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國時期曹魏大臣司馬昭五位兒子的詳細介紹

三國時期曹魏大臣司馬昭五位兒子的詳細介紹

司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即晉武帝(265年-290年在位)。字安世,河內溫縣(今河南省溫縣)人,晉朝開國皇帝。晉宣帝司馬懿之孫、晉景帝司馬師之侄、晉文帝司馬昭嫡長子、晉元帝司馬睿從父 。咸熙二年(265年)襲父爵晉王,數月後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給自己,國號晉,建都洛陽,改元泰始。咸寧五年(279年),司馬炎命杜預、王濬等人分兵伐吳,於次年滅吳,統一全國。建國後,他採取一系列經濟措施以發展生產, 並頒行戶調式(包括占田制、戶調製和品官占田蔭客制)。太康年間,西晉出現一片繁榮景象,史稱「太康之治」。但滅吳後,司馬炎逐漸怠惰政事,奢侈腐化。太熙元年(290年)病逝,謚號武皇帝,廟號世祖,史稱晉武帝。葬峻陽陵 。司馬炎嗜圍棋,常在宮中與中書令張華、侍中王濟下棋。《忘憂清樂集》中保留了《晉武帝詔王武子弈棋局》。據《晉書·杜預傳》記載,杜預捧討吳奏摺入宮時,晉武帝正與張華下棋。杜預遞奏摺,陳利害,而晉武帝仍埋頭於棋局,不做定論。棋盤對面的張華見狀,起身拱手呈詞:「陛下聖明神武,政治清明深得人心,國家富有兵力強大,號令一出莫不敢從。而吳國國主孫皓荒淫無度,濫殺賢能之才。兩相對比,滅吳根本不需要費多大力啊。」司馬炎當即拍板,定下伐吳的計劃,使一直分裂的中國再次得以統一。

司馬攸(248年—283年),字大猷(yóu),小字桃符[1]。河內郡溫縣(今河南溫縣)人,晉文帝司馬昭次子,晉武帝司馬炎同母弟,齊武閔王司馬冏的父親,母文明皇后王元姬,西晉宗室、諸侯王、書法家。司馬攸生性溫和聰慧,有治理才能,因伯父司馬師無子而被過繼給他,襲封舞陽侯。西晉建立後封齊王,歷任驃騎將軍、司空、開府儀同三司等要職,所任頗有建樹。武帝晚年,朝廷內外要求司馬攸繼位的呼聲高漲,荀勖、馮紞趁機進讒將其排擠出朝,致使司馬攸氣恨發病,嘔血而死,時年三十六歲,謚號獻王。司馬攸善書法,南齊王僧虔《論書》雲「晉齊王攸書,京洛以為楷法」有文集二卷,今已佚。司馬攸年幼時就十分聰明,成年後性格溫和,親近賢才亦樂於施予他人;而且愛讀經籍,能寫文章,尤其擅長寫作書信,因而成了當時的模範,才能和威望都超越哥哥司馬炎,祖父司馬懿很器重他。因伯父司馬師無子,司馬攸就過繼給司馬師入作繼嗣。

司馬兆,字千秋,西晉宗室,河內溫縣人,晉文帝司馬昭第三子,晉武帝司馬炎的同母弟,母王元姬。追封城陽王謚號哀王。司馬昭第三子,晉武帝司馬炎的同母弟,母王元姬。年十歲而夭。晉武帝即位,下詔:「亡弟千秋,少聰慧,有夙成之質,不幸早亡,先帝先後特所哀愍。先後欲紹立其後,而竟未遂,每追遺意,情懷感傷。其以皇子景度為千秋後,雖非典禮,亦近世之所行,且以述先後本旨也。」於是追加司馬兆封謚城陽哀王。司馬景度以泰始六年(270年)薨,晉武帝再以第五子司馬憲繼哀王后。司馬憲薨,晉武帝再以第六子司馬祗為東海王,司馬祗繼哀王后。司馬祗薨,咸寧初年,晉武帝又封第十三子司馬遐為清河王,以繼司馬兆後嗣。

司馬定國,司馬昭之子,晉武帝司馬炎之弟,年三歲薨。咸寧初年追封為遼東王,謚曰悼惠,以齊王司馬攸的長子司馬蕤為嗣。司馬蕤死後,司馬蕤之子司馬遵嗣位,《晉書·列傳第八》 :遼東悼惠王定國,年三歲薨。咸寧初追加封謚,齊王攸以長子蕤為嗣。蕤薨,子遵嗣。家庭成員,父母,父親:晉文帝司馬昭,母親:文明皇后王元姬,繼子,司馬蕤,司馬攸之子,兄弟,哥哥,晉武帝司馬炎,司馬定國同母兄,齊獻王司馬攸,司馬定國同母兄,城陽哀王司馬兆,司馬定國同母兄,弟弟,廣漢殤王司馬廣德,司馬定國同母弟,樂安平王司馬鑒,燕王司馬機,司馬永祚樂平王司馬延祚,姐妹,京兆公主,司馬定國同母姐妹。

司馬鑒,字大明,晉朝宗室,晉文帝司馬昭第六子,晉武帝司馬炎之弟。封樂安王。樂安平王司馬鑒,字大明,文帝司馬昭子,初封臨泗亭侯。武帝踐阼,封樂安王。帝為鑒及燕王司馬機高選師友,下詔曰:「樂安王鑒、燕王機並以長大,宜得輔導師友,取明經儒學,有行義節儉,使足嚴憚。昔韓起與田蘇游而好善,宜必得其人。」泰始中,拜越騎校尉。咸寧初,以齊之梁鄒益封,因之國,服侍中之服。元康初,征為散騎常侍、上軍大將軍,領射聲校尉。尋遷使持節、都督豫州軍事、安南將軍,代清河王司馬遐鎮許昌,以疾不行。七年薨,子殤王籍立。薨,無子,齊王司馬冏以子司馬冰紹鑒後。以濟陰萬一千二百一十九戶改為廣陽國,立冰為廣陽王。冏敗,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千說吃 的精彩文章:

小伙羨慕摩洛哥的跑車多,自己座駕亮了,網友:你也不差
2K屏 NFC 24W快充,這款旗艦機已降至1599元,再不入手就晚了!

TAG:小千說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