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丁芳:流逝的是歲月 沉澱的是人生

丁芳:流逝的是歲月 沉澱的是人生

流逝的是歲月 沉澱的是人生

丁芳

認識李犁有幾年了。那是在一次文友的聚會上。那次聚會我們談論最多的話題依然是文學。從小說到散文,我們越聊越投緣,距離也拉近了許多。他留給我的印象是性情溫和,為人樸實,按照自己的節奏不緊不慢地閱讀和寫作。他說,寫作是要積累和沉澱的,現代人活得太浮躁了。他每天早上五點寫作到八點,寫一千字左右。就是憑著這股韌勁,他先後在《當代詩歌》、《詩人》、《南方文學》、《羊城晚報》等全國80餘家報刊發表小說、詩歌、散文、評論、報告文學等作品,累計達200餘萬字。

相比李犁的小說,我更喜歡他的散文。李犁生長在農村,鄉下住隊時長期與農民打交道,這些人生經歷和體驗使他熟悉農村和農民。後來供職於某事業單位,因文字原因又常常被某些政府機構「借用」,於是深諳官場形形色色的內幕及潛規則,有著豐富的生活閱歷,因而落筆成章,行文之間仍有著當年的憂憤情結。

李犁的散文集《在時光里靜靜打坐》,很多篇什我都喜歡,有些至少看了兩三遍,每次看都有新的感悟。這部散文集收錄了80餘篇作品,生活氣息濃厚,可以看出李犁有著深沉的思鄉情結,因為那裡有他念念不忘的父老鄉親。對故鄉和親人的愛,經過時間的沉澱,猶如一壇老酒,愈久愈醇,散發出作者質樸的鄉土情韻。

質樸,是我喜歡這部散文集的第一個理由。這也許與我的個性相關,喜歡真誠,而不喜歡裝深沉、弄文雅。李犁的散文如腳下的土地一樣樸素而厚實,細細品讀,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故作高深的故弄玄虛,就如同一位鄰家大哥在傾訴自己的故事。置身其中,同他一起歡喜,一起悲愁。如讀到《想起村居的日子》,「我總是夢見故鄉的老屋和老屋裡那盞積垢的油燈……我和父親相對而坐,剁著彷彿總也剁不完的豬草。」我也會想起和奶奶一起剁豬草的情景,勾起我對童年時光的回憶。

當年讀魯迅的作品,我最喜歡的是《朝花夕拾》,文字樸實無華,情感真實動人。李犁的散文也深得其中三味,誠如他在《父親》一文中深情寫道:「父親是一部厚重的書,在他離開了我的時候,我才開始仔細地翻讀。翻讀的每一頁都浸潤著我的淚水。」「父親留在我記憶中的永遠是一個農民的形象……他常年戴上一頂灰色的草帽,穿著一身補丁疊著補丁的衣服,腳上套著一雙舊軍鞋。」這就是作者心目中可敬可愛可親的父親形象,也給讀者留下難以忘懷的印記。

執著,是我從李犁的散文集里感受到的另一個印記。李犁是個嚴肅的作家,從不刻意為文,只為靈魂而書寫。文字寄託著他的思想、情感和希望,他筆下的文字就是他的心,他的情,他的寄託,他的生命。寫作是他的生活方式,而不是藉以揚名謀利的手段。李犁內心嚮往自由,渴望著像風箏一樣自由地翱翔,但現實卻又像一張無形的網罩在他頭頂,讓他無法掙脫,彷彿一切掙扎和抗爭都消解於無形。因此,他把對自由的嚮往投向於文字,堅守著心靈最後一片凈土。正如他在《堅守》一文中寫道:「人是需要一種堅守精神的。堅守,有時意味著貧困、寂寞、精神的折磨、肉體的痛苦,有時意味著拒絕和放棄,拒絕繁華,拒絕喧鬧,放棄名譽、地位、金錢,放棄優厚的待遇,而執著於精神的家園。」這就是作者內心的吶喊,也是他對自己誓言的信守。

由於一些體制的原因,李犁下海多年,打拚了半輩子,歷經了不少挫折,常常為了衣食而奔波,但他始終沒有放下手中的筆。他將流逝的歲月沉澱下來,化作一篇篇樸素而厚實的文字。這些文字直抵人心,打動你我,值得細細品味,值得一讀再讀。

丁芳,筆名芳菲,博名越女丁香。女,七十年代出生。湖北咸寧人。供職於建行咸寧市分行。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咸寧市作家協會、女作家協會、小說學會會員。在《羊城晚報》《湖北日報》《咸寧日報》《香城都市報》《建設銀行報》《小說月刊》《星星詩刊》《金融博覽》等各類報刊雜誌發表散文、詩歌、隨筆、小說等三百多篇(首),多篇詩歌、散文在全國及省市級獲獎。出版長篇小說《緣來有你》,獲首屆香城泉都文藝獎提名。

《鄉土作家》公眾平台

湖北省咸寧市文聯主辦

關注覆蓋全國各省市(包括港澳台)及海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鄉土作家 的精彩文章:

方鈺霆:清香的地皮菜
吳梅芳:母母女女

TAG:鄉土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