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搶人大戰升級:是誰出力不討好,又是誰悶聲發大財?

搶人大戰升級:是誰出力不討好,又是誰悶聲發大財?

【觀察者網 綜合報道】21世紀什麼最貴?人才啊!沒有人才,經濟發展當然無從談起。

自去年起,二三線城市搶人大戰進行得如火如荼;最近幾日,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加入戰局,又引發了一波討論熱潮。

二線城市火力全開

西安於近日出台的「人才新政」非常有看點。

3月23日,西安市公安局宣布,全國在校大學生僅憑學生證和身份證即可在線落戶西安。當日,西安便遷入落戶超過8000人;截止25日凌晨,西安已遷入落戶15552人,成效卓著。

網路上甚至還流傳著這樣的段子:

雖然純屬虛構,但西安招徠人才的力度可見一斑。

其實,連本科都不用,也不用親自去到西安,大中專畢業生也可以辦理學歷落戶,或許第二天就能收到戶籍卡快遞。

西安(資料圖)

除了西安,其他省市的搶人政策也十分亮眼。

成都,大學生憑畢業證即可落戶,在人才公寓租滿五年後,還可按低於入住時的市場價格購買該公寓。而武漢乾脆大手一揮,畢業生落戶後租購房即可「打八折」,比奧特萊斯還優惠。

長沙則直接給高校畢業生髮現金,對新落戶的博士、碩士和本科生,兩年內發放每年1.5萬元、1萬元、0.6萬元的生活和租房補貼,博士和碩士首次購房還可以分別獲得6萬元和3萬元補貼,讓你拿錢拿到手軟。

擁有985高校但人才長期凈流出的蘭州,對科技型創業高層次人才一次性給予100萬元,對領軍型創業人才一次性給予60萬元,對實用技術人才一次性給予10萬元。

最霸氣的是內蒙古,根據其最新的人才政策顯示,對事業單位剛性引進人才在聘期內,最高在第一年給予實驗室建設及科研經費1個億,次年起5年內每年給予1000萬元……

圖片來源:中新社「國是直通車」

一線城市入局拔「人尖」

3月21日,北京市政府宣布,建立人才引進「綠色通道」,凡是符合一定條件的科技創新人才、文化創意人才、體育人才、金融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專利發明者和北京市緊缺急需的自由職業者,均可申請引進。

這一被外界視作「北京近十年最寬鬆」的落戶政策事實上要求並不低:

「3年累計獲得7000萬元融資的創新創業團隊」、「社會貢獻較大的知名媒體人、自由撰稿人、藝術經紀人、文化傳承人、展覽策劃人和文化科技融合人才」、「具有三級醫院10年以上從醫經驗,且具有高級職稱的醫療衛生健康專業人員」、「具有國家『雙一流』大學(或學科)或國家級重點實驗室5年以上工作經歷、且具有高級職稱的高等教育人才和科研人才」、「年薪超過80萬,月薪超過7萬的程序員(此數據是根據北京市政策推算得出)」……

從上文表述可以看出,北京想要的是對完善首都職能、實現高效益增長能發揮關鍵作用的行業優秀人才。

3月26日,上海出台人才高峰工程行動方案,對在「宇宙起源與天體觀測、光子科學與技術、生命科學與生物醫藥、集成電路與計算科學、腦科學與人工智慧、航空航天、船舶與海洋工程、量子科學、高端裝備與智能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物聯網、大數據」等13個領域,「取得國內外同行公認的突出成就、一般處於本領域全國前5名或國際前20名的人才」,或「年富力強、活躍在創新創業一線,具有成長為世界級高峰人才潛力的人才」,予以特別優厚的人才引進政策。

人口流向出現新格局

2017年4大直轄市中的3個,北京、上海、天津常住人口都出現了負增長。

截止至2017年末,北京的常住人口比2016年末減少了2.2萬人,另外戶籍人口也減少了3.7萬人。與北京一樣,上海的常住人口也出現了微量的下降,是1978年以來首次。去年經濟增長不佳的天津,更是遭遇了一波小小的人口塌方——截至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556.87萬人,比上年末減少5.25萬人

相應的,深圳、廣州、杭州、長沙、重慶則成為人口增長大贏家。

根據兩會後各省市先後公布的統計公報,南京、杭州、長沙、重慶、鄭州、武漢、寧波、成都等城市的常住人口都出現了從數萬到十數萬的增長。

但常住人口增長最多的,還是深圳和廣州。

根據最新的人口統計數據, 2017年末,廣州常住人口為1449.84萬人,比去年增加了45萬人;深圳常住人口為1252.83萬人,比去年增加了約62萬人。

我國主要城市2017年常住人口增長情況數據(圖片來源:微信公眾號「槓桿遊戲」)

僅靠政策吸引人才還不夠

仔細研究上圖可以發現,2017年人口增長前5名,深圳、廣州、杭州、長沙、重慶,除了長沙,雖然都有不同的人才、人口爭奪策略,卻都不是2017年人才爭奪戰中響聲最大的明星。

當然,深圳、廣州、杭州、重慶本身的人口體量就很大,但更重要的是,這些城市經濟總量較高,新經濟發展勢頭迅猛,經濟維持較快增長。

從區域分布看,前10名中1、2位於珠三角,3、8位於長三角,4、6、7是中部省會,5、9、10同西南。

這個順序和我國各大區域的經濟增長效率,也基本不謀而合

廣東是中國經濟第一大省、經濟活力很好;浙江近幾年經濟表現良好,新經濟突出;中部超級省會們,一個個都要大幹一場;重慶、成都屬於內地經濟最活躍地區;貴陽本屬落後省份,但隨著大數據中心和高端研發中心的落地,後勁十足。

坐落於貴州的全球最大射電望遠鏡

西北地區的代表,西安,雖然在搶人大戰中表現搶眼,戶籍人口也有很大增長,但相比之下,常住人口的增長卻不是很明顯。原因可能是部分新增戶籍人口,早已是西安的常住人口。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東北地區的城市,截至目前都很少有發布了去年統計公報的,這也與東北省份近幾年常常落後於其他省份發布經濟增長速度的步調相吻合。

但從東北最大城市瀋陽市市長姜有為接受《北京青年報》採訪時的一番話中可以小小地窺探到東北地區近年在人口方面的捉襟見肘,「2017年,瀋陽市共接收高校畢業生70416人,與2014年的64517人、2015年的64321人和2016年的62797人相比,有了大幅提升。」

這說明,光有給力的人才政策還不夠,地區經濟發展和城市服務水平等因素,也是吸引人口的重要因素。

圖片來源:微信公眾號「明晰筆談」

根據PEST模型(Political、Economic、Social、Technological),人才流動主要受到人才政策、經濟格局、社會壞境以及科技創新的影響。

從人才政策來看,各大城市出台的一系列包括落戶在內的優惠政策措施,對中國的高素質人才有著巨大的吸引力,為創新項目提供資金支持、多方位提供福利條件等都具有功不可沒的作用。

從經濟格局來看,總部企業數量是一關鍵因素。就2017年中國公司市值500強總部所在地來看,北京91家,香港80家,廣東55家,上海44家,浙江38家位於前列,而北京、香港、上海、廣州、深圳、台北、杭州、南京等城市的500強數量均超過10家。

另外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就是當前的創新產業,比如快速發展的互聯網企業等就以杭州為主要聚集點,一些極具發展前景的產業的活躍度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從社會壞境來看,當地的高校數量也是關鍵,如果地區具有高質量高校,在眾多學生高考之後便可以吸引人才流入當地,眾多高質量的大學也是北京、上海對人才吸引力巨大的原因之一。

圖片來源:微信公眾號「明晰筆談」(由於數據更新較慢,近兩年發展最快的人工智慧等可能並未包含在內)

從科技創新來看,專利申請授權累計量最高的地區為江蘇、廣東、浙江、北京、上海、深圳等,其中江蘇、廣東與浙江的專利申請授權量遠高於其後的北京等地區,這說明,未來一段時間內,上述三個地區的經濟將十分具有創新活力。

所以說,要想真正使人才對城市經濟發展起到關鍵作用,地方政府需要做的還很多。好在,眾多城市現在已經邁出了第一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 的精彩文章:

中國未履行降關稅承諾才致美國出手?商務部回應
你遇到過什麼奇葩相親對象?來看看網友的相親車禍現場

TAG:觀察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