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理論」是什麼?
哈嘍,大家好!又到每日不見不散的「輿論知識點」欄目
今天為大家來科普「教養理論」。
教養理論
百科定義:教養理論(Cultivation Theory),又稱培養理論、涵化理論、涵化假設、涵化分析。它是20世紀60年代末由格伯納提出的,其提出的背景主要是電視媒介在當時發揮了越來越大的社會影響力,尤其是負作用。當時,美國社會的暴力犯罪和其他犯罪十分嚴重,於是格伯納等人在美國政府專門成立的"暴力起因與防範委員會"的支持和贊助下開始了"培養分析"的研究,不僅關心電視節目中的暴力的量,也關心它的質。格伯納提出,電視的"教化"效果即潛移默化的效果。
格伯納認為,在現代社會傳播媒介提示的"象徵性現實"對人們認識和理解現實世界發揮著巨大的影響。由於傳播媒介的某些傾向性、人們在心目中描繪的"主觀現實"與實際存在的客觀現實之間發生著很大的偏離。同時,這種影響不是短期的,而是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培養的過程,它在不知不覺當中制約著人們的現實觀。
比如,對於現在大量接觸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介的網民來說,這些社交媒介在某種程度上主宰和包容了信息、觀念和意識的來源,這些社交媒介上傳播的一些內容具有特定的價值和意識形態傾向,這些傾向不是以說教而是以"報道事實""提供娛樂"的形式傳達給網民,而接觸了這些內容對網民所產生的潛移默化的效果,便是伯格納等所稱的教養作用。
當然,教養理論可能適合於特定的傳播內容,但不支持所有的傳播內容,期待所有傳播內容產生教養效果是不合理的,因為其效果會因傳播的內容而異。
今天的「教養理論」對您是否有所啟發?你還想了解什麼專有名詞,歡迎評論區留言~
— [ THE END ] —
歡迎添加清博小清微信:qingbozhishu001,備註「自媒體,拉群」,便可進群。歡迎加入清博自媒體交流群!
TAG:新媒體指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