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科技怎麼干?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科技怎麼干?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科技怎麼干?就是要以創新驅動鄉村振興。」3月29—30日,科技部在浙江省杭州市召開全國農業農村科技工作會議,29日,科技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徐南平在會上指出,創新驅動鄉村振興發展的目標是,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科技支撐鄉村振興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0%以上,農業科技創新整體實力進入世界前列。

農業是現代化建設的短板,農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腿。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農業發展要從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

徐南平指出,為了解決新矛盾,迫切需要提高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綠色發展水平。但目前我國農業農村發展總體上還處於要素驅動階段,實施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農業農村創新驅動發展尚存在諸多問題。

這些問題表現在:農業科技創新體系不健全,突出表現在創新主體不強,市場化體制不健全;農業科技投入不足,突出表現在總量不足,結構不合理;產業競爭力不強,突出表現在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低;綠色發展水平不高,突出表現在化肥農藥面源污染嚴重,環境承載力達到極限;質量效益不高,突出表現在科技供給水平低,增收動力不足,農產品供求失衡;農村要素呈逆向流動,突出表現在人才流失嚴重,資金要素難進。

譬如:2017年全國高新技術企業13.6萬家,其中農業高新技術企業僅佔6.3%。2016年全國高新技術企業營業收入25.71萬億元,其中涉農高新技術企業營業收入僅佔5.6%。全國5000多家新三板上市企業中僅有農業企業282家,佔比不足6%。市場化體制不健全,農技推廣體系有待完善。同時,我國仍是「大國小農」,到2016年底,全國小農戶數量占農業經營戶的98.1%,小農戶既不能成為市場主體,更不能承擔創新重任。

徐南平指出,創新驅動鄉村振興發展的目標是,深化改革,推進市場化進程,促進成果的轉移轉化;增加投入,提升科學技術研究水平,搶佔制高點;培育創新型企業,構建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發展農業高新技術產業,提升農業產業的競爭力;優化環境,引導人才到農村創新創業,培養新型職業農民。

記者了解到,科技部今年在以創新驅動鄉村振興方面有七大重點舉措。

1

推進改革創新,構建國家農業農村科技創新體系。探索建立符合農業農村科技發展規律、各類農業農村科技創新主體協調互動和創新元素高效配置的國家農業農村科技創新體系,強化鄉村振興的科技制度供給。培育符合現代農業農村發展要求的創新主體,布局全鏈條協同的創新基地,構建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的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完善適應農業農村科技創新規律的保障制度,營造良好的農業農村科技創新生態,形成創新要素向農業農村聚集新局面。

2

加強研發部署,搶佔農業科技創新戰略制高點。圍繞乾旱半乾旱、鹽鹼地、石漠化、紅壤土等農業農村發展重大瓶頸制約問題和科技工作部署,加強農業農村科技領域的總體部署,改進項目形成機制,不斷完善1+8+3+N的研發布局,構築先發優勢。加快啟動1個工程——種業自主創新工程,繼續實施好七大農作物育種、糧食豐產增效等8個重點專項,啟動實施綠色宜居村鎮、藍色糧倉、主要經濟作物提質增效等3個重點專項。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聚焦鄉村振興的重大科技需求,按照「一區一主題」「一主題一專項」的原則,積極拓展實施一批重大研發項目。

3

統籌基地建設,形成農業科技國家戰略力量。加快農業科技領域國家科技創新基地優化整合,面向國家長遠發展和全球競爭,聚焦產業發展導向的基礎研究,在農業農村領域優化布局一批戰略定位高端、組織運行開放、創新資源集聚的科技創新基地與平台,如謀劃建設一批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等。加強基地、項目、人才建設的聯動,打造基礎研究和工程化兩大戰略科技力量。

4

實施人才戰略,建設新型職業農民隊伍。落實好國辦《關於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的若干意見》精神,加強科技特派員隊伍建設,培育創新驅動鄉村振興發展的先鋒隊。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培育發展新型農業經營和服務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科技服務體系。加快星創天地等平台載體建設,營造科技人員逆向流動的專業化、社會化、便捷化氛圍和環境,激勵科技特派員、大學生、返鄉農民工、鄉土人才等創新創業。加強職業農民的培訓,打造「農民技術職稱」品牌,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高素質新型職業農民。加強農業科技型企業培育和農業科技型企業家培育工作。今年各地要繼續朝著實現具備產業發展基礎的10萬個貧困村科技特派員科技服務全覆蓋的目標努力,完成年度選派2萬名「三區」科技人才、培訓2500名科技人才的計劃目標。

5

建設科技園區,發展高新技術企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把握農業科技園區的「農、高、科」定位和作用,按照國辦《關於推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建設發展的指導意見》,實施農業科技園區「333」布局,建設30家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300家國家農業科技園區、3000家省級農業科技園區,把農業科園區建設成為創新創業的重要基地、培訓職業農民的大課堂、成果示範推廣的主陣地、集聚創新資源的重要載體、農業農村改革的試驗田,吸引更多的農業高新技術企業到園區落戶,培育世界級農業高新技術企業。今年要力爭建設1-2個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請各地統籌布局、積極培育。

6

強化縣域創新,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按照國辦《關於縣域創新驅動發展的若干意見》,建設創新型縣(市)和創新型鄉鎮,構建鄉村振興的科技樣板。落實國家創新調查制度,開展全國縣(市)科技創新能力監測和評價,建設一批創新型縣(市)和創新型鄉鎮,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提供典範示範。堅持新發展理念,面向基層,重心下移,加強基層科技管理隊伍建設,加大對縣域科技工作的指導和服務。開展「三農」科技創新宣傳與科普下鄉入村行動,提高農民基本科學素養。推進高等院校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建設,鼓勵創辦領辦科技型企業和專業合作社、專業技術協會,加強以現代種業為引領的新品種技術成果供給,加大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應用力度。今年要建設50個左右創新型縣(市),100個左右科技示範村,各地要積極組織建設。

7

決勝全面小康,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堅持「精準扶貧、智力扶貧、創業扶貧、協同扶貧」的原則,實現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體現科技扶貧精準性、可持續性和有效性。以科技部定點扶貧縣為重點,統籌「點片面」精準脫貧,完善部、省、市、縣四級聯動機制,加強科技系統東西部扶貧協作,加大定點扶貧力度。實施科技扶貧「百千萬」工程,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對接地方行業扶貧,探索與深度貧困地區所在省(區)開展科技扶貧部省合作。圍繞「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需求,加大「三區」人才支持計劃科技人員專項計劃精準實施力度。今年重點要發揮科技特派員作用,要把著力點放在促進先進適用技術成果的轉移轉化上。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路

編輯:梁 偉

審核:王小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今生無悔:他和她異口同聲
中國轉基因大米進入美國市場,美政府將轉基因食品商業化的底氣來自哪裡?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