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請領導喝了頓酒,結果第二天就被拉黑了……

我請領導喝了頓酒,結果第二天就被拉黑了……

墨多先生

學以致用的街頭心理學

關注

『這是先生的第156篇文章』

中國的酒桌上有四位大師,分別是:孔子,老子,孫子和莊子。

先說孔子。這類人在酒桌上講究一個「禮」,不管喝多喝少,總能柔韌有餘地把握住尺度。

而且,官職越大的人越是如此。

其次是老子。他們往往有一官半職,當然也有的啥也不是。

這類人在醉與不醉之間有個嚴格的分界線:喝酒前是正經危坐,一旦醉了就言必稱自己是「老子」。

再者是孫子。這種人在酒桌上謹小慎微,對所有人都畢恭畢敬。

就算是喝醉了說了不該說的,也永遠是抹黑自己,抬高別人。

最後是莊子。其實正確的拼法是「裝(zhuang)子(bi)」。

這種人一旦上了酒桌,就沒有他搞不定的事兒。比如幾千萬的合同,只要他一句話,立刻有人幫他搞定。

因此,除了真正的酒鬼以外,一般人都對應酬酒視如畏途。

畢竟,酒場如職場,處處都是身患絕技的大師,你一不小心,就會犯了禁忌。

——01——

之前我有位師弟,他在「貓(阿)廠(里)」做行政工作,但只幹了2個月。

失業那天,他滿臉委屈地跑來對我說,自己不明所以地被領導炒了魷魚。

我問他是不是工作上除了什麼問題?他左思右想了一會兒,說沒有。緊接著,他又說有件事讓他一直百思不得其解。

被炒前一天臨下班時,領導突然走到他跟前,說讓他陪著一起去應酬個飯局(因為領導助理請了一個星期的病假)。

師弟不假思索地答應了。畢竟,入職以來還沒和領導有過如此近距離的「親密」接觸。

緊接著當晚,師弟就隨著領導一起到了北京安徽大廈里的一家餐廳。

待到客人到齊,剛坐下時,師弟當然是端著的。說話細聲慢語,動作禮貌周到。端茶倒水,可謂一氣呵成。

問題是師弟喝酒架不住勸,三四兩白酒下肚,便全然放開,無論對方說什麼,他總愛穿插上幾句個人觀點。

再後來,但凡是有人端起酒杯,甭管是不是敬他,他都要舉杯一起。

比他年輕的稱兄弟,比他年長的談緣分,不管對方是幹啥的,都嚷嚷著但凡有事兒找哥們兒。

臨了,飯局結束,一群人東倒西歪的走到櫃檯前,突然發現還沒人結賬。

結果呢,師弟瞄了一眼自己的領導,沒等指令,就匆匆地上前把單買了。完事兒還暗自欣喜:「今兒這事辦的可真場面!」

萬沒想到,第二天HR以試用期為由,直接讓他拎包走人。

當他聽到這消息後,緊張地連忙給領導發了個微信。結果得到的卻是一段明晃晃的大字:「XX已開啟了朋友驗證,你還不是他朋友......」

其實,師弟的問題很簡單,無非就是身份錯位。

酒場如職場,兩者都有本身的制度結構。原本可以裝孫子,但偏偏要搶著當老子,這其實就是不自量力。

——

02——

職場和酒場還有一個共通點,叫做閾值臨界點。

閾值,又叫臨界點,就是你的能量所能達到的最低值或最高值。

比如在酒桌上,免不了會有人提到酒量。

然而酒量是種很模糊的說法,因為人們能記住的,往往都是把自己喝多了的量。

說白了,這是個經驗教訓,是無數次的人仰馬翻換來的總結。

可很多人覺得自己的酒量不固定,比如有時候大、有時候小,他們把這裡的原因歸結於自己當時喝酒的情緒狀態。

但如果科學點講,酒量其實分為主客觀兩種情況。

客觀指體質,不同的體質喝不同量的酒,比如我能喝白酒和啤酒,不擅長喝紅酒。這也叫做能力圈。

主觀是與你的情緒及環境有關,喝悶酒傷身就是這麼個道理。其實這也是和一個人的預期有關。

你和談得來的朋友喝酒,預期的是快樂,自然喝的也多;你和一群陌生人喝應酬酒,預期的是壓力,自然喝多了會難受。

所以,我給當下喝酒人搞了一個公式:酒量=體質-情緒預期。

同時,這個公式也同樣可以放到職場里,用來管理自己的職場應對能力。這個公式就是:

成就值=現實能力-期望值

比如我們懷揣壓力奔赴一個酒局現場,不顧自己體質的承受範圍頻頻舉杯端酒。

雖然一開始讓人嘆為觀止,然而喝多了醜態百出,說了一堆不該說的話,結果前功盡棄,最後還被人嫌棄。

回到我們工作中也是如此。

試想我們剛進入一個團隊時,如果一開始就大招盡出,會導致領導和周圍人對你的期望值不斷提高。

然而,當你最後一次滿足不了對方的需求時,你的負面評價也就會隨之而起,甚至讓所有人失望。

因此,無論是酒量還是職場中的成就,都是你現實能力與社會期望的差值。

換句話說,職場是長線交易,而非一次性買賣。它比的是持久力,而不是爆發力。

歸根結底,一個人的職場成就,一是取決於自己的能力值,二是取決於周遭對你的預期值。

說白了,當你在一個上升通道時,只要達到了上層期望,你就可以升遷;相反,如果你不能勝任你所從事的工作角色,你的升遷也就到頂了。

——

總結——

之前我有段時間,逢酒必醉。酒醉則多言,言多則必失。

於是總結了兩條經驗:1)兩種酒不能摻著喝;2)絕不能喝急酒。

後來我發現喝酒與職場創業都是同理:一個人的幸福感都是取決於個人能力,以及社會預期的管理能力。

就像我開篇所說的老子、孫子、莊子,這三者都是因為能力與預期產生了某種扭曲,所以不自覺地被人冠以了某種負面評價。其實清醒的時候未必那種狀態是自己的初衷。

職場云云無非如此。若想有持久的戰鬥力,就需要不斷地擴充自己的能力圈,與此同時,還需要有效地管理他人預期。

正如一位哲人說:「生命里注滿了意外,正如酒杯里斟滿了烈酒」。

這位哲人就是我:)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墨多先生 的精彩文章:

TAG:墨多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