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吳院華:習慣性拖延是怎樣形成的,如何克服?

吳院華:習慣性拖延是怎樣形成的,如何克服?

這幾個月以來發現好多事情都不想動了,積極性也不強了,明明規劃好的事情就是不想去做,總是習慣性拖延,左思右想。

習慣性拖延有很多不好的方面,不僅降低做事的效率,整個人也會變得沒什麼精神,而且會讓我們的執行力大大減弱,最後弄得好多事都沒辦法完成。

我兒子,今年五歲,在半年前讓他幫忙做點事還很積極,一叫就聽,而就在最近這段時間無論你怎麼叫他,重複講兩三遍都沒什麼反應,特別喜歡拖延,非得要拿起棍子跟他動武才能聽得進去。

我自己,在年前的時候就規划了今年要做的一些事情,每天也有寫一些計劃,可是一旦執行直來就有了拖延癥狀,總是缺少了執行的動力。

在公司,如果我自己拖延了一段時間,公司的很多事情沒去怎麼管的時候,也會導致公司的同事有同樣的習慣,跟著一起拖延。

這時我才知道拖延不僅害了自己,而且還會傳染身邊的人。人的本性就是懶惰的,特別是現在網路這麼發達,很多事情只要在手機上面點點手指就可以完成了,這也是讓懶惰思維進一步出現的原因。

形成拖延的原因有很多種,今天我就從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做個總結與分析,我是如何會形成拖延習慣的:

1、導致拖延習慣形成我認為最常見的是沒有確定的規劃,往往大多數人只規划了要做的事,沒有規劃如果事情沒能完成會有什麼懲罰與獎勵。懲罰與獎勵可以對比成痛苦與夢想,痛苦與夢想是每個人的行動力的根本。

2、導致拖延習慣還會因為想得太多,往往好多時候對自己或者要做的事,要求太過完美,而完美要具備的提前條件有很多,因此一直以來都在等待著條件的成熟再行動。

而當靜下心來分析的時候,其實任何事情都是先由走出第一步到慢慢做到完美的。

3、太容易被身邊的人或事誘惑影響,明明一件事已經有了明確的規劃時,正準備要去做了,突然被周邊一些突發的事或人影響到,導致分心,最後精力分散好多事被拖延。

以上這幾點都是我親身的經歷,這些情況也導致了好多事沒能做成,很多事遲遲一直拖延,浪費好多時間跟精力。

有了習慣性拖延就會讓執行力不強,執行力不強就會讓人沒有動力,要怎麼樣才可以讓自己變得有執行力不拖延呢?

在前面我有講到兩組詞,一組是懲罰與獎勵,另一組是痛苦與夢想;我們每天晚上睡前可以通過輕重緩急合理的計划出第二天要做的事情的清單,按清單來做,做完一件再做下一件;切記一定是完成一件再做下一件,在每件事或整個清單裡面註明完成了有什麼好處,沒有完成的懲罰是什麼,按照這個計劃先試著去執行,先不求100%做到,但可以先從50%完成慢慢做到100%完成。

在潛意識裡面讓自己形成一個完成比完美重要100倍的思維習慣,把計劃清單裡面的計劃看成是一種享受。

在完成以後一定要給自己獎勵,沒有完成的要給自己懲罰,另外最好能夠讓多個人來監督你,如果你沒有完成你就給他們獎勵。

我現在能每天寫一篇原創文章,用的也是這個方法;最初的時候沒想過會能夠堅持到今天第89篇,正是在一個群里有多個人的相互監督。

而且每天晚上12點以前沒有寫完的話,就在群里發200元的紅包,一直下來連接89天,除了有一天喝醉酒忘記了,其它88天每天都順利在晚上12點以前完成文章。

經歷這個事就讓我有了一個好的克服拖延的方法,讓我真正知道拖延的可怕之處與克服拖延的方法,拖延習慣沒有了,執行力就上來了。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來一點啟發,能夠對你的拖延習慣有一些改善。

我是吳院華,微信號:258015 專註於移動互聯網營銷解決方案,現在關注本公眾號每天能獲得直接落地的營銷乾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吳院華 的精彩文章:

TAG:吳院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