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讓孩子接受父母說「不」系列二

如何讓孩子接受父母說「不」系列二

無法接受父母說「不」的孩子往往是苛求的孩子

苛求的癥狀之一:愛和父母爭辯

你可能聽過也同意「爭辯需要兩個人的參與」這種說法。但可能往往你還沒意識到這一點,和孩子的爭吵就爆發了。你剛對女兒說完不,她就問「為什麼?」

你以為終於逮到教育她的機會了,你深吸一口氣,開始滔滔不絕地把你那一套宏偉論點擺出來,然而她的一句「但是。。。」就把你堵住了。當然你也有準備,你又用你日常所積累的各種理論反駁了她一頓。她繼續表示不同意你的看法。。。一來二去,此時你突然意識到,你已完美地陷到了和她爭辯的無盡深淵中去了。。。其實此時你最佳的做法,就是果斷剎住車,直接了當告訴你的孩子:「對不起,我剛剛原本想要和你解釋一下為什麼媽媽說不,但我發現我們的對話已變成了一場無盡頭的爭辯。所以,現在我不再對你的反駁繼續回應,因為我不想和你爭辯。」

一位媽媽也曾經和我們分享,她和女兒的辯論經歷。她說基本上每次對她說完不後,就知道有一場爭辯會不可避免的到來。問題是每次爭辯時,讀初三的女兒都會加進一些她學到的新信息。比如從同學或網上看來的,覺得於她有利的各類似對似錯的論點。以此來反駁她。她說有時我自己都覺得被女兒說服了,所以常常放棄原來持守的原則,答應女兒的要求。雖然我的理智與經驗都告訴我不該這麼做,因為這無疑助長了她每次都要和我爭辯的念頭。

我們給這位母親的建議是,暫時先不要說可以或不可以,而是先緩一緩,在自己掌握足夠的信息之後再做決定。她可以先這樣問女兒:」請給我一點時間讓我考慮一下,但在我答覆你之前,對於為什麼你要提這個請求,你還有什麼要補充的么」?這不僅可以暫時讓這位媽媽從馬上要做決定的困境中解脫出來,也可以讓她的女兒重新考慮自己的要求,並對這一要求的合理性與不合理性重新作一次評估。這樣無論最後結果如何,對女兒學習如何全面考慮一件事情都是有好處的。

很多時候父母往往過快的就說不

我們理解如果你有一個整天愛和你爭辯的孩子,你就會對這種無勞的又互相傷害的爭辯感到恐懼並厭惡。最後的結局就是,一看到你的兒子走向你,眼中帶著某種要求,還未等他開口,你就衝出一句話「我的答案是不」!這純粹是一種自我保護。其實在答覆之前,你最好花一點時間好好聽他陳述這個要求,以及為什麼它對你的兒子這麼重要。

即使一開始你有強烈的說不的念頭,但在傾聽之後改變你的主意也並非不可。事實上如果你能夠在和孩子長談之後達成共識,那就更好了。經過雙方的對話,可以讓孩子理解為什麼有時父母會說「不」。當然,如果你的孩子是那種無論何時,一聽你說「不」,就開始胡攪蠻纏的主,那麼此時最該做的就是先停止對話,等他冷靜下來之後再說。

有時即使你被孩子的理由說服了,你也可以堅持說不。特別是當你覺得你的孩子開始心懷怨恨,說一些不尊重你的話,甚至把你當成阻撓他達到目的的絆腳石。此時你就應該堅持你的主張,因為這關係到孩子如何對待父母的根本問題。

有時候孩子會錯誤的認為,如果父母讓他失望,他就可以對父母刻薄;如果得不到她想要的東西,她就可以毫無忌憚的表示她的憤怒。此時父母就有義務教導孩子,要求的結果只是事件的一部分,在這個決定過程中雙方是如何對待對方也非常重要。

對於愛和父母辯論而達到自己目的孩子,推遲答覆,並把他們的注意力轉移到做決定的整個過程,也可以挑戰他們的這個不良習慣。在父母說不之後,雖然應該給孩子一個重新陳述理由的機會,但這應該建立在他們尊重父母,並答應無論結果如何,他們都願意去和平接受的前提上,如果父母親認為確實應該答應孩子的要求,他們就可以改變先前做的決定。

記住家長改變自己的主意不是一件可恥的事情,除非這個改變會變相鼓勵孩子的苛求之心,或者這一改變是因為孩子以爭吵的方式來使父母屈服。如果你覺到這種苗頭,就該好好注意,別讓這種苗頭越演越甚了。

苛求的第二個癥狀:糾纏不休

美國父母常常用獾來形容那種糾纏不休的孩子,因為這種動物總是通過不斷的磨、扯、抓、咬等令人討厭的方式來獲得它們想要的食物。孩子糾纏的最終目的是想通過無休止的煩擾來使父母最終因厭煩而改變先前的決定,讓孩子的目的得逞。事實證明,這一方式往往奏效。父母往往最後會無奈地說:「走走走,拿去吧,別再來煩我了」!自然,孩子下次就更加跟你糾纏不休了,因為他們的目的總是能夠通過這種伎倆得到。

凱拉今年五歲了,她常常問媽媽,「媽咪,我能吃塊餅乾么?」

」不可以,我們馬上吃晚飯了」

「但是我餓了,就一小塊好么?」

「不行,不可以吃任何甜點,晚飯馬上好了,如果你願意可以幫我一起做飯。」

「如果你讓我吃點餅乾,我就幫你做飯」

「不行,在坐下來吃晚飯之前,你不可以吃任何東西」

」那我喝點飲料可以么?「

「不行,晚飯之前不可以吃任何東西。」

「那我喝點蘋果汁好么?」

「不行,我說過晚飯開始前不可吃任何東西,你別再問了好不好?」

「但我的泰迪熊餓了,它想喝點東西。」

人與人之間存在一普遍認可的界線,一旦越過就會傷害彼此的關係

記住雖然有韌勁是一件好事,但人與人之間往往有一條普遍認可的界線,一旦越過就會傷害彼此的關係。大部分成年人都知道,如果你向別人提一個要求,對方說不後,一般來說你可以解釋一下原因後,再問對方一次。如果還是拒絕,第三次請求就會令人惱火,因為顯然你已越界了。

一些孩子不善於查顏觀色,所以我們需要直接了當告訴他/她。可惜,愛糾纏的孩子並不明白這一界線。當你的孩子開始糾纏不休,你會覺得不舒服或惱火。此時你可以藉助你臉上的惱怒之色,讓孩子知道他已越界了。這意味著你將停止討論事件本身,而是開始討論處理這個事件的過程。換句話說,你將不再對孩子的要求說不行,而是討論他或她在這個過程中對你的表現。「我已經回答你的要求了,所以我不想再談這件事了。你現在是在胡攪蠻纏,這是不對的。」直接了當的言語可以讓他們清楚明白他們越界了,正在傷害父母親的心。

可能這會讓很多的父母親感到不太舒服,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的所言所行對孩子是不是太殘忍了。事實上你得明白,是你的孩子先帶你進入這個尷尬困境,你必須把這一困境再次升級,讓孩子感到不舒服,這樣你們雙方才能儘早的離開這個尷尬困境。當然在這一過程中,你不需要對孩子苛刻,你只需要讓孩子感受到這種不舒服。在和其他成年人相處時,一般來說當我們看到對方移開的眼光,腳掌的擺動,或者是眼中的微惱之光,我們就能敏悅地察覺到自己越界了,此時我們就會識相地停止。但一些孩子不具備有這種敏感的心,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有時候需要用言語明確地表達出來。

無論你做什麼,不要落入孩子糾纏的圈套。當你對糾纏你的孩子妥協時,你就是在培養他們不斷使用這一伎倆的動機。有些父母說了幾次不後可能會開始覺得內疚,「我總是在對他說不,是不是太殘忍了」?這類父母往往缺乏決心,讓自己的心在當硬的時候不硬,以致於給孩子的未來帶來隱患。因為世界上除了父母,孩子今後要面對的,更多的是和他並無親情關係的芸芸眾生。

有時你也可以試著幫助孩子把他們的注意力從執著不忘的慾望中轉移出來。「我已經對你說不了,我們不再討論這個問題。讓我們談點其它的東西」。或者,「我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了,因為一直要對你說不,你為什麼不能想點其他什麼東西,也許我可以說好呢?」這也許可以暫時讓他們把注意力放在更有意義的事上。

苛求的第三種癥狀:哼唧報怨

一個家長說:「我實在無法忍受那種哼哼唧唧的聲音,象幾隻蜜蜂時刻在你耳邊忽遠忽近的哀鳴」。孩子知道如何在你拒絕他們的要求時,跟著你,纏著你,絆著你,走到哪裡跟到哪裡。直到你實在受不了時,憤怒而又無奈地滿足他們的要求。

有時不一定是哼唧的聲音煩人,而是他們報怨的言語。「我太無聊了,這裡什麼都沒有,沒人陪我玩,沒玩具,沒什麼事可做」;「你從來不讓我做我想做的事!」孩子有時會陷入這樣一種顧影自憐的境況來表現自己的無助與可憐,力圖讓不得不說不的父母也捲入這種失望與同情中。

有些孩子天生容易悲觀,一旦陷入就很難出來,他們不知道有其他心情選擇。無論你說什麼,或做什麼試圖去取悅他們,他們總是向人展示著自己的痛苦,好象受到了多大的委屈。碰到這種孩子,父母可以試著這麼說:「孩子們有時愛高興,有時愛悲傷,看來你此時是想要不快樂。好吧,那你自己去找個地方好好悲傷一會兒,這樣我們其他人可以繼續快樂。等你也想快樂了再回來找我們吧」。

這種方法不解決哼唧的問題,卻可以讓孩子學到,一個人要悲傷要快樂,是可以選擇的。

(待續。。。)

(原創:摘譯自托溫斯基和喬安妮的《父母心工作》,轉載請註明譯者為「心父母美國夢」工作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父母美國夢 的精彩文章:

TAG:心父母美國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