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寒潮遠去,但烏克蘭沒有春天

寒潮遠去,但烏克蘭沒有春天

原標題:寒潮遠去,但烏克蘭沒有春天



3月18日,烏克蘭民眾在基輔示威,高舉俄總統普京和烏總統波羅申科(左)的頭像,要求他們下台。

第聶伯河平原上的寒風終於消退,但春天仍然沒有到訪基輔。自由廣場上的硝煙已散去整整4年,身處內憂外患之中的烏克蘭卻看不到苦難的盡頭。


3月21日,烏政府決定終止與俄羅斯的經濟合作計劃。俄政客指責這個國家「把政治的勝利建立在經濟的崩潰之上」。


「女英雄」是俄羅斯特工?


烏克蘭總統彼得·波羅申科的支持率在2月降至其就職以來的最低點。德國捷孚凱市場研究公司應美國國際開發署要求進行的民調顯示,他的支持率僅為14%;71%的受訪者認為烏克蘭的發展方向不對,66%認為最近一年該國經濟狀況惡化。

示威遊行在這個國家此起彼伏,與警方的暴力衝突時而爆發,3月8日首都基輔一家餐廳甚至遭到火箭筒襲擊。暴力也蔓延到了政界。《烏克蘭真理報》3月9日報道稱,該國俘虜豁免中心「軍官團」的主任弗拉基米爾·魯班謀劃用火箭筒、迫擊炮襲擊政府街區,目標直指總統波羅申科。12日,正在處理魯班一案的國家安全局傳訊了烏克蘭最高拉達(議會)議員娜傑日達·薩夫琴科。後者當天以烏議會駐歐洲委員會議會大會(PACE)代表團成員身份離開了烏克蘭,前往法國斯特拉斯堡。


烏克蘭政界立刻盛傳,薩夫琴科已經叛逃。「我敢肯定,娜傑日達·薩夫琴科已不在斯特拉斯堡,而是在侵略國境內。」最高拉達「人民陣線」黨團副主席安德烈·捷捷魯克言之鑿鑿。「侵略國」指的是俄羅斯,1月18日烏議會投票通過了總統提出的「頓巴斯重新一體化」法案,將俄羅斯稱為「侵略國」,不受基輔控制的頓巴斯地區則被認定為「被侵佔」地區。


對薩夫琴科來說,叛逃俄羅斯不是好主意。2014年6月17日,當時還是烏軍直升機領航員的她在烏克蘭東部執行炮火校正任務時,將射擊目標設定為盧甘斯克民兵哨所,結果導致兩名俄羅斯電視台的記者喪生。心知大事不妙,薩夫琴科扮裝成難民潛入俄羅斯,旋即被捕,並在2016年3月被判處22年監禁。同年5月,烏克蘭以釋放兩名俄公民為條件,換回了被祖國視為反俄「英雄」的薩夫琴科,她隨即被選為議員,還宣布有意成為總統。


不過,薩夫琴科沒有對政府表現出感恩的態度。她開始與烏東部民間武裝接觸,還經常發表與政府立場相悖的言論,從此成為爭議人物。


3月22日,薩夫琴科被捕前在議會展示勳章。


被指叛逃後,她很快闢謠,並返回烏克蘭,但還是於3月22日在議會大樓中被拘捕。3月20日,她攜帶一把手槍和3枚手榴彈出席一場高級會議,被指「密謀襲擊議會」。次日,總統簽署法律,正式禁止議員攜武器進入最高拉達大樓,以及總統和政府的辦公機構。


3月23日,基輔法院宣布,薩夫琴科因涉嫌參與魯班的國會恐襲計劃被拘禁兩個月,議員豁免權被取消。她隨後宣布絕食。


總檢察院懷疑她參與了魯班的「炮打總統府」計劃,她也承認從頓巴斯運出了武器,並繪製了摧毀基輔政府街區的方案圖。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24日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表示,「薩夫琴科在俄坐牢期間被招募成俄羅斯的特工」純屬無稽之談。佩斯科夫甚至指名道姓地將「鍋」扣向近期與俄關係緊張的英國,稱薩夫琴科被招募的說法「可能是英國人(編造)的」,「他們喜歡做出這種解釋」。


烏克蘭全方位「怒懟」俄羅斯

薩夫琴科的命運幾乎是俄烏兩國關係的寫照。從「顏色革命」到邁入第四年的東烏衝突,曾經的斯拉夫兄弟之邦關係不斷探底,輿論戰、經濟戰乃至「熱戰」持續不斷。


3月初,歐洲遭遇極寒天氣,對俄羅斯天然氣的需求達到高峰,俄烏之間的「鬥氣」卻再次升級。3月1日,俄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不滿斯德哥爾摩商會仲裁院的裁定,宣布停止向烏克蘭供氣,迫使後者以高出3倍的價格從波蘭購買天然氣;4日,俄參議員阿列克謝·普什科夫在推特網上稱「俄方不應掏腰包解決烏克蘭的經濟問題」,為俄氣公司背書。8日,烏克蘭政府下令查封這家公司的財產。


3月14日,烏青年和體育部部長簽署命令,宣布該國運動員不參加在俄羅斯舉辦的任何比賽。18日俄羅斯大選開鑼,基輔使出了令世人瞠目結舌的招數:禁止在烏的俄羅斯人前往俄領事館投票,還派警察用柵欄將使館嚴嚴實實地包圍起來。據衛星通訊社報道,此舉導致6.5萬名俄公民未能投票。


據德國《圖片報》報道,烏克蘭外長克里姆金19日建議歐盟制裁德國前總理施羅德,因為後者對俄羅斯的項目予以支持;21日,烏政府決定終止與俄羅斯的經濟合作計劃,這份2011年6月簽署的計劃旨在深化自由貿易,加大雙邊投資保護力度。普什科夫對此評論稱:「與俄斷絕經濟關係的基輔正在搞垮烏克蘭經濟,把政治的勝利建立在經濟的崩潰之上。」

兩國較量的主戰場仍在東烏克蘭——烏最大的煤炭基地頓巴斯地區。據衛星通訊社報道,2月20日波羅申科簽署了「頓巴斯重新一體化」法案,並在官媒《烏克蘭之聲報》上全文刊登。「對於被侵佔的頓巴斯地區來說,面前只有兩條路:要麼與歐洲一體化,要麼當個被俄羅斯侵略者控制的政府。」克里姆金在推特上表示,他相信頓巴斯會選擇前者。


俄國家杜馬和外交部都激烈反對這一法案。下院在官網上公布了所有4個黨團的聯合聲明,指責該法案旨在破壞明斯克協議;外交部反駁稱,烏克蘭的「佔領」一說是「公開的、毫無證據的詆毀」,落實法案可能導致「災難性情況」,並批評「通過武裝暴亂掌權的基輔現政府除了使用暴力,不會採用其他方式」。3月7日,普京再次重申,烏克蘭境內沒有俄羅斯軍隊。


事實上,不論「頓巴斯重新一體化」是否落實,烏東局勢都在惡化。雙方打打停停、停停打打,規定了衝突降級步驟的明斯克協議屢屢被視如無物。烏克蘭問題聯絡小組本已商定在3月5日讓頓巴斯徹底停火,但自行宣布獨立的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的代表在10日抱怨,「這次停火協議跟之前的一樣,根本不被遵守」。


11日,波羅申科在臉書(Facebook)上承諾儘力促成聯合國維和部隊儘快進入頓巴斯,當天就遭到烏克蘭「大V」博主馬爾丁·布雷斯特「拆台」。後者宣稱,波羅申科打算在維和人員進入頓巴斯後「清理」這一地區,標準是「無武器者生,有武器者死」。3月25日,圍繞著是誰破壞了頓巴斯的停火,烏克蘭和頓涅茨克民兵再次大打口水仗。


據衛星通訊社報道,自2014年4月烏東戰火燃起至今,衝突已造成一萬多人死亡。3月19日,烏克蘭前空軍飛行員弗拉季斯拉夫·沃洛申自殺身亡,他被懷疑是2014年7月擊落馬航MH17航班的「罪魁禍首」。烏克蘭拒絕承認該國空軍擊落客機,將空難歸咎於自行宣布獨立的民兵。


「烏克蘭危機被歐美變成全球危機」


烏克蘭敢於對抗俄羅斯的底氣,來自西方的支持。劇變後的基輔全面擁抱美國和歐盟,被莫斯科斥為「挾洋自重、甘做鷹犬」。西方也沒有令其失望,烏克蘭問題成了對俄施壓的最主要理由。


3月3日白宮宣布,由於烏克蘭局勢,美國總統特朗普下令將對俄制裁延期一年。次日,瑞士《時報》爆料稱,美國、加拿大、英國和立陶宛等國的軍人正在烏克蘭秘密訓練烏軍。美國還批准向烏提供先進的防禦性武器系統,包括總價值4700萬美元的「標槍」反坦克導彈。3月22日披露的美國2018財年預算草案則顯示,美國將為烏提供兩億美元的軍事援助。


歐盟也沒有閑著。3月1日,布魯塞爾呼籲全球夥伴增加財政撥款,擴大對烏克蘭的人道主義援助;10日,歐盟委員會10億歐元的宏觀財政援助計划出爐,這已經是它提供的第四份財政援助計劃,此前已累計援助34.1億歐元,是歐盟向第三國提供的規模最大的財政援助。同一天,烏克蘭被北約承認為「申請國」,這被視為烏克蘭加入北約進程中的重要一步。衛星通訊社援引俄高等經濟學院綜合政治學教研室主任列昂尼德·波利亞科夫的話說,北約此舉看似對俄威脅巨大,其實「不過是波羅申科和西方的又一次宣傳舉措」。


對這個與自己歷史、文化和民族淵源極深,堪稱「同文同種」的鄰國的所作所為,俄羅斯充滿了輕蔑和無奈。2月24日,普什科夫在推特上寫道:「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烏克蘭問題被擺在最不起眼的位置,西方對烏不太感興趣,只是需要把它當成向俄羅斯施壓的理由。與敘利亞問題不同的是,烏克蘭危機是局部危機,它被美國及其盟友人為地演變成了全球危機。」


一些烏克蘭人也這麼想。2月24日,俄羅斯「Ukraina」網站援引烏前總統列昂尼德·庫奇馬的話稱:「烏克蘭從未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國家,烏克蘭人的現狀悲慘。債務佔GDP的75%,這很糟糕,誰來買單呢?如果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現在不給貨款,怎麼辦?宣布破產嗎?」


庫奇馬認為,烏克蘭政治精英們理應對此負責,但政客只關心選舉,民生和經濟都被拋之腦後。2月28日,領導社會運動「烏克蘭的選擇-人民的權利」的維克托·梅德韋丘克表示,烏克蘭最終「變成了美國的殖民地」,執行美國的所有指令,「未經華盛頓點頭,烏克蘭傀儡政權對國內外政策做不出任何戰略決定」。


據衛星通訊社報道,3月10日,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在其組織的布魯塞爾論壇會議上進行了一項投票,結果顯示,47.2%的與會者認為烏克蘭已腐敗透頂、無可救藥,25%認為烏克蘭「比較腐敗」,27.8%的人相信烏克蘭還「談不上腐敗」。


3月1日的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問:「在人民掙扎求生的國家裡,你這位總統寡頭是如何生活的?」身兼糖果公司掌門的波羅申科回答:「我現在不想討論我的生活,但請相信我,它不是蜜。如果大家有興趣,請你們陪我過一天,我敢肯定你們會改變看法。」


本文刊載於《青年參考》報3月29日A04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年參考 的精彩文章:

俄「超級武器軍團」各顯其能
未來五年,日本軍事預算更具進攻性

TAG:青年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