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數據面前我們都在裸奔,從facebook信息泄露懲金拷問互聯網

大數據面前我們都在裸奔,從facebook信息泄露懲金拷問互聯網

最近,平日打得頭破血流的國產手機廠商,終於抱團圍剿微信小程序了。巨頭們爭搶的就是用戶的信息。因此新手機拿到手第一步,就該是卸載所有內置應用app,然後再有選擇性下載。可有些手機設定了不可卸載的流氓規定,這就需要法規介入。法律要將選擇權還給用戶。

前段時間Facebook信息泄露被罰款約12.7萬億元人民幣,國內民眾回應聲音沸沸揚揚。各種嘲諷聲音絡繹不絕。信息泄露在國內已經成為一個互聯網的普遍現象。

利用大數據營銷是否合法,這方面國內的法律監管更是嚴重滯後的。包括BAT、今日頭條、微博、各類app等,所有的大數據公司都受到不少質疑。

讓我們再回到國內。我們都不知道BAT等互聯網巨頭用我們的信息幹了什麼,也不知道電信巨頭用我們的信息幹了什麼,反正我們天天都被各種金融機構、房產中介、教育培訓電話打爆:「您好,請問您是xx嗎?我們看到您xxxxx,我們這有一個xxxxx,有沒有興趣了解一下?」這樣的泄露事情每天都在發生。

問個尖銳的問題,平台方又比第三方更有商業倫理和良知嗎?人性中都有兩種對立的能量,誰又能差別化區分「不作惡」的標準呢。

我知道你知道我是裸體的,但請你不要用它來做生意,除非我同意。更不能泄露我的「裸照」給第三方,否則犯法。

其次,從法理上說,即便是平台方使用數據,也得與用戶簽訂認可協議,否則也不能隨意推送宣傳信息。這條我認為很重要,將來要儘早要立法。

首先,侵犯用戶權益的事件一但發生,平台方的責任不可推卸。第三方公司用你的平台販賣虛假產品、竊取用戶信息、推送不良信息,平台是無法置身事外的。淘寶賣假阿里難脫干係,這次信息泄露臉書也難脫責任。

臉書事件拷問整個互聯網營利模式,而小扎的辯解也難以服人。

在風暴中沉默幾天後,CEO小扎髮長文自救,坦承三年前就已知情用戶數據外泄。而美國用戶則發起集體訴訟,要討個公道;美國議員表示,如果臉書無法解決這類隱患,就只有通過立法解決。歐盟則提出要對這些互聯網巨頭徵收數字稅。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經常點贊旅遊博主的美照,你對旅遊感興趣,就會收到旅行團、打折酒店機票,戶外裝備之類的廣告。而如果你給哪條民粹主義新聞點了贊,就能由此分析出你的性格、生活習慣、政治傾向等,就會專門為你推送這方面的新聞,有些是煽動性的新聞。這家公司號稱「給我68個點贊我就知道你是誰」,通過你對哪些內容點了贊,再套取你的個人信息,就能通過推送信息控制你的政治選票。

所以,不要對互聯網(還有區塊鏈)去中心化抱過多幻想。公平公正不會自動生成。這需要每位用戶權利意識的覺醒和積極勇敢的維權。

醜聞中,一家名為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的公司,非法獲取了5000萬Facebook用戶的個人信息,然後對這些用戶進行大數據分析,分析他們的喜好、偏向、政治傾向,然後通過Facebook的廣告系統精準投放他們喜好的新聞和廣告,潛移默化地給他們洗腦,最終影響他們投票,從而左右整個美國大選。

最近引爆的Facebook(臉書)泄露事件,被曝超過 5000 萬用戶信息遭到泄露,這些大數據被用來為特朗普助選。此次的泄露事件正在動搖Facebook的整套商業邏輯。簡單來說,Facebook的模式是從用戶處獲得數據並對其進行特徵分析,通過模型來向用戶精準投放廣告,然後允許第三方使用這些數據來支持他們的業務,Facebook也從中獲取一部分利益。

但大數據在我們的生活中的確已經無孔不入。今天,包括阿里這樣的互聯網巨頭都號稱自己是數據公司,數據早已成為一門大生意。隨便一個網站、app,就有可能把我們的姓名、年齡、電話、職業甚至身份證號、銀行賬戶、實時定位、家庭住址、個人喜好、社交圈子搞到。在我們享受互聯網便利的同時,自己的隱私也成為商家的「數據大餐」:你的數據被賣給品牌商、保險推銷、房產中介、詐騙團伙,甚至被用來操縱選票。大數據面前,我們都在「裸奔」。

關於大數據,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嬰兒尿布和啤酒的關係:男人到超市買尿布順便會給自己帶幾瓶啤酒,所以有心的超市會把尿布和啤酒放在相鄰的貨架上。這聽起來是個不錯的主義,只是沒有多少超市會真的這麼做。

馬雲引用的是淘寶大數據。還有一次,他提問「誰知道哪個省份的比基尼賣得最好」,答案是新疆。馬雲的解釋是因為遠離大海,新疆小伙能做的最浪漫的事,就是哪天給心愛的人穿上比基尼,到海邊去浪漫一下。馬雲的解釋當然是錯的。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在一些地方人們買比基尼只有上網。

馬雲有次在浙商大會上得意地說,你們知道中國各省份女性的胸圍尺碼嗎?他還賣了個關子,只暗示浙江是排最後幾位的。

公平公正不會自動生成。這需要每位用戶權利意識的覺醒和積極勇敢的維權。

侵犯用戶權益的事件一但發生,平台方的責任不可推卸。第三方公司用你的平台販賣虛假產品、竊取用戶信息、推送不良信息,平台是無法置身事外的。

在我們享受互聯網便利的同時,自己的隱私也成為商家的「數據大餐」:你的數據被賣給品牌商、保險推銷、房產中介、詐騙團伙,甚至被用來操縱選票。

小編生活中也真是遇到太多,現在對什麼自己的信息泄露天天收到電話一點都見怪不怪了。這樣的情況也不知道該說適應能力強還是一種悲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金融 的精彩文章:

翻車太快!人人網因區塊鏈項目遭監管部門約談

TAG:每日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