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

漢服作為傳統服飾之一,一直以來深受人們的青睞,她用她的美麗和端莊征服了萬千少女,用她獨特的魅力引領著時尚的潮流,她站在歷史的舞台上卻從未暗淡。

讓我們緊跟時代的步伐,

一起來了解漢服文化的獨特魅力吧!

近日,2018首屆中意文化年在義大利洛特拉諾市舉辦,這場盛會吸引來自中意兩國的200多家知名企業參加,設有漢服走秀、茶道表演、書畫展出等多個文化主題活動展示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其中漢服走秀環節驚艷眾人,義大利掀起一陣漢服熱潮,與會的許多國內外嘉賓都紛紛上陣試穿體驗有著千年歷史文化的漢服之美。

漢服文化是反映儒家禮典服制的文化總和,貫穿西周到明朝的儒家書史體系《禮記》、《後漢書·輿服下》、《晉書·輿服》、《宋書·禮五》、《南齊書·輿服》、《魏書·禮志四之四第十三》、《隋書·禮儀七》、《舊唐書·輿服》、《新唐書·車服》、《宋史·輿服》、《明史·輿服》,通過祭服、朝服、公服、常服以及配飾體現出來。漢服文化從三皇五帝延續至今(清代被迫中斷),通過連綿不斷的繼承完善著自己,漢服文化是一個非常成熟並自成體系的千年文化。在當代,漢服文化正在通過漢服運動這一民間文化運動形式逐漸復興。

「漢服」一詞的文物記載最早見於《馬王堆三號墓遣冊》: 簡四四「美人四人,其二人楚服,二人漢服」。 最早的文獻記載,是東漢蔡邕的《獨斷》:「通天冠:天子常服,漢服受之秦,《禮》無文。」正如胡人傳統服飾被叫做「胡服」,中國傳統服飾被稱之為「漢服」。所以,後來「漢服」這個辭彙的基本內涵也固定下來,即漢族傳統服飾。在漫長的歷史中「漢服」逐漸成為漢人自我認同的文化象徵。在唐代樊綽的書中就明確的稱大唐的服飾為"漢服"。到了宋元明時期,一些異族酋長也明確地用「漢服」來指稱漢人服飾。

象徵

漢服中最典型的深衣,孔氏正義曰:「所以稱深衣者,以余服則上衣下裳不相連,此深衣衣裳相連,被體深邃,故謂之深衣。」深衣是最能體現華夏文化精神的服飾。深衣象徵天人合一,恢宏大度,公平正直,包容萬物的東方美德。袖口寬大,象徵天道圓融;領口直角相交,象徵地道方正;背後一條直縫貫通上下,象徵人道正直;腰系大帶,象徵權衡;分上衣、下裳兩部分,象徵兩儀;上衣用布四幅,象徵一年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象徵一年十二月。《禮記·深衣》曰:「制十有二幅,以應十有二月」。身穿深衣,自然能體現天道之圓融,懷抱地道之方正,身合人間之正道,行動進退合權衡規矩,生活起居順應四時之序。

漢服文化尊卑論

漢服文化中的正色就是陰陽五行對應的顏色:所謂六象六色,源自陰陽五行說,概指青所以象東方的木,赤所以象南方的火,白所以象西方的金,黑所以象北方的水,玄所以象天,黃所以象地。此「六象六色」分別取其直線相對的方位為「次」,每兩色成一對位,即青(東)與白(西)相對;赤(南)與黑(北)相對;玄(天)與黃(地)相對。 而漢服的配色是如《禮記·玉藻》云:「衣正色,裳間色。」

漢服的十大結構

在結構上,漢服分為十個部分:領、襟、裾、袂、祛、袖、衿、衽、帶、系。

領:衣領。

襟:與祍是同義詞,但使用時特指衣服的交疊重合處,以內外(或前後)襟區分。

裾(jū):衣服的下擺,又特指衣服前襟處。例如「直裾」的意思就是:衣襟垂直而下。

袂(mèi):衣袖。

祛(qū):袖口。

袖:袖子。

衿(jīn):古代服裝下連到前襟的衣領。

衽(rèn):衣襟,根據掩襟的方向 (特指外襟)。

帶:系的帶子,同系,漢服幾乎不用一顆扣子,全由系帶結纓的方式穿戴。

系:系的帶子,同帶,漢服幾乎不用一顆扣子,全由系帶結纓的方式穿戴。

漢服主要特點:

1. 交領:漢服一般交領為多,像襦裙、襖裙、曲裾等都是交領居多。當然除交領之外還有對襟、圓領等。

2. 右衽(rèn):右衽是漢服始終保留的特點,但並非漢服獨有。因此右衽成為漢族的象徵符號之一。與之相反,中國古代一些少數民族的服裝,前襟向左掩,異於中原一帶的右衽,稱為左衽。因此左衽用以指受外族的統治。比如,北魏皇室多為鮮卑族,他們喜歡著左衽衣裳。

3. 系帶:漢服主要使用系帶結纓的方式進行穿戴,用衣帶固定衣服的各個部位。當然,也有少數使用紐襻(pàn)。

好了,漢服文化就介紹到這裡。

小貼士

各位同袍好!感謝您關注神花動漫,我們先和搜狐視頻同步,搜狐上以前發布的視頻我們也會陸續補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神花動漫 的精彩文章:

漢族傳統服飾—漢服
與中醫有關的成語,您知道多少?

TAG:神花動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