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科學家發現新器官、新長壽規律,我真的還想再活500年,你怎麼看?

科學家發現新器官、新長壽規律,我真的還想再活500年,你怎麼看?

  科學家發現新器官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一個研究團隊已識別出一個以前未被發現的器官,它可能是人體內最大的數個器官之一。他們發現,曾被認為遍布全身的密集結締組織實際上是充滿流體的間質(interstitium)網路,並發揮著「減震器」的作用。

數千年來,人類一直在研究自身的解剖構造。直到今天,科學家們仍在不斷揭示人體的新秘密。

科學家們表示,這一發現不僅重塑了我們對人體的認識,但也有助於解釋為什麼癌症在侵襲某些人體部位後更容易蔓延。

以紐約大學為首的研究團隊表示,這一新發現的器官遍布全身,但不知何故,直到現在才被發現。

這些互相連接的間質相當於「流動液體高速公路」。它們所處的位置有:皮膚表層下方;沿著消化道、肺和泌尿系統;圍繞動脈、靜脈和肌肉之間的筋膜。

人體含有大量的液體。

這些液體中有一半以上在細胞內,七分之一在心臟、血管、淋巴結和淋巴管中。其餘的被稱為間質液(interstitial?fluid)。

研究人員表示說,攜帶這類間質液的網路是人體的一個獨特器官。它甚至可能是人體內最大的幾個器官之一。

間質由牢固的(膠原蛋白)和有彈性的(彈性蛋白)結締組織蛋白構成,間質液分布其中。

間質網路貫穿淋巴系統,據研究人員稱,淋巴液產自間質網路。而淋巴液對引發炎症的免疫細胞的功能至關重要。

據研究人員稱,由於解剖學依賴顯微鏡載玻片觀測切片,因此這一器官一直未被發現。

使用顯微鏡觀測的過程中,為了突出某些特徵,組織被切成細條並染色。這種處理方式會凸顯某些結構,但同時也排走了其中的液體。

這項新研究還發現,這樣做還會導致間質壁塌陷,從而明顯改變其外觀和功能。

數十年來科學家都是通過這種方法處理活組織切片,讓充滿液體的組織類型在載玻片上成為近似固體的狀態。研究團隊對這一處理過程進行了調整。

研究人員利用一種全新的基於探針的共聚焦激光顯微鏡技術,能夠觀測含有液體的活組織,而不是排出液體的固定組織。

該技術利用相機探頭照亮組織,與此同時,感測器負責分析反射圖案。

在研究患者的膽管以檢查癌症的擴散情況時,研究者注意到一系列不尋常的相互關聯的腔洞。

這些腔洞似乎無法匹配任何已知的人體結構。

但是,當研究團隊把觀察樣本製作成載玻片後,這些腔洞消失了。

進一步的研究表明,這種現象並非個例。研究人員檢查了12名癌症患者的膽管組織樣本,並在每個樣本中都找到了這一結構。

而且,他們發現這種結構遍布全身,可以在所有組織被移動或受力的地方充當減震器。

這些發現有望推動醫學領域的巨大進步。例如,對間質液的直接採樣可能成為一種強大的診斷工具。

@張張雲皓 : 終於可以用科學解釋經絡了

@分手之後你還好么 : 兩千年了 美國人終於發現了 中醫的脈絡

@yu大C的小日子 : 盆友,易筋經了解一下 震驚!長期超負荷工作,小伙任督二脈嚴重堵塞!

@禾叔的雜貨鋪 : 中醫了解一下

@藍田x暖 : 幾千年了,歪果仁終於發現了

@雪吞滄海 : 科學家們,《黃帝內經》了解一下?《神農本草》了解一下?《千金方》了解一下?《傷寒雜病論》了解一下?

@乖萌媽喵喵 : 任督二脈了解一下

@膠紙袋 : 解析有毛用,當醫生對我說乳腺癌晚期的時候,那心碎的感覺一個大男人都會頭昏眼花。現在時間一天天的過,一想就流淚,哽咽

@GSoCuteS : 這不就是經脈么


科學家發現長壽新規律

少吃30%,多活20年

人們都夢想,有朝一日,身體不再隨著年齡老去。如何才能做到青春永駐、健康長壽?

美國國立衰老研究所(NIA)科學家茱莉?馬蒂森及其同事對多項研究結果綜合分析認為,只需降低進食量,就能延年益壽。

1935年,一項小白鼠實驗發現,將進食量降低30%~50%後,其壽命更長,衰老性疾病發病時間更遲。

上世紀80年代,NIA和威斯康星大學以恆河猴為對象展開的兩項獨立長期研究也得出類似結論。研究選擇恆河猴為對象的原因是人類與恆河猴93%的基因相同,衰老方式一致。

NIA的研究發現,每天進食量減少30%的猴子,最長壽命達到43歲(超過該猴群平均壽命20歲),30歲後其外貌和行為都沒有衰老痕迹。

威斯康星大學科學家完成的研究也發現,減少進食量的恆河猴不僅外表更年輕,而且身體更健康。其癌症和心臟病發病率降低50%以上,糖尿病發病率為0。

在為期20年的觀察研究中,控制進食量的猴子,死亡率僅為13%,而隨意進食的猴子死亡率高出前者近3倍,高達37%。

研究人員分析認為,這些研究表明,靈長類動物的衰老具有可控性。既然衰老可控,那麼與之相關的疾病也就可以延遲發病。

美國塔夫茨大學營養專家蘇珊?羅伯茨及其研究小組對218名21~50歲的參試者研究發現,食物攝入量減少25%的人,血液中好膽固醇明顯升高,腫瘤壞死因子(TNFs)減少25%,胰島素抵抗降低40%,整體血壓更低。

這項研究也表明「少吃點,更長壽」。

吃太飽「撐」出10種病

與少吃一點帶來各種健康好處相比,與之相反的是吃的太飽會引致多種疾病。

肥胖

現代人常吃的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消化起來更加困難,多餘的「營養物質」堆積在體內,其後果就是肥胖和一系列富貴病。

「無數科學研究證實,肥胖會帶來包括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脂肪肝、動脈硬化、膽囊炎等,再加上由此帶來的併發症,可能達到上百種,非常可怕。」洪昭光說。

胃病

吃得過飽所帶來的直接危害就是胃腸道負擔加重,消化不良。

人體胃黏膜上皮細胞壽命較短,每2-3天就應修復一次。

如果上頓還未消化,下頓又填滿胃部,胃始終處於飽脹狀態,胃黏膜就不易得到修復的機會,胃大量分泌胃液,會破壞胃黏膜,產生胃部炎症出現消化不良癥狀,長期以往,還可能發生胃糜爛、胃潰瘍等疾病。

腸道疾病

中國台灣科學家發現,脂肪堵塞在腸道里,會造成腸阻塞,大便黑色、帶血。

疲勞

吃得過飽,會引起大腦反應遲鈍,加速大腦的衰老。

人們在吃飽後,身上的血液都跑到腸胃系統去「工作」了,容易讓人長期處於疲勞狀態,昏昏欲睡。

癌症

日本科學家指出,吃得太飽會造成抑制細胞癌化因子的活動能力降低,增加患癌幾率。

老年痴呆

日本有關專家還發現,大約有30%-40%的老年痴呆病人,在青壯年時期都有長期飽食的習慣。

骨質疏鬆

長期飽食易使骨骼過分脫鈣,患骨質疏鬆的概率會大大提高。

腎病

飲食過量會傷害人的泌尿系統,因為過多的非蛋白氮要從腎臟排出,勢必加重腎臟的負擔。

急性胰腺炎

晚餐吃得過好過飽,加之飲酒過多,很容易誘發急性胰腺炎。

神經衰弱

晚餐過飽,鼓脹的胃腸會對周圍器官造成壓迫,使興奮的「波浪」擴散到 大腦皮質其他部位,誘發神經衰弱。

七分飽是什麼感覺

「七分飽是一個形象的說法,提醒人們吃飯不能過量。」付金如表示,想要吃到七分飽,只要有飽的感覺,就別吃了,但也不能餓著。

李惠明表示,七分飽是一種因人而異的感覺,不是很好衡量。「應該是感覺吃得差不多了,卻還不想離開飯桌,可要是再吃的話就會撐。總而言之,是一種似飽非飽的感覺。」

范志紅的解釋更為細緻,「七分飽應當是這樣一個感覺:胃裡還沒覺得滿,但對食物的熱情已有所下降,主動進食的速度也明顯變慢,但習慣性地還想多吃,可如果把食物撤走,換個話題,很快就會忘記吃東西。」

此外,范志紅還具體指出其他幾個級別的飽腹感,供大家參考。

「八分飽時,胃裡感覺滿了,但再吃幾口也不痛苦;

九分飽時,還能勉強吃幾口,但每一口都是負擔,覺得胃裡已經脹滿;

十分飽時,就是一口都吃不下了,多吃一口都痛苦。」

三位專家都表示,人們摸索自己七分飽的飯量,需要一個不斷感受和調整的過程。有一個標準需要牢記,那就是如果吃飯時間相對規律、固定,這頓吃了七分飽,第二餐之前是不會提前飢餓的。

也就是說,如果提前餓了,就意味著沒吃到七分飽,可以適當再增加一點飯量。

其實,有了七分飽的意識,就是好的開始。專家提醒,除此之外,還要注意一些細節。

專心吃飯

對飽的感受,是人的本能,天生具備。不過,對不同級別飽的感受,一定要在專心致志進食的情況下才能感覺到。

如果邊吃邊聊,或邊吃邊看電視,就很難感受到飽感的變化,從而不知不覺地飲食過量。

細嚼慢咽

只有細嚼慢咽,才會感受到自己對食物熱情的變化,飢餓感的消退,吃飯速度的減慢,胃裡逐漸充實的感覺。。。。。。也只有這樣,才能體會到不同飽感程度的區別。

然後,找到七分飽的點,把它作為日常食量。

少精多粗

吃水分大的食物可以讓胃提前感受到飽,有利於控制食量,比如喝八寶粥,吃湯麵,都容易讓七分飽的感覺提前到來。

吃需要多嚼幾下才能咽下去的食物,比如粗糧,能讓人放慢進食速度,有利於感受飽感,從而幫助人們控制食量。

相反,精白細軟、油多纖維少的食物會讓進食速度加快,不知不覺中吃下很多。


@杯中酒莫停 : 想起一句話: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只能吃那麼多飯,誰先吃完誰先走

@我將相思賦予你u : 每天都吃不飽活著受罪

@CLAY_soda : 前提是蒼蠅、老鼠、蠕蟲的少吃和人類壽命延長機制間存在必然關係

@吳勇· : 那個年代都吃不飽,是不是平均壽命比現代人長?

@這筍怎麼這麼老誒 : 意思就是每天吃兩頓?

@JokerKeane : 已經100歲的人能活到120歲

@飛者非魚 : 吃飯少一口,活到九十九。科學家發現的太晚了

@晞元乾 : 真正的粉絲

@擁抱仙女的狗德 : 少吃能多活20年啊,那不吃要20年多難受

@_誰是臭流氓_ : 都不讓吃飽,活那麼久幹啥玩意

@孔大奮 : 活那麼久幹嘛,先吃飽

@楊洛珊 : 怪不得我沒胖過 因為我每餐都不會吃的很飽

@CleaAiR科林勒 : 像我這種踐行不浪費原則,經常是有多少吃多少的人,看來註定是長壽不了啊!

如有幫助,請點【點贊】

如要細品,可點【收藏】

如要繼續,可以【關注】

如要送人,可點【分享】

如有疑問,可以【留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壽 的精彩文章:

父母體能提升第二篇,18個小動作讓父母長壽健康
中醫專家:早三點,晚三點,健康長壽伴著你!

TAG:長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