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書法里的「貿易」戰

書法里的「貿易」戰

近日關注時事,美國居然敢對我們打「貿易戰」。商務上的道理我搞不清,這事很惱人,逼得我這寫字的今天非要說說「貿」和「易」。

貿

易財也。從貝戼聲。(《說文解字》)「貿」字的意思講的簡明扼要,就是交易財物的意思,是個形聲字。「貝」在古代曾作為貨幣使用,帶有這個部首的字極個別的和貝殼有關,其餘都表示財貨的意思,「卯」在「貿」中表示讀音。

西周的「貿」像是搞怪的面部表情。

01

小篆的「貿」,像是高腳杯。

02

蜥易,蝘蜓,守宮也。象形。《祕書》說:日月爲易,象陰陽也。一曰從勿。凡易之屬皆從易。(《說文解字》)這字講起來複雜了,許慎解釋道:「易」就是蜥蜴,也叫「蝘蜓」還叫「守宮」,「易」字長得那麼怪就是像蜥蜴的樣子。

其實「蝘蜓」、「守宮」並不是蜥蜴的別名而是壁虎,古人講在壁為「蝘蜓」,在草為「蜥蜴」。接著許慎引用《祕書》的說法陰陽兩個字結合成為「易」字,象徵著陰陽變換。說實話看完這解釋我還是沒明白「易」怎麼來的。這顯然是一段有誤的解釋。

這字就是甲骨文的 「易」,這是從一個酒杯中往另一個酒杯中傾注的畫面。這個字裘錫圭先生讀為「注」。

01

這個字是對上一個形的簡化,杯中盛放滿了液體。

02

更簡易的「易」出現了,就是上一個字形的右上部。

03

金文中的「易」,相信大家已經能端詳出眉目了這造型和蜥蜴沒什麼關係。

04

漢字的造字過程是逐步簡易,但是我們的先民更注重美觀,為了造型的好看,這個字有增加筆畫進行繁化,上部並不是「日」僅僅是補筆美化的結果。

隸書的「易」上部小小的「日」形右傾,整個下部向左部伸出,自然大氣。

06

前面我解釋過了,上部並不是「日」大家可以看看唐代大書家的「易」。

07

草書的「易」。這裡我想解釋一下「楊」字。

08

人們常常習慣叫楊姓為「木易楊」,這就是簡化字帶來的錯誤。這個「楊」字的右半邊寫法就從草書的「易」而來,但真的不是「易」,而是「昜」。漢字簡化後「昜」統統簡化為草寫的「易」那樣子。

01

這就是「昜」,是太陽在上空的樣子。這個字構型不明,下部一橫一豎是什麼不太清楚,可能是聲符。

增筆美化後是這個樣子,這個字是太陽的意思,今天寫為「陽」。

02

反回頭我們繼續說「易」,看甲骨文有傾注的意思,後來古文中賜予的意思也用這個字。後來引申為交換、改變的意思。現在多用來形容簡單與「難」相對應,英文中容易叫做「easily」,這讀音好像,這是偶然對應,之間沒有什麼淵源,但是我固執的認為他們跟咱學的。

從字上看,「貿易」這詞就是貨物交易的意思,我們古人把從事這種職業的人稱為「商」,《管子》中就提出「士農工商」四種社會階層。這「商」是很好玩一個字,下面說一下。

從外知內也。從?,章省聲。(《說文解字》),這裡講「商」是在外估測內部的情況,「商」的部首是「?」這部首長得好怪異,許慎自己解釋為「訥」的意思,其實這是他硬拆出來的部首,在「?」部的條目下他也僅僅放了「矞」、「商」兩個字。

「商」在甲骨文中是這樣子,還有其他很多種造型。造字構型的本意不得而知,對這個字早期的意義也有很多種說法,有說這是星的名字,也有說來自樂器,還有說來自國名。無論哪種說法正確,但肯定不是「?」部。

01

這是金文中的「商」,看上去是繁星滿天的樣子。這個「商」是「參商」的「商」。

02

這個確實有點像古樂器掛在那裡。

03

寬宏的「商」,「口」延出了字的下部,更顯得博大。

04

這字來自歐陽詢《卜商帖》,峻拔的「商」。卜商是人名,就是孔子弟子子夏。

05

草寫的「商」,環繞後包住右部,內部兩個小點。

06

這是連綿不絕,一氣呵成的草法。

出於對「貿易戰」的憤慨,寫下了今天這些文字。寫到這裡我反而平靜的很,確實該理性愛國,我真的不知道我們先民造出「貿、易」這些字的時候,美國還是啥樣?單是「商」,我們古人就有不同的講法,開店坐賣的叫做「賈」,賤買貴賣進行走賣的叫做「販」。我國早在西漢時期就開闢了「絲綢之路」進行對外貿易,做生意這事還是要看長遠不是?

本文作者

本堂

1987年生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天津美術家協會會員

天津印社社員、現供職於天津市津南區文化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日課 的精彩文章:

寫春聯前,瞧瞧這個帖子
他的小楷直追鍾繇,不愧是岳飛的孫子!

TAG:書法日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