文明。
很快,迦太基又重新控制了地中海的貿易。但是不久之後,羅馬崛起了。羅馬人當時沒有什麼先進文化,也並不是一個商業民族,但是他們尤其擅長組織和作戰。
當迦太基人遭遇了羅馬人的時候,最初還能有個漢尼拔與之抗衡,但很快就被羅馬帝國一點一點的削弱,直到最後羅馬攻陷了北非,殺光迦太基所有的男性,閹割所有的小孩,把地上灑滿了鹽。
他們這麼殘暴就是希望讓迦太基永世不得翻身。迦太基就這樣被滅亡了。所以如果我們非要說商業文明一定會戰勝軍事文明,我覺得這個可未必。
後來在義大利附近又崛起了一個商業帝國叫威尼斯。威尼斯也很強大,曾幾次打敗當時不可一世的奧斯曼土耳其。然而,威尼斯雖有強大的海軍,可是抵擋不住從陸上來犯的敵人。
由於當時的法國王國一直想要染指義大利,意欲把四分五裂的義大利控制在自己的手下,就不停地在義大利搞一些事件,甚至直接出兵義大利。等到拿破崙的時候,一支大軍打到威尼斯城下,威尼斯的商業文明也就被消滅了。這就是一個商業帝國的結局。
再比如說荷蘭,在16、17世紀被稱為海上馬車夫,整個東方貿易都被荷蘭人壟斷。說老實話,荷蘭的軍事實力不算弱,但是他們只擅長海戰,不擅長陸戰。荷蘭在陸上有一個很強大的鄰居:法國。
當時太陽王路易十四想要吞併荷蘭,所以不停和荷蘭開啟戰爭。最後,法國甚至掘開堤壩用水淹荷蘭,荷蘭一片澤國,抵抗不住的荷蘭人最終不得不把國家併入英國,換得英國和法國抗衡。其實大部分商業帝國,在面對強大的軍事文明時,往往是經不起消耗的。
因此,在人類歷史上,英國跟美國這兩個商業國家,非常奇怪,他沒有摔倒在強大的軍事文明前,你說這是不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
當然前面舉得例子都是陸路國家,因為遭遇強大的陸上敵人。有人就因此說,英國的強大不就是以為內孤懸海外嗎?英吉利海峽造成了英國的不可戰勝,因為無論是法國人還是德國人都無法跨越英吉利海峽這道天塹。希特勒跟拿破崙確實也曾因為被困在海峽上最後沒有征服英國。
英國在古羅馬時代就曾被羅馬征服過,後來也曾被法國征服過,就是所謂的「諾曼征服」。如果你有考過GRE單詞,會注意到這些英文高級辭彙裡面有很多和法國是一樣的,只是讀音不太一樣。比如:議會parliament這個詞,在法語里叫parlement。這就是當年諾曼征服時一些法國貴族跨越英吉利海峽帶到英國去的。
二、
光榮革命只是一場不流血的政變?
英國的不可戰勝看來真的需要一個不一樣的角度,那些浮於表面的解釋未必能夠解釋。
今天史學界公認的大英帝國崛起,大概是在17世紀末和18世紀初的這個節點上。光榮革命發生在1688年,光榮革命之後大英帝國忽然爆發出強大的力量,成為在國際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的大國。英國不僅在那幾年裡確立了君主立憲制度,用一套法律把權力裝進籠子裡面去。
是不是光榮革命能夠解釋大英帝國的崛起呢?我們先看光榮革命到底是怎麼發生的。
當時的英國國王詹姆斯二世想要在英國推行天主教,這件事在英國激起了全國上下的一致反對。尤其是當時的貴族反對的最厲害。他們特別希望把詹姆斯二世趕走,於是就製造了一場假的宮廷政變來嚇唬他。
英國在當時已經經歷過一次內戰,所以這國王很機靈,一看大事不好,調頭就跑。貴族們就把詹姆斯二世的女兒和女婿從荷蘭接來。這個女婿叫威廉,是荷蘭的執政官(荷蘭當時是民主制度,沒有君主,只有一個執政官)。
於是詹姆斯二世的女兒和女婿就做了雙頭國王,兩個人都是國王。同時,貴族們還強迫瑪麗和女婿威廉接受了英國一套新的法律,叫做《嗣位法》。這個《嗣位法》規定,任何一代英國國王都不準信天主教,並且由議會來決定國王繼承人是否有資格做國王。
很多人都說,光榮革命很偉大,讓英國人學會了不流血發動政變。國王如果不得人心那就換,換了還不行就繼續換。這個事件對英國有什麼整體上的影響呢?很難說。
我想說的是,光榮革命毋庸置疑確實使英國發生了重大的改變,但它並不是一個起點,而是相反恰恰,光榮革命代表了一個時代的結束。作為英國漫長歷史中的一個重要節點,正是它宣告了過去140多年的宗教內戰的結束。因此,如果我們換個角度,從「終點」的角度來理解光榮革命,或許對於理解大英帝國的崛起可以找到一個新的角度。
(以上就是第一章《開源的邏輯:逆襲的根本》的第一小節,周四會繼續更新關於本章的第二小節)
「有問」光榮革命以不流血的方式推翻了斯圖亞特王朝的統治,那麼在我們國家的歷史上,有沒有類似不流血的改變,並最終成功逆襲的案例呢?歡迎大家參與思考並踴躍留言~
TAG:小白精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