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紫砂壺蓋,這些你一定得知道
有些壺友在挑選壺的時候,會有些困惑,壺蓋怎樣才算好?
有的壺友要求「左右使力紋絲不動,轉動卻滑爽」,以此作為判斷壺蓋好不好、乃至紫砂壺好不好的唯一標準;還有的壺友道聽途說一些謠言,倒茶時不扶蓋子,蓋子不掉就覺得是好壺……
而實際的情況是,無論壺的生胚做得如何完美,出窯後也未必是紋絲不動的效果。紫砂在燒制時是收縮的,即使是同一種泥料做的壺,蓋子與壺口的收縮也會不同。收縮程度=收縮率x收縮基數,所以做生壞時,要根據比例製作蓋子和蓋口。
一般製作紫砂壺蓋一定要稍微大於壺口,但又不能太大,不然整口時太費力。這就需要製作者對各種泥料有研究,熟練掌握收縮率,能根據經驗來操作。
經過整口工藝後,紫砂壺壺蓋肯定會存在輕微晃動,這是正常的。只有存在明顯晃動並影響到壺的氣密性,才算是質量有問題。
而且經常用壺泡茶的壺友知道,口蓋過於嚴密並不好用,稍微有一點茶葉就把蓋子卡住,會影響到泡茶的時間、效果乃至心情。
其實如果說在選壺時對壺蓋有要求,應該體現在「直、緊、通、轉」這四點上。
直
壺蓋的子口要深而直,這樣才能做到倒茶時傾斜到90度,壺蓋也不會脫落。當然,這只是一個工藝標準,實際倒茶時還是要用手指緊壓壺蓋,以免掉落打碎。
緊
紫砂壺蓋上壺蓋後,蓋子同蓋口的間距要適當,既緊密又開啟自如,通常空隙在0.5毫米左右。口蓋的嚴密程度也要適中,只要不明顯晃蕩就行了。
通
圓器在蓋上壺蓋之後,壺蓋能在壺口上自由旋轉,無任何磕絆窒滯。
轉
主要是針對方器和筋紋器,在變換角度的時候也能達到嚴密貼合,上下筋紋能準確對接,俗稱「不認邊」。
關於壺蓋倒茶時掉不掉的問題,有熱心的玩家就做過這樣的實驗:壺內有水時什麼樣的壺會掉蓋子,什麼樣的壺不會掉蓋子?
以最常見的西施和石瓢來做實驗的時候,得出這樣的結論:石瓢的紫砂壺蓋基本都會掉,而西施的蓋子基本都不掉。石瓢和西施的本質區別在於壺蓋上面的氣孔,石瓢的氣孔深度只有2~3毫米,而西施的氣孔深度有10~15毫米。
再換其他壺形來測試,像仿古、掇球、掇只、容天、水扁、漢鐸等氣孔深度都大於10毫米的,壺蓋基本都不掉;而石瓢、曼生井欄等一些使用橋樑滴子的紫砂壺,氣孔深度不足3毫米,全部掉蓋。
這是一個有趣的現象,也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壺蓋會不會掉落與壺的質量完全沒有關係。壺友們可以嘗試一下或者深入研究哦!
在選購紫砂壺的時候,切記要用正確的標準去評判壺蓋,別再因為錯誤的觀念與好壺失之交臂。
如果你也愛壺,歡迎關注一起交流!
TAG:藏壺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