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國畫:古人的顏色觀念
國畫即水墨畫,在傳統的技法上重墨法而輕色彩,這點我們可以從流傳下來的名畫看得端倪。其實中國古代還是有各種顏色豐富的顏料可以使用的,那為什麼古人不愛用顏色畫畫?這主要是受道家文化的影響。老子說過,「五色令人目盲」、「無色而色始全」。道家的精髓核心思想是:無為而無不為,以少勝多,以無勝有,追求自然之素。因此,中國古代繪畫色彩從而走一條清淡素雅、摒棄華艷之路,這種樸素的審美取向一直持續到清朝末年才有所改變。
徐渭作品
雖然說古人以水墨作畫,但並不意味著他們忽視了色彩,只不過是將色彩的概念轉換成「墨色」,即「墨分五色」。通俗一點講,在水墨畫的藝術中,「墨」並不等於「黑」,而是根據論墨色的深淺,分為焦、濃、重、淡、清(另一說是濃、淡、干、濕、黑;也有加「白」,合稱「六彩」的)。
墨分五色
墨分五色
焦墨
即是把研成的墨汁在硯池內經過半日的揮發,再用來畫畫中極其深重而又突出的部分。它是在全幅畫中特別黝黑的部分,黑而有光亮。
濃墨
是說墨色的黑度。僅次於焦墨。焦墨可能有光澤,濃墨因為加入水分,雖黑而無亮光。
重墨
這是對淡墨說的。它比濃墨水分更多些,比淡墨則又顯出黑一些。
淡墨
水分加多,成了灰色的叫淡墨。
清墨
這在墨彩上則是僅僅有一些淡灰色的影子,這影子去表現朝霧夕煙似的模糊形象。
唐代張彥遠認為山水中的五色,隨著陰晴和季節的變化而有不同的呈現,如果用墨把變化的特徵大體表現出來,就會產生山青、草綠、花赤、雪白等效果,不必塗上空青、石綠、丹砂、鉛粉等顏料。同理,鳳鳥羽毛固然呈現五色,但墨畫的鳳鳥只要意思到了,也會給人五色雜陳的印象。也就是說,墨色中的「焦、濃、重、淡、清」取代了色彩,形成獨特的繪畫語言。所以,我們看山水畫,並不會覺得那是黑山黑樹,而是覺得那是一種蔥蔥鬱郁的感覺;看花鳥畫,也不會覺得齊白石的蝦是黑蝦,而是會聯想到蝦透明的外殼。
黃公望作品(局部)
齊白石作品(局部)
中國畫設色,不是自然理性的反映,而是主客觀相結合,超脫了「具象視覺」的封閉模式。從表現意義上用辨證手法進行色彩的設計與藝術表現,追求的不是再現事物的外在形態,而是展示其內在的神韻。水墨畫看起似乎是極其簡單的色彩,但是裡面卻有著極深的意味,這就是大盈若沖的辨證思維。
TAG:華夏巨人藝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