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筆法:原來就是罵人不帶髒字?
文章來源: 中學生讀寫(ID:zxsduxie),已獲得轉載授權
春秋筆法是何意?
我們常常談到「春秋筆法」,也就是說話寫文含蓄曲折,暗寓褒貶,委婉表達情感傾向,也稱「微言大義」。
用句通俗點的話來說,就是「罵人不帶髒字」。
這春秋筆法的首創者,據說是孔子。在據傳是他編訂的史書《春秋》中,簡單的一句話,往往含著大褒大貶。
孔夫子寫《春秋》,本來可用直筆來警示亂臣賊子的,但是最終卻用了那麼多曲筆,可見直筆寫史多麼不易!
春秋筆法其實也是一種妥協,一種無奈。
「唇亡齒寒為哪般?」
大家熟知的成語「唇亡齒寒」「假虞滅虢」的故事,在《春秋》中就用了「曲筆」來敘述。
虞國為了一點小利益,借道給晉國,讓晉國去滅掉虢國,結果被班師回朝的晉國順手消滅。《春秋》這樣寫:
(僖公二年)虞師、晉師滅夏陽。
滅虢主力顯然是晉國,按照一般寫法,應該是「晉師、虞師滅夏陽」。
但順序一顛倒,先寫「虞師」,就好像讓我們看到虞國的醜態,他們以為得了便宜,在這次征伐中屁顛屁顛充當先鋒,最後卻把自己推向死路。
「不是英雄是漢奸!」
廣東新會的崖山,是南宋滅亡前的一個最後據點。
1279年,幼帝被元將張弘范逼到無路可走,投海自盡。
張弘範本是漢人,卻為異族賣力,立下平宋「大功」,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在崖山立下石碑,上面刻著七個大字:
張弘范滅宋於此!
到了明朝,當地文人陳獻章,又請石匠在碑首添了一個「宋」字,碑文變為:
宋張弘范滅宋於此!
這個「宋」字添得好!這張弘範本是宋人,卻屈身異族,滅掉自己的故國,不是英雄,而是漢奸。
「這位清官是晴官」
傳說古時有個太守,自命清官,冬季天旱,他上廟燒香,為民求雪。可是天公不作美,求來求去,不僅沒下雪,連陰天都求不來。有人作詩戲謔:
太守去求雪,萬民都歡悅。昨夜推窗看,見月。
前兩句真讓人為太守感動,第三句也僅僅是陳述事實,最後「見月」二字,才讓人會然一笑,看來,這位「清官」還真是「晴官」啊!
你看,使用春秋筆法,語句簡單,卻意義辛辣,這樣表達,效果要:
比直言不諱來得妙,
比指桑罵槐來得雅,
比長篇大論來得巧。
TAG:春秋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