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工智慧的倫理審視與法律邊界

人工智慧的倫理審視與法律邊界

近年來,人工智慧方興未艾,其帶給人們的不僅是極度便捷,還有很多關於人性與道德的思考,甚至是新的社會問題,這令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人工智慧。在這其中,倫理考量就是人工智慧審視的重要一環。
請想像一下這樣的場景——
場景一
一名病床上的女士KUSH,身上布滿各類輸液管,顯然她正處於彌留之際。此時,陪伴這位女士數十年的機器人伴侶JOHN正緊握她的手,給臨終前的她最後的陪伴與溫暖。
最終,KUSH女士在醫院去世了,JOHN也因為人工智慧與情緒設計黯然淚下、不能自已——他彷彿和真的人類一樣,有悲傷有喜悅,甚至有自己的習慣和性格。接下來就是,KUSH的死亡必然導致法律意義上的遺產繼承,那麼JOHN究竟是否享有繼承權,或者說他是否會作為一項遺產被KUSH女士的法定繼承人繼承呢?
場景二
一名癱瘓在床不能自主行動的男子嘗試通過神經智能技術重獲「自由」,實驗中,他的大腦被植入一枚晶元,晶元與一台電腦相連。科學家通過電腦來解讀他用大腦預演動作所產生的神經信號。與此同時,電腦依據神經信號智能分析並生成指令,該指令直接關聯一個機械臂。
有一天,這名男子對這個試驗組感覺很不耐煩。他的機械臂奪過一位研究助理的杯子,把它捏碎了,還傷到了那位助理。他道了歉,說這肯定是因為腦機介面裝置故障,但他不得不懷疑自己的不耐煩是否也在這起事故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儘管上述場景是虛構的,但也說明了我們面對即將到來的人工智慧社會,不僅僅是潛在的發展機遇,也有可能的倫理問題,這些倫理問題或許很大程度上與法律衝突,並帶來一系列挑戰。
1
安全
諸多倫理挑戰之一就是安全。誠如場景二中的被實驗者,我們很難判斷他的行為究竟是出於大腦的直接指令,還是僅僅受到煩躁情緒的影響導致的模糊指令,並且「意外」傷人。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人工智慧無法充分保障使用安全,那麼很可能帶來安全災難。譬如,近段時間被廣泛熱議的無人駕駛技術,如果為恐怖分子所掌握,恐怕汽車襲擊會重回人們的視野之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魔都法談 的精彩文章:

膽大妄為!竟敢冒充警察實施搶劫……

TAG:魔都法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