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太陽能產業通過歸國人才實現技術轉移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中國太陽能產業通過歸國人才實現技術轉移
除了對外直接投資,中國還有一個獲取技術的重要途徑,即通過歸國人才將其在國外掌握的知識和技術帶回中國。
招募高技術海歸是一個戰略目標,這在中國的三項國家規劃綱要中都被重點強調,包括《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這種技術轉移與中國發展戰略的其他工具互為補充。中國通過創業孵化器、稅收優惠、在目標城市落戶等政策鼓勵歸國人才創業。
文|Mary E. Lovely,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訪問研究員
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與中國政府鼓勵在外留學人員回國的努力密不可分。歸國人才為中國帶來了大量技術和工藝,這一產業的領軍人物是被稱為中國光伏業「海歸三傑」的楊懷進、施正榮和趙建華。這三人都來自於中國江蘇,20世紀90年代在澳大利亞學習光伏科技,隨後帶著先進技術和外國資本回國創業。隨著光伏產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海歸成為富有經驗的工程師、投資者和管理者。
中國佔全球光伏產業的比重從2001年的1%躍升至2012年的65%。如今中國在電池生產和模塊組裝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這些環節的技術准入門檻相對較低,產業集中度也不高。
中國通過進口所需技術來開展下游的電池和模塊組裝。在上游生產活動中,並不存在現成的設備提供方。特別是在硅的提純、鑄塊和晶片製造方面,實際生產中的技術與經驗是關鍵。
中國光伏產業通過歸國人才實現了技術升級。海歸人才不僅提升了企業的創新能力,還對相關企業產生了溢出效應,他們是技術轉移與升級的有效渠道。從數量上看,富有經驗的領導者的影響巨大:董事長擁有留學經歷的企業所擁有的專利數量是其他企業的6倍。與之類似,企業的高層管理團隊(如首席運營官或首席技術官)若有具備留學經歷的人才,則企業的專利數量翻一番。此外,領導層擁有海歸人才的企業有著更高的研發能力,因其能夠在既定的研發投資下獲得更多專利。
海歸的迴流勢必會影響中國未來數年在高科技及新興領域的競爭力。然而,通過海歸人才尋求技術轉移的發展中國家也要提高警惕。首先,當新興經濟體快速搶佔以往發達國家憑藉原創技術所佔領的領域時,爆發貿易衝突的可能性很高。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快速擴大後,歐盟和美國紛紛對從中國進口的太陽能電池板和電池徵收反傾銷和反補貼關稅。其次,光伏產業的發展歷程表明,國內納稅人可能無法享受到吸引高技術人才回國的公共支出所帶來的福利。最後,必須區分通過歸國人才進行的技術轉移和知識產權竊取。中國在硅太陽能電池領域的創新活動是名副其實的,中國本土的發明從中國及國際專利局獲得的專利足以對此證明。然而,在全球知識產權保護架構薄弱的背景下,隨著越來越多的科學家攜帶從國外獲得的人力資本歸國,解決知識產權衝突問題變得愈發艱難。
https://piie.com/blogs/china-economic-watch/technology-transfer-intellectual-returnees-chinas-solar-industry)
END
薈萃智庫思想
推動智庫合作
提升智庫成就
中國智庫網
TAG:中國智庫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