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不愛,也請勿傷害
看《水形物語》的時候,有一幕險些讓我驚叫失聲。
不明白為什麼,審查部門費盡心思刪去羞羞畫面甚至給女主P上了小黑裙,卻保留了魚人啃食貓咪的鏡頭。
在一些執行電影分級制的國家和地區,這部電影是被註明限制級別的。
我們知道,分級制度絕不僅僅是針對情色畫面,也包括血腥暴力等讓人不適的畫面。
那麼為什麼,我們最終在影院里看到這部努力偽裝成一刀未剪的版本里,情愛畫面被巧妙地和諧了,一些血腥暴力的畫面,如貓咪被咬掉半邊腦袋,卻原樣保留。
相信大部分喜歡貓的人,都會如我般因這一幕深感不適。
審查時的嚴此寬彼,是不是能從側面說明,有些人只知視情愛慾望為洪水猛獸,卻不具備對小動物最基本的關愛同情之心?
啊,細思極恐。
1
接連幾天,都在網路上看到虐待小動物的新聞。
3月17日,深圳,一隻叫「萌萌」的小狗被人從三樓扔下摔死。
「萌萌」曾是一隻幸運的流浪狗,被好心人收養,洗澡,免疫,做絕育,有了名字,有了家。
本以為從此可以擁有幸福的狗生,哪知命運中太多大反轉。
據收養人和附近鄰居以及監控視頻提供的信息,可以確認摔死萌萌的是住一棟樓的一男子。該男子曾因在自家門前看見狗的便溺物,認為是萌萌所為,數次揚言要「弄死它」。
該男子是名公交司機。
一個連只小狗都難以包容的人駕駛的車,若是我,萬不敢乘坐。
還有,3月23日,溫州街頭,有人發現一隻金毛被人用摩托車拖行。
摩托車的速度很快,金毛起初不得不拚命跑,後體力不支癱倒在地,可騎摩托的人卻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就那麼拖著它一路狂奔。
路人看不過去,上前攔下,將遍體鱗傷的金毛送去醫院。
但搶救了整晚,它還是因心力衰竭而死。
搶救過程中,有人通過愛寵社群輾轉聯繫到它真正的主人。
原本,它叫小Q,家在深圳。二十多天前,它被人從主人身邊偷走。
千里之外,主人大弈通過微信視頻里看見奄奄一息的小Q。
他喚它:小Q……
小Q很努力很努力地,搖了搖尾巴。
大弈的眼淚一下子湧出來:都怪我!沒能照顧好你……
每次看到這樣的消息,都疼得想哭。
真的很難理解,為何有些人總是對這個世界充滿戾氣和惡意,要把那些弱小無辜的小動物當作發泄對象。
2
這個星球上有5400多種哺乳動物。但像貓、狗這樣被馴養,且與人類關係密切有情感交流的,並沒有多少。
我們也必須承認,與小動物的長期共處中,人並不總是高高在上的施恩者。
小動物生存的本能和天賦,使人經常意外受益,所以,人才更喜歡更信任它們。
美國女子Lauren 2016年收養了一隻左眼失明的小獵犬,嗅覺特別靈敏。
有一天,它湊近了主人的臉不停地聞她的鼻子,吠叫不止。Lauren奇怪它的反常,對鏡發現自己的鼻子上有紅點,去醫院檢查得知,這紅點不是痘痘也不是過敏,而是癌症的先兆。
Lauren自陳特別幸運,若不是小獵犬的提醒,她不會及時發現病情並治療。
類似的事情,有過很多很多。
看,貓貓狗狗們,不僅可愛,而且忠誠,還懂得感恩。
3
諸多貓狗與人的故事裡,最為人熟知的,莫過於那隻名為八公的秋田犬。
那是一個關於守候的故事,在世上已傳播了83年。很簡單,也很動人。
1923年,一隻才兩個多月的秋田犬被東京大學教授上野英山收養,取名八公。
之後的日子裡,它承蒙上野的呵護,也回贈給上野最好的陪伴。
每天傍晚,它都會出現在澀谷車站,等候上野下班歸來。風雨無阻。
一人一狗間,建立了超越物種、超越利害的深厚情感。
直到有一天,上野在學校里心臟病突發,被送往醫院,再也沒有出來。對此一無所知的八公依然在車站外靜靜地等著。
後來,它被別人收養,搬離了原來的居所。但它仍有未了的心愿,於是每天,還要到車站前等那個熟悉的身影。
如此九年。
或許,它並不具備知道發生了什麼的智慧,只是習慣性的等待。
也或許,它懂得了但不肯接受,對一切還抱有渺茫的希望。
更或許,它是想以這種守候的姿勢來表達自己的感激與思念
……
人類一向自詡高等生物,但在面對八公的所為時,難免會自慚薄情與健忘。
所以,每年都會有人專程趕往澀谷車站,在它的銅像下默默緬懷。
所以,它的故事還在以小說、電影等各種方式傳播,在世界的各個角落。
4
其實,對流浪動物施虐的多是普通人。在做出這些舉動之前,他們一定深感自己沒有被世界善待。
摔死萌萌的,是位公交車司機;用摩托拖小Q前行的,是位保安。
還有一些類似的事件,稍作梳理便知,施虐者多是身單影只、生活無著的,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
簡言之,弱勢群體。
就像公交司機和保安,他們每天要面對形形色色的人,卻沒有多少人在乎他們的存在,甚至,還有可能把種種不良情緒發泄到他們身上。
如果沒有關愛和溫暖來化解,這些不良情緒會日漸累積,最終成為他們自身的一部分。
每個人的情緒都需要排解。當對已有秩序無力反抗時,要發泄所有的暴戾和惡意,只能轉向更弱的群體,以此尋回一點可憐的自信。
這是典型的弱者思維。
正如魯迅先生所說: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
明白了這一點,對那些虐待貓狗的人,除了氣憤,更多出一點憐憫和悲哀。
5
正月十五那天,天津女孩陳小艾被一隻流浪狗咬傷了臉。
陳小艾喜歡狗,自己養了一隻比熊犬,並且經常會照顧小區里的流浪狗,喂水餵食。
她看見那隻流浪狗時,忍不住想去撫摸它,試著和它交流,卻沒有料到這隻狗對人保持著十足的警戒。
對一個年輕女孩來說,面部受傷,除了疼痛,還要承擔毀容的風險。
若是依循上面說到的弱者思維,受傷者可能會因此恐懼、憎厭狗,這種憎厭也有可能發展為發泄性、報復性的傷害。
可是陳小艾沒有。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她出院了。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她談笑自若,彷彿咬傷並沒給她留下陰影。
「我想咬我的那隻狗只是害怕了,並不是真的想傷害我。以後我還是會繼續關愛流浪動物,只不過下次我會用好的方式來接近它們。」
很想為她這種態度點贊。
真正的善良,應該就是這樣吧。
其實,並不需要每個人都去關愛流浪的貓貓狗狗,只是,如果可以,盡量善待它們,而非傷害。
因為傷害並不能給生活帶來好的改變。一時憑藉暴力獲得的快感只會成為致幻劑,讓人在假想出來的強大中沉淪。
更何況,想一想吧,它們曾給人們帶來過那麼多的歡樂、陪伴以及守護,讓人類在這個星球上不至於那麼孤獨。
TAG:花與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