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剛走出房間,就忘了要去幹嘛,原來是大腦在「告別過去」

剛走出房間,就忘了要去幹嘛,原來是大腦在「告別過去」

不知道很多人有沒有類似的這種經歷(據我所知,大多數我認識的人里,尤其是女性,都有)——那就是,你在家裡某處,想著要去另一個房間拿個什麼東西,或做一件事情。

然後你走向目的地,然而剛走到那裡,有時候甚至還在半路上,你忽然想不起來自己本來要幹嘛、要拿什麼東西了!

有沒有過?有沒有?反正我有,很多次。解決方法也很簡單:回到原處。比如,回頭看到盆里泡著的鞋,馬上想起自己是要去拿刷子;回去看到掀起的枕頭,馬上想起自己是要去拿更換的枕巾,諸如此類。

由於這種事情太小、太平常,簡直不算個事,因此我也從未想過去深究背後原因,甚至常常自嘲「年紀大了,記性差了」。

不過,最近看到的一則相關科學解釋,讓我茅塞頓開。原來,這種現象背後的原理,是人類大腦特有的記憶方式導致。

綜合/Carol

那個火速趕來的黑衣人

對我們的記憶做了什麼?

關於這種離開一個地方就忘記要做的事情的現象,科學家們有一個專門的詞來描述,叫「換位效應」:當周遭環境改變了,我們就很容易忘記在原先那個地方記得的事情。

美國心理學家加百利·拉德文斯基(Gabriel Radvansky)發現:當周遭環境改變時,例如當我們從客廳走到卧室,我們剛剛在客廳里想的事情或做的事情,就可能不大想得起來。

他在2011年曾發表過一個關於「換位效應」的實驗報告,實驗顯示:哪怕僅僅是穿過一扇門,就會誘發人遺忘剛才還記得的事情。

在實驗中,參與者在電腦前控制一個人物在虛擬空間里走動。他們要從一張桌子上拿起一件物品,放進包里,然後走到另一張桌子前放下。

有時,這兩張桌子都在同一個大房間里,有時,人物需要穿過一扇門才能到達另一個房裡的那張桌。當虛擬人物剛經過一扇門、或在同一個房間里走過相同的距離時,程序會讓參與者就他們正拿著或剛放下的物品做出判斷,記錄他們的反應時間和錯誤率。

在另一個實驗中,研究者把實驗搬到現實生活中。虛擬的電腦空間換成了真實的房間。參與者把物體放在鞋盒中,在桌子間移動,同時攜帶筆記本電腦,隨時回答問題。

兩個實驗都呈現類似的結果:穿過一扇門後——不管這是一扇虛擬或真實的門——參與者對物品的回憶,反應更慢,準確率也更低。      拉德文斯基認為,這是由於我們的大腦主動將事件進行切割,原先在客廳的記憶,被大腦先「切割並歸檔」起來,使得我們一離開客廳,就很難想起剛剛做的事情或是看到的景象了。

記得多年前有一個系列的科幻電影很出名,那就是威爾·史密斯主演的《黑衣人》。當時網上有人開玩笑說,「每當你走進一間房間,卻忘了自己進去時想幹什麼時,其實都是房間里有個外星人正好被你撞見了。火速趕來的黑衣人特工將外星人處理掉後,消除了你的記憶,而你原來本想做什麼事的記憶也被一起消除了。」

這個比喻太有趣了。現在想想,原來那個黑衣人就是我們的大腦啊!

記憶不是連綿的河流

而是一塊塊的「積木」

人腦不是電腦,人類的記憶也不可能是一個精確無誤的刻錄機,若真如此,數百億的神經細胞也滿足不了我們對漫長人生中一切所見所聞的精確記載。

因此,我們的大腦只能採取一種折中的辦法:以一個個「模塊」作為記憶的基本元件,首先,我們從自己經歷或見聞過的不同場景、事情中,提煉出有些抽象的基本模塊,再以此為基礎,提煉出更高一級的模塊(由多個簡單模塊複合而成)。這與我們身體的組織形式十分相似:由細胞拼出組織,由組織形成器官,再由器官組合成人。

最基本的那些記憶模塊,是以輪廓記憶為主的。

比如,我們儲存了對自家樓房的整體輪廓及其內部房屋結構的記憶模塊,進而儲存了對自己居住的小區及其周邊的標誌性景物的組合輪廓的記憶模塊。正因為如此,我們才能毫不費勁地回到自己的家中。這種最基礎的模塊,可以小到一粒瓜子,也可大到一個星球,但它們保存在我們記憶中的都是基本輪廓。

這些模塊也不是自動成型的,而是被大腦記憶主動「切割」後的產物。

每個清醒的日子,外界的信息源源不斷地通過感官進入我們的大腦,大腦則會自動將這股信息流切分為一個個片段,尤其是要隨時把「正在發生的」和「剛剛發生過的」事情分開,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地「活在當下」,而不  在過去和現在的邊界處,我們的記憶自動「更新」,以處理當下的處境,而上一個事件的信息自動被清理。這就是為什麼在本文開頭提到的實驗中,當志願者穿過一扇門,進入另一個房間後,儘管邁出的腳步只有咫尺之遙,記憶卻驟然「卡殼」。

我們的大腦為什麼會熱衷於做這些「切割」呢?

為了效率。

這種劃分能力,能夠讓人把一個相對較長的時間段當做一個模塊來處理,從而節省認知資源。記憶的不斷更新,也能夠讓你專註於當下的情景,不受此前信息的干擾。儘管偶爾會出現「忘了自己之前要幹嘛」的小故障,權衡一下得失,這仍然是一筆合算的買賣。

除此之外,事件切割對於記憶的影響是雙重的:一方面,在事件的邊界處,大腦會清空工作記憶,讓你回憶不出上一個場景的信息;另一方面,為了適應新的事件,邊界處的大腦會建立新的心理模型,注意力增強,認知更活躍,獲得的信息也會被更好地加工——早在1992年,研究者就發現,同樣的商業廣告,如果放在電視劇兩個事件的邊界處,就比直接插入到同一個事件當中,更容易讓人們記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成都商報 的精彩文章:

成綿高速擬新建複線 雙向8車道全長127.7公里
專家反響熱烈!新總規既是城市藍圖 更是市民「紅包」

TAG:成都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