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的小人物,曾嚇得諸葛亮落荒而逃,劉備殺他之後傷心欲絕
三國中有名大人物當屬曹操、孫權、劉備,但老話說一物降一物,三位大人物也有懼怕的勇士。其中最令人熟知的莫過於曹操:關羽令曹操害怕得遷都,馬超追殺得曹操割須剔袍;張飛一扯開嗓子嚇跑了曹操等等,《三國演義》把曹操演繹成如此弱小,顯然是當時以劉備為漢室正統思想引發的「尊劉貶曹」。
那當時有存在能震懾住劉備的勇士嗎?答案還真是有。那就是劉備收西川時碰上的劉璋底下名將張任。落鳳坡一戰,心高氣傲的龐統戰死,失去一隻左膀右臂的劉備心如刀割。最後不得不請諸葛亮、張飛、趙雲等大將上場。
從《三國演義》到《三國志》都清楚記載劉備收西川全過程,我們也不難發現當時劉備碰上最棘手的敵人就是張任。
這樣難啃的骨頭,民間演義最愛寫了。所以在《評話三國》里,張任被描述成武林領袖童淵的徒弟,而趙雲是童淵的關門弟子,關係一捋張任還是趙雲的師兄呢。
雖然這只是民間野史,不過從正史中看,張任屬於教科書級別的模範。《益部耆舊雜記》記載:張任,蜀郡人,家世寒門。少有膽勇,有志節,仕州為從事。
三國時期看重的是門第出身,而張任身出寒門,其要顯露頭角難度很大。想靠讀書求取功名,也因為貧窮和缺乏家族勢力無疾而終。最後張任選擇習武,所以歷史記載其「少有膽勇」。另一個張任能夠被委以重任的原因在於劉璋父子非益州本地人,為了發展自己的勢力需要仰仗本地土豪勢力並培養自己的人。
為了報答劉璋的知遇之恩,張任對其表以耿耿忠心。遺憾的是益州土豪瞧不起劉璋,後來扶持了劉備。
公元213年,劉璋指派張任迎戰劉備攻擊。由於上頭李嚴的投降導致張任退守雒城,龐統就是在抵抗劉備攻佔雒城時死於流箭。
而《三國演義》中卻把龐統的死怪到張任頭上,認為是張任認錯人下令射殺導致騎白馬的龐統被誤殺。不論是正史還是野史都把張任定義為驍勇善戰的將士,益州第一驍將的美譽張任確實也當之無愧。《三國演義》描述張任被抓場面壯觀,諸葛亮不僅自己形象狼狽,還派出壓軸人物張飛、趙雲、黃忠、魏延和嚴顏。
諸葛亮一貫套路就是先說教降服,當日他端坐四輪車裡,手握鵝毛扇指向張任說:「曹操百萬之眾,聞吾之名,望風而走。今到此地,何為不降?」
不料張任二話不說直接帶馬領兵沖了過來。滿嘴唾沫的諸葛亮連滾帶爬上了馬狼狽逃跑。張任剛追過了橋,就被劉備和嚴顏左右夾擊。張任想著往後退,不曾想橋被拆了。掃視一圈北有趙雲守候,南有魏延帶兵後面還跟著黃忠。走投無路的張任遭受重創不得不帶領餘下的幾十個騎兵沿山路撤,結果撞見了張飛就被活捉了。
活捉一個張任搞得雞飛狗跳,名將豪華陣容只差關羽和馬超了。《三國演義》這一出安排還是很符合歷史事實的。因為劉備取西川面臨雒城張任抵禦一年多,這應該是劉備作戰生涯最恥辱的一戰了。失去張任的劉璋其實在劫難逃了,只等著馬超人馬集結到成都城下就game over了。
正史和《三國演義》都有寫到張任被活捉後生還機會是很大的。劉備深知張任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多次想要降服他為己用。但是忠心的張任拒絕投降還厲聲回應「老臣終不復事二主矣」。
第一,張任稱自己為老臣證明年紀不小了,這也佐證了他其實是由劉焉採用,後來劉璋坐享其成卻沒委以重任。劉璋相反的動用了益州土豪勢力最後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第二,張任態度強硬高傲,被擄還「厲聲」。這也證明張任參戰是抱著視死如歸的心態,只為報答劉焉伯樂之恩,也因此他痛恨攻佔益州的劉備。
最後無可奈何的劉備還是殺了張任,但是事後卻傷心、感慨萬千。張任在三國歷史上只是個小人物,但小人物在保衛益州抵禦強敵前毫不退縮,精神可敬。另外張任的死也令人唏噓,畢竟以張任的出色才能,如果跟的是劉備,能夠給以更大的施展平台,保不準也能描繪傳奇的一頁。
公號:一道秘聞
※曾國藩攻佔南京的殘暴行徑,並非因為仇恨,而是一場影帝級的表演
※曾被薩達姆打爆的國家,10萬美元鼓勵男人一夫多妻,男人還不願娶
TAG:啞巴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