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何說孔明得其主不得其時,其中緣由你都知道嗎?快來圍觀收藏吧!

為何說孔明得其主不得其時,其中緣由你都知道嗎?快來圍觀收藏吧!

一代軍師諸葛孔明最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成為後世丞相的楷模,劉備集團建立的蜀漢已亡近兩千年,而成都的武侯祠年年都有人憑弔。當然,後人追隨的是其足智多謀和忠心耿耿。那麼,為什麼人品和能力如此出眾的卧龍先生,不僅未能完成大業,而且三國中,蜀漢最先滅亡呢?

劉備請孔明出山,是公元207年,當時已距大漢建國400年,漢室正統的思想已經根深蒂固,雖然明眼人能看出大漢氣數已盡,但當時士子們的大漢情懷依然存在,這也是無人敢稱帝的原因,這也正是曹操能挾天子以令諸侯,並且能滅諸侯的原因。此時,劉備仗著皇族後裔的身份,滅曹賊、興漢室,只能與曹操唱反調,搶佔號召力。而此時的曹魏勢力已然非常強大,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其爭鋒。孫氏江東已立三世,國險而民富。可以看出,此時的天下局勢,對劉備是極為不利的,況且此時的劉備已經47歲了。這時,孔明出山,幫助劉備,此不得其時之一。

機會出現是在赤壁之戰,曹軍元氣大傷,劉備趁機占踞荊州。在這場戰役後,劉備開展這一系列行動時,很少看到諸葛亮的身影。關羽攻襄樊,劉備征東吳,諸葛亮雖不贊成,卻也未極力反對。因為在佔據西川後,劉備的政治理想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此時的劉備已有帝王之意,開始依靠法正等人攫取更多利益。

儘管如此,這也是大局需要,只有強大自己,才能對抗強敵,也並不衝突。但其進攻速度之快,軍心之驕,正為諸葛亮所擔憂,因為孔明一生唯謹慎,這時劉備建國的基礎還很不牢固,所以他並不贊同這些行動。於是,兩人之間的關係有些微妙的變化,蜀中政局也偶有言辭,說劉備已不重用諸葛亮,而重用法正、李嚴等人。

所以,作為臣子,諸葛亮只能是保持沉默,埋頭苦幹自己分內之事,以維持蜀中大局,不便多發言,以致劉備兵敗之後,諸葛亮只能做一回「事後諸葛亮」。劉備夷陵兵敗後,三國鼎立已成定局,蜀軍元氣大傷,荊州已失,關羽、張飛、馬超、黃忠、龐統、法正、馬良等人都已去世。此時,劉備白帝城託孤,蜀國開啟了諸葛亮的時代。可以說,孔明接的是個爛攤子。此不得其時之二。

託孤時,劉備對諸葛亮說: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有很多人認為,這展現了劉備虛偽的作風,害怕諸葛亮篡位,提前做表面文章,讓其沒有理由「自取」。這樣的理解,我認為不正確,儘管劉備作為一個政客,會有客套虛偽的時候,但也不至於如此狹隘。但是,劉備的目的並不是害怕諸葛亮篡位才這樣講的,兩人相識幾十年來,劉備肯定非常了解諸葛亮的為人以及政治品行,那麼愛惜自己聲譽的卧龍先生,怎麼可能謀反篡位。話說回來,假設諸葛亮如同曹操、曹丕、司馬懿那樣的政治品行,真要篡位,就憑你劉備臨終說的這一句話就可以不篡了?笑話。

劉備這樣講是有兩方面意思,一方面,他是講給蜀中大臣們聽的:你們看,朕可以把廢立的大權交給諸葛亮,可見,朕對諸葛亮的信任,以及諸葛亮在蜀中的地位皆在你們諸位臣子之上。這樣就鞏固了蜀中政權的基礎。另一方面,這句話同時傳達給諸葛亮這樣的信息:蜀漢政權是我們的,以後就是你的了,你要竭盡全力,保住政權。諸葛亮是個明白人,當然知道劉備的意思,於是匍匐在地,淚流滿面的說: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才是劉備的政治手腕。

白帝城託孤是在公元223年,曹丕220年稱帝,劉備221年稱帝,孫權謹慎,229年稱帝。這個時代,大漢氣數已盡,連年征戰,百姓苦不堪言,蜀漢政權的旗號「興復漢室」顯然已經過時,根本不具有號召力了。諸葛亮舉旗北伐,顯然不合時宜,此不得其時之三。

諸葛亮不是不明白,卻還要堅決北伐,主要是蜀國內部不穩,他只好選擇以攻為守的政策。「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可見,北伐關係著蜀漢自身的存活。諸葛亮也不是不明白,蜀漢勢力最弱,曹魏勢力最強,蜀軍出川艱難跋涉,而且沒有荊州大糧倉,糧草供應困難重重,北伐勝利的希望非常渺茫。但是,不伐,蜀漢政權會亡,伐,亦亡。

所以,孔明不得其時,最終在自己的政治理想中累死了。更可惜的是,劉備的政治理想可以由諸葛亮接手,而諸葛亮後,無人接手。孔明病逝後,蜀漢不僅失去天時,地利,人和也失去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王愛聊過去 的精彩文章:

TAG:老王愛聊過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