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筆法訣》分析
上一篇講到了筆法訣是否有傳說中的那麼神奇,今天先分析一下李世民傳世的《筆法訣》是真的嗎?後邊再分析王羲之的《筆法訣》真假。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改動歷史的書也有不少,更何況文藝類型的書。假借名人著書立說的實在是深有淵源啊!
《筆法訣》
作者:李世民
夫字以神為精魄,神若不知,則字無態度也;以心為筋骨,心若不堅,則字無勁健也;以副毛為皮膚,副若不圓,則字無溫潤也。所資心副相參用,神氣沖和為妙。
今比重明輕,用指腕不如鋒鋩,用鋒鋩不如沖和之氣,自然手腕輕虛,則鋒含沈靜。夫心合於氣,氣合於心;神,心之用也,心必靜而已矣。
這是李世民自撰文親自書寫的文章。
《筆法訣》譯文
1,第一句就是後人常說的:神採為上,形質次之。字以神採為靈魂,若無神采,字就沒有姿態風度;
2,第二句後人演繹為:正鋒取勁,側筆取妍。以主毫表現字的筋骨,主毫若沒有彈性,字就不能勁健有力;以副毫表現字的「皮膚」,副毫如不圓順,字就不光澤溫潤。主毫與副毫相互合用,萬毫聚力,「神」與「氣」相衝和最為奇妙。
3,學書的三個技術階段:第一階段力在指腕,第二階段力在筆鋒,第三階段在意不在力。比較一下輕重,運用指腕不如運用筆鋒,運用筆鋒不如氣性沖和,這樣才能手腕輕虛,筆鋒也就自然沉靜。
4,心與氣合,氣與力合,力與勁合,武學講究的內三合書法也一樣,老祖宗的思想貫穿在每一個領域。寫字時意念與氣韻相融合,心神互用,只要心意沉著冷靜就可以了。
李世民是位文韜武略的皇帝,書法造詣很深,能宏觀看書法,這些體驗和總結來自學書所悟,對後世影響深遠。這是書法家寫的文章,可信!
我們再回顧一下唐太宗的歷史:
王羲之的版本是出自書聖之手嗎?書友感興趣的話先自己分析哦。
王羲之筆法訣
夫欲書之時,當收視反聽,絕慮凝神,心正氣和,則契於玄妙。心神不正,字則攲斜;志氣不和,書必顛覆。其道同魯廟之器,虛則攲,滿則覆,中則正。正者,沖和之謂也。
大抵腕豎則鋒正。鋒正則四面勢全。次實指,指實則節力均平。次虛掌,掌虛則運用便易。
為點必收,貴緊而重。
為畫必勒,貴澀而遲。
為撇必掠,貴險而勁。
為豎必努,貴戰而雄。
為戈必潤,貴遲疑而右顧。
為環必郁,貴蹙鋒而總轉。為波必磔,貴三折而遣毫。
側不得平其筆。
勒不得卧其筆,須筆鋒先行。
努不宜直,直則失力。
趯須存其筆鋒,得勢而出。
策須仰策而收。
掠須筆鋒左出而利。
啄須卧筆而疾掩。
磔須戰筆發外,得意徐乃出之。
夫點要作稜角,忌於圓平,貴於通變。
合策處策,"年"字是也。
合勒處勒,"士"字是也。
凡橫畫並仰上覆收,"土"字是也。
三須解磔,上平、中仰、下覆,"春"、"主"字是也。凡三畫悉用之。
合掠即掠,"戶"字是也。
"口"乃"形"、"影"字右邊,不可一向為之,須背下撇之。
"艾"須上磔扭鋒,下磔放出,不可雙出。
"多"字四撇,一縮、二少縮、三亦縮、四須出鋒。巧在乎躪礫,則古秀而意深;拙在乎輕浮,則薄俗而直置。採摭箐葩,芟剃蕪穢,庶近乎翰墨。脫專執自賢,缺於師授,則眾病蜂起,衡鑒徒懸於暗矣。
※純行書和純草書能放在一起嗎?米芾說可以!
※字法不講究,比筆法亂用還容易寫江湖了!
TAG:胡宗江書畫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