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馬牽手戴姆勒 抱團取暖或將是當下共享汽車產業的關鍵
當地時間3月28日,寶馬集團宣布和戴姆勒集團簽訂協議,雙方相關業務將合併在合資公司中,兩大公司將分別持有50%的股份,為消費者提供可持續的城市移動出行業務。對尚處在起步期的共享汽車產業而言,寶馬和戴姆勒此次的合併牽手,應當被視為一次頗具意義的信號,單打獨鬥已難以適宜當下的產業發展訴求,整合各方資源,開展合資合作,將是共享汽車未來一段時間內的核心。
寶馬和戴姆勒牽手的背後:雄心勃勃的背後蘊藏著無法突圍的無奈。
根據兩大巨頭髮表的共同聲明,此次合併交易目的是在創新移動出行業務領域取得領導地位。寶馬和戴姆勒希望塑造未來移動出行,為消費者提供智能化、互聯化且無縫連接的整體生態系統,並幫助城市和公社等合作夥伴實現可持續性城市交通。
然而在雄心勃勃的表態背後,也應能讀出一些弦外之音:在拓展共享汽車業務上,兩家跨國汽車企業尚未找到良性且可持續性的商業模式。畢竟商業上一條簡單的道理,如果有錢賺,為什麼要分一半給自己的競爭對手呢?
不可否認,在傳統汽車企業陣營裡面,寶馬和戴姆勒的共享汽車業務可謂可圈可點,寶馬的DriveNow和戴姆勒的Car2Go在歐洲各大城市均有一定的市場佔有率,DriveNow在歐洲有超過一百萬客戶,Car2Go有三百萬客戶。然而,儘管布局較早,寶馬和戴姆勒都尚未找到正確的入門鑰匙。共享汽車業務始終沒能實現盈利,更為嚴重的是,隨著Uber、谷歌互聯網公司在共享出行領域的份額與影響力不斷加大,寶馬和戴姆勒受到的挑戰將越來越大。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寶馬和戴姆勒出行業務的合併,已經成為兩家企業不得不為之的必然選項。
魚龍混雜的中國共享汽車市場:慘烈的洗牌尚未開始。
就共享汽車發展前景而言,中國無疑堪稱全球最具潛力和最具規模的市場,且沒有之一。據公安部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全國汽車保有量達到2.17億輛,在冊駕駛員高達3.42億人。有研究報告顯示,這一缺口未來還將進一步放大,預計十年後中國將形成6-7億有駕照而無車的人群,市場需求與空間十分巨大。廣闊的市場空間正在吸引著無數的玩家擁有,根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市場共享汽車平台高達500多家。
但應該清晰看到,中國共享汽車的競爭亂象不可持續。一方面,從消費者的心智接受度和商業規則而言,所有產業成熟之後,能夠真正存活下來的都不會超過5-7家。而在贏家通吃的互聯網時代,往往最終形成兩家企業主導產業的局面。一如「行業老大與老二打架,受傷的總是老三」的戲言。從這點上看,未來在中國市場上,90%的共享汽車企業和平台都會死掉。
共享汽車重資本、重運營、重營銷、重技術的產業本質,決定著參與的玩家想要實現良性運營,就必須具備線上平台、線下運營、資源整合、資金實力的四大要素。2017年隨友友用車和EZZY為首的共享汽車平台的倒閉,已經為行業敲響著警鐘:花團錦簇的共享汽車產業,擁有巨大市場機遇的同時,也蘊藏著巨大的產業風險。
只有先活下來才有未來:抱團取暖是當前參與玩家的當務之急。
當前,在中國共享汽車市場上,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陣營:一是車企陣營,以廠商為背景的主機廠陣營,以EVCARD、Gofun、盼達用車為代表。二是具備互聯網背景的非車企陣營,以滴滴、美團、神州專車為代表。在業務開展上,兩大陣營基本上還處於單打獨鬥的狀態。
整車企業擁有豐富的汽車資源、人力資源、資金優勢,在電動化、自動駕駛領域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但運營思維可能會更偏傳統,不少車企往往將共享汽車當成一種創新的銷售模式。互聯網公司則具有更靈活的運營方式,在互聯網思維、用戶體驗、軟體等方面擁有優勢,但前期大量成本的投入始終是個巨大包袱,畢竟燒錢補貼的發展模式不可持續。
因此,當寶馬和賓士合併出行業務的時候,對於中國共享汽車市場的參與者而言,連寶馬、戴姆勒這樣的跨國汽車巨頭都在尋求合作,中國汽車市場的參與者是不是也應該去考慮尋求合作共贏。畢竟,對於當下的共享汽車產業而言,仍然處於黎明前的黑暗,風口尚未來臨,交易規模未突破、數據變現時機未到,活下來比什麼都重要。
馬雲說過:「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但是絕大多數人死在明天的晚上,看不到後天的太陽」。之於當前的共享汽車產業而言,用來形容或許再生動不過。對於參與共享汽車業務的企業而言,或只有以寶馬和戴姆勒此次業務合併為借鑒,加快合資合作,才有望度過行業殘酷的洗牌期,迎來產業收穫期。
※國內不限速公路開建,但它或許並不適合現在的我們
※汽車在冬季成了「油老虎」,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TAG:車業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