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創造的戰爭奇蹟,以7輛坦克抵擋蘇聯13萬人長達1年
原標題:德國人創造的戰爭奇蹟,以7輛坦克抵擋蘇聯13萬人長達1年
【軍武次位面】 作者:冷金乘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之前,面對法國與俄國的結盟態勢,德軍總參謀部為應對兩線作戰設計的「施里芬計劃」的主導思路是先向西打垮法國,再調轉向東迎擊俄國。原因在於,施里芬認為,為了贏得戰爭的勝利,德國必須儘力避免兩線作戰,西面的法軍能迅速動員起來,且德軍有可能在不長的時間通過法國境內,進而打敗法國;而東面的俄國國境遼闊,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被打敗,而且各個人口中心距邊境較遠,加上交通不便,使得俄軍為戰爭動員花去的時間較長。在施里芬的展望中,當西線打敗法國的德軍調轉東線迎擊俄軍,差不多就是俄軍完成戰爭動員準備大舉進攻之時,這個時間被設定為開戰後第6-8周。在此之前,東線只會配屬為數不多的德軍進行防禦,同時,要集中兵力對付最先出現的俄軍,再轉向另一支俄軍。
可是,現實從一開始就沒有按施里芬計劃紙面上這樣運轉。
德軍總參謀長阿爾弗雷德·馮·施里芬伯爵,攝於1906年
隨著1914年的一系列國際政治危機,一場未必無可避免的世界大戰爆發,施里芬計劃從德軍總參謀部的文件櫃里被取出來用以執行。事實表明,俄軍的動員能力雖然確實遲緩,但也遠遠快於施里芬的預期。7月29日,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第一次下達總動員令。在總動員開始15天後,俄軍已經在俄國與德國和奧地利的邊境集結起了三分之一的軍隊,兵力超過65萬人。準備入侵德國的俄第1集團軍有6.5個步兵師和5.5個騎兵師,由保羅·馮·倫寧坎普(Paul von Rennenkampf)指揮,俄第2集團軍有11個步兵師和3個騎兵師,由亞歷山大·薩姆索諾夫(Alexander Samsonov)指揮,兩個集團軍加起來有48萬多人。德國在緊接著宣布總動員後,駐守在東線的德軍只有第8集團軍,它擔負保衛整個東普魯士之職,由馬克西米利安·馮·普里特維茨(Maximilian von Prittwitz)指揮,約有17萬多人,這就是施里芬計劃配屬給東線的部隊在現實中的對應物。俄軍對德軍有著大約3:1的人力優勢。
8月17日,俄第1集團軍越過德俄邊境,從馬祖里湖以北進入東普魯士。當天,德第8集團軍第1軍軍長弗朗索瓦(Hermann von Fran?ois)雖然收到普里特維茨發來的撤退命令,但他卻對副官說:「向普里特維茨將軍報告,當打敗俄國人時,馮·弗朗索瓦將軍才會撤退!」弗朗索瓦出生於一個普魯士軍人世家,其父也是將軍,他決意要保衛這片熱土。弗朗索瓦趁俄軍的一個師在休整時發起突襲,給俄軍造成了約三千人的傷亡,俘虜了四千多人,自己只傷亡了約一千三百人,從而為德國贏下第一次世界大戰東線揭幕戰的勝利。隨後,他遵照普里特維茨的命令,向西撤退24公里到貢賓嫩。
這場小勝沒有遲緩俄軍進攻的節奏,卻讓德軍變得冒進。弗朗索瓦說服普里特維茨,要趁俄第2集團軍尚未到來之際,主動對俄軍發起攻擊。可是,進攻的安排既違背了德軍總參謀長毛奇的命令,也違反了施里芬的計劃——毛奇不允許在戰勝法國之前於東線發起進攻,而施里芬則要求東線用兵時應集中而不是分散。在8月20日的貢賓嫩戰役中,弗朗索瓦的第1軍一開始進攻順利,後來俄軍把局勢穩定了下來。隨後,位於他右翼的馬肯森(August von Mackensen)指揮的第17預備軍的進攻則在俄軍的重炮轟擊下亂作一團。最終,德軍傷亡近八千,被俘約七千,進攻只取得部分成果,且付出較大損失。在這一天,俄第2集團軍從馬祖里湖以南進入東普魯士。
德第8集團軍第1軍軍長赫爾曼·馮·弗朗索瓦
急轉直下的形勢給普里特維茨帶來了恐慌,他一度失去了僅憑第8集團軍保住東普魯士的信心,建議把部隊撤到維斯瓦河,實際上這意味著將東普魯士——這片德意志文化和普魯士精神的發源地——拱手相讓。這項提議當然被否決,很顯然,倘若失去東普魯士,將對整個德國造成精神恐慌。於是開戰不久,德國就面臨著一場巨大的危機。
雖然後來普里特維茨逐漸恢複信心,但他沒來得及把自己的新計划上報。8月22日,毛奇讓興登堡去接替普里特維茨擔任第8集團軍指揮官,並由魯登道夫擔任他的參謀長。幾天後,毛奇還從西線抽調2個軍和1個騎兵師前去增援東線。有人認為此舉要為削弱西線的「強大右翼」從而要為施里芬計劃在西線的「破產」負責,不過從當時的情況來看,西線進展尚且較為順利,增援東線明顯是更優先的選項。
在興登堡和魯登道夫到來之前,第8集團軍的參謀馬克斯·霍夫曼(Max Hoffmann)提出了應對之策。他是一位俄國通,會講俄語,且在日俄戰爭期間前往遠東擔任觀察員,他不僅看到俄軍的散漫狀況,還曾親眼目睹倫寧坎普和薩姆索諾夫在瀋陽火車站站台上打架。於是,他判斷俄國的兩個集團軍之間配合不會很好,而且他們截獲到的俄軍明文電報不會是誘餌。他向普里特維茨提出,集中兵力打擊俄第2集團軍,而薩姆索努夫不會積極地增援。
魯登道夫與霍夫曼在東線商討作戰計劃,事後兩人對坦嫩貝格戰役的勝利有不同的解釋
興登堡和魯登道夫到來之後實施了霍夫曼的策略,但魯登道夫是聽取了霍夫曼的建議還是自己獨立想出了同樣的策略,這還尚無定論。此時的俄軍雖然人多勢眾,但已經筋疲力盡。德國與俄國的鐵路軌距不同,且俄國的鐵路線路稀疏,補給物資在邊境地區下火車後只能用馬車運輸,道路通行狀況不佳,導致俄國的兩個集團軍補給困難。俄第2集團軍每天在炎熱的天氣里行進24公里,他們不僅缺乏休息,而且補給也愈發捉襟見肘。8月23日,他們攻擊了德第20軍,後者戰鬥失利,撤退到一條比較堅固的防線穩定了下來。8月24日,俄軍再度對德第20軍發起攻擊,沒有收穫。
坦嫩貝格戰役中的德軍步兵
此時,興登堡、魯登道夫和霍夫曼等人意識到反擊的時機即將到來,他們獲知,俄第1集團軍前進緩慢,且並沒有向西南方向與第2集團軍靠攏,而是仍然徑直向西運動。魯登道夫命令仍在應對俄第1集團軍的德第17軍和德第1預備軍乘火車南進,參與對俄第2集團軍的攻擊,只留下一個騎兵師面對整個俄第1集團軍。倫寧坎普對這樣的動向毫無作為,甚至沒有對德軍的撤退進行騷擾。德軍的計劃是,繼續誘使俄第2集團軍攻擊德第20軍,抽出第20軍的一半和第1軍攻擊俄軍右翼,第17軍和第1預備軍攻擊俄軍左翼,進而對俄第2集團軍實施包圍。根據截獲的情報,他們判斷俄第1集團軍不太可能在短時間內趕來支援。
坦嫩貝格戰役形勢圖,顯示了德第8集團軍向南集中兵力包圍俄第2集團軍的過程
主要的戰鬥在8月27日開始打響,這一天德軍在三個方向的進展順利。不過在8月28日清晨,德軍收到情報稱俄第1集團軍正在趕來,魯登道夫聲稱攻擊必須立即中止,但興登堡決定一切按計划進行。事實證明,霍夫曼的預測是正確的,倫寧坎普根本沒打算來幫助薩姆索諾夫。弗朗索瓦再一次拒絕遵照上級的命令,他沒有脫離戰鬥去對付倫寧坎普,而是選擇自己認為正確的做法,也就是繼續按原計划行事。他成功地指揮第1軍切斷了俄第2集團軍撤離的路線,從而為德軍的勝利起到關鍵性的作用。這時,薩姆索諾夫向倫寧坎普求援,然而一切已經太晚了,此時包圍圈內的俄軍已接近彈盡糧絕,飢餓、睏乏的士兵大部分很快失去了戰鬥意志。薩姆索諾夫獨自走進森林,舉槍自殺。
被俘的俄軍
8月29日和30日,德軍逐漸緊縮包圍圈。8月31日,坦嫩貝格戰役結束,俄軍總共約有7.8萬人傷亡(亦有說法為約3萬人),約9.2萬人被俘,第2集團軍只有約1萬人逃出包圍圈。兩周後的第一次馬祖里湖戰役中,德第8集團軍又打敗俄第1集團軍和新組建的第10集團軍,徹底把俄軍趕出德國境內。這兩次戰役恰好實性了施里芬計劃對東線的安排——先集中打擊出現的一支俄軍,再轉而對付另一支。德第8集團軍雖然先是被施里芬計劃落入險境,但最終成為了施里芬計劃在東線的完美執行者。
一幅藝術作品:興登堡在坦嫩貝格
坦嫩貝格戰役是德意志軍事史上的一次重大勝利,它在危急時刻挽救了德國,避免東普魯士落入俄國人之手。1934年興登堡去世後,希特勒把他安葬在1924年修建的坦嫩貝格紀念碑中。在1944年中,雖然德軍已經無力阻止勢如破竹的蘇聯紅軍,但還是在坦嫩貝格防線戰役中,以2萬多人、7輛坦克和70多門突擊炮的微弱力量抵抗住了以13多萬人、150輛坦克和1680多門突擊炮組成的蘇軍的進攻,並給蘇軍造成了數倍於己的傷亡,從而延緩了蘇軍進入東普魯士的時間。1945年,德軍把興登堡的遺體移到馬堡,並炸毀了坦嫩貝格紀念碑。東普魯士終究還是落入了俄國人的手中,而坦嫩貝格則被劃入波蘭境內。
更多有趣好玩的軍事文章、視頻、圖片、電影、遊戲,請關注「軍武次位面」微信公眾號
※71輛故障、43輛翻進溝,但此戰卻是英國人眼中的坦克戰大捷
※官方曝光國產核動力航母最新動向?日本再射間諜衛星
TAG:軍武次位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