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補不如氣補,到底是什麼意思?非常科學的解讀,人人都能看懂!
人靠能量活著。人體要生產能量,需要營養、氧氣和水,營養來源於食物,是固體,氧氣來源於空氣,是氣體,水來源於自然環境中可以飲用的水,是液體。古代人修真修仙,號稱采天地之正氣,收日月之精華,這靈氣、精華是什麼東西?肯定是跟能量相關的物質。自然界的萬物有三種形態,分別是固體、液體和氣體。從這三種中篩選出可以吃的食物,可以呼吸的氧氣,可以喝的水,不就是所謂的精華嗎?他們修真的過程,本質是生物藉助自然能量,主動謀求進化。但是進化論決定,生物只能適應環境,被環境塑造,不可能超越環境。
營養、氧氣和水,可以看作是身體生產能量的三要素。在這三要素中,與營養和水相比,身體可能更容易缺氧氣。現代研究發現,氧氣不溶於水,在體內只能通過紅細胞輸送,紅細胞的血紅蛋白可以結合氧氣。一個血紅蛋白,可以結合四個氧分子。我們知道,動脈血管中的營養,是不能直接給到細胞的。人體的主動脈,從心臟開始向全身延伸,越往前血管越細,分的支路也就越多,這些細小的血管,就是我們常說的毛細血管。毛細血管,血管壁更薄,血液流速更慢,是血液營養滲透給細胞的主要場所。一般認為人體有1000億條毛細血管,總長度約有96000公里,這麼龐大的血管網路,是為了給全身60萬億細胞,都送去充足的口糧。
毛細血管到底有到底細呢?平均直徑約為6~9微米,這個長度與紅細胞的直徑幾乎是一致的。毛細血管僅能容納1個紅細胞流動通過,這意味著,紅細胞在毛細血管內的運輸速度非常慢,運輸總量在短期內很難快速增加。劇烈運動,速度過快的運動,需要更多的氧氣和能量,但是毛細血管卻沒有辦法,快速增加氧氣的運輸量,那怎麼辦呢?身體億萬年的進化,真是強大到非常神奇。有一個數據,人體1平方毫米的肌肉橫切面上,約有2000條毛細血管。平常安靜狀態下,只有5條左右的毛細血管有血液通過。參加運動時,有200多條打開來使用,還剩下90%的毛細血管,一直都在儲備著。
也就是說運動時,有更多的毛細血管來參與運輸,這確保了身體在運動時有對應的能量輸出。運動時間過長,運動過於劇烈,會出現肌肉酸痛,是因為毛細血管輸送氧氣的速度跟不上,細胞在缺氧條件下,不得不用無氧呼吸來生產能量,無氧呼吸的主要代謝產物是乳酸,這個酸的感覺,就是乳酸堆積所致。長期不運動的人,偶爾運動一下,肌肉酸的感覺更明顯,這是因為身體缺少運動後,啟用的毛細血管更少所致。生命在於運動,確實不是空話。
從上面的論述來看,在能量三要素中,最容易缺的是氧氣。我之前不太明白,身體進化出了更高級的有氧呼吸技能後,為什麼還不放棄無氧呼吸這一效率極低、且毒素較多的能量生產方式。現在大致明白了,原因在於人體從環境中攝取氧氣的能力,不足以保證身體一直處於有氧環境。如果把無氧呼吸放棄了,生命會面臨風險。古代人修真,為什麼總是要選擇藏風聚氣的地方,就是因為他們意識到了,氧氣是身體生產出更多能量的最大短板,只有吸收更多氧氣,才能生產出更多能量。看到這裡,食補不如氣補,也就很好懂了。
如何氣補呢,據養生大家介紹:找個無人打擾的地方,閉眼靜坐,室內室外都行,自然呼吸。為什麼是自然呼吸,而不是快速的深呼吸呢,上面已經講了,毛細血管輸送氧氣,是不可能在短期內快速增加的。所以只能跟著身體的自有節奏來走。吸氣時不加任何意識行為,呼氣時想著下腹部,這個叫意守丹田。坐姿一定要穩,可盤腿可不盤。前期容易胡思亂想,守不住丹田,可採用數息法,一呼一吸數一,數到十重新開始。中斷了就從新來。先堅持一周,應感受到小腹內有熱流,這就是效果。長期堅持,自有補益。
※養生三件寶,放屁打嗝伸懶腰,是真的嗎,這篇文章說得真清楚
※骨關節病的自我治療,用好6個身體醫生是關鍵,營養醫生特別重要
TAG:身體自我修復研究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