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司馬遷祠祭祀考

司馬遷祠祭祀考

原標題:司馬遷祠祭祀考



關注

中國傳統廟宇供奉的神,一般都是歷史上在某一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有德望的人。「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對他們的祭祀,規格是十分嚴格的,分為正祀、里祀和社祀,各類祭祀擺什麼樣的祭品,行什麼樣的禮儀,都有嚴格規定。正祀是國家令典明載的祭祀,也叫公祭;里祀和社祀是群眾性祭祀,一般都是民祭。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是當時社會的主流意識。司馬遷的《史記》「是非頗繆於聖人,論大道則先黃老而後六經,序遊俠則退處士而進奸雄,述貨殖則崇勢利而羞賤貧。」①因而為當時社會主流意識所不容。「遷既死後,其書稍出。宣帝時,遷外孫平通侯楊惲祖述其書,遂宣布焉。王莽時,求封遷後,為史通子。」②司馬遷的功德才得以彰顯。


晉朝建立後司馬氏當政,西晉永嘉四年(310年),時任漢陽太守的邑人殷濟回鄉為母丁憂,期間痴讀《史記》,「瞻仰遺文,大其功德。」遂奏請永嘉皇帝批准,為司馬遷「建石室立碑樹柏」③,始有司馬遷祠。工程歷時兩年,殷濟親自撰寫了《創建太史祠碑記》。有祠必有祀,司馬遷祠的祭祀活動從西晉漢陽太守殷濟開始。


北宋東魯人尹陽酷愛《史記》,非常敬仰司馬遷。宣和七年(1125年),他出任韓城縣令,認為司馬遷祠「卑庳如此,其不稱公之辭與學也甚。」於是率領芝川百姓整修司馬遷祠墓,建寢殿三間等,並在少梁之南,芝川之西得太史公塑像,將其供奉於殿中。然後「作述事享神之歌,使邦人習之,歲時以樂公之神。」④縣令尹陽開啟了民祭太史公神位的先河。


南宋時期多民族融合,韓城先後為金、元政權管轄,受《史記》大一統民族思想感召,金、元政府對司馬遷祠祭祀重視程度進入了空前時期。司馬遷祠現存金人修復和祭祀司馬遷祠的石碑5通,元代石碑1通,都是重量級的祠廟修繕和祭祀史料。金大定十九年(1179年),韓城知事趙振在《大定己亥修太史公墓小碣》中就說:「至今韓人享祀不絕……其意欲以光華文史之風,激勵衰鄙之俗。」其中「享祀不絕」一語道破天機,說明了當時的香火之盛。金明昌三年(1192年),提刑副使高有鄰為修繕祭祀撰寫了碑文,這是此前碑文中職務最高的人撰寫的。稍後的元代碑文也記載:「構其祠,使韓民以奉祀。」司馬遷祠保存的眾多歷史碑文中,倡導祭祀的碑文當數金、元時期的碑文。



太史公墓冢是一座蒙古包式的磚砌冢,很多學者認為這是元代所做,其意在於表明蒙古人把司馬遷看成是自家的親人,因為司馬遷的大一統民族思想為元朝統治的正統性提供了理論依據。韓城當地也一直有元世祖忽必烈敕命祭祀司馬遷祠、修繕司馬遷墓冢的傳說,當時的八思巴文字祭文經人整理後收錄在了韓城市政協組織編寫的《古韓雄鎮》一書中。這次祭祀,當是司馬祠有史以來的唯一一次國祭。祭文全文摘錄如下:

惟至元二年二月初八日午時,大元天子忽必烈,以微饈淡酒致奠於「史聖」可見金像之前曰:大哉,先生!編一統大志,首談民族發展;不畏權貴,直錄無隱,此乃史官之天職,人格之體現。辨善惡,明是非,述往事,思來者,足以為後世帝王立法,使亂世賊子生懼。以史為鏡,興國富民,不愧「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何等壯哉!


嗚呼!漢武獨有雄才之名,貳師實為害賢之奸,李陵窮降匈奴,罪在昏君,史遷無辜受戮,慘絕人寰。為人主者,不識忠奸,有眼無珠,禍國殃民,咎由自取,豈可欺世!


嗚呼先生!寡人不才,身生異邦,讀其《史記》,思見其人。恨不能生於同代,得以領聖賢之教,一在天之上,一生地之角,先生有靈,指我迷津。天下知我唯有君,我以我血薦軒轅。嗚呼哀哉!尚饗!⑤



從明代開始,司馬遷祠的民祭活動不斷舉行,進而形成祭祀規格和禮儀上的定式。明隆慶五年(1571年),時任河南道監察御史的邑人張士佩偕邑舉人馬永亨、張邦敬等二十九人祭掃司馬遷祠墓,張士佩作了祭文:「惟公學貫天人,道窮古今,百世文宗,萬代良史。士佩等幸生太史之鄉,默承斯文之佑。屆茲清明,用伸祭掃。尚饗。」韓城縣令為這次祭祀作了《奠漢太史司馬公祭文碑》。這是史料中明代民祭司馬遷的最早文字記述,祭祀者為地方達官、學士、鄉紳,祭祀活動為地方政府所重視,但祭祀物品和禮儀不詳。

明萬曆六年(1758年),韓城知縣劉從古向上級申報,將司馬遷祠「應祀牲儀品物支公費官銀,載入祭祀項下。每春秋祭祀時,令本縣掌印官主祭,永為定例。」「獲准依擬動支備丁銀,春秋每祀具帛一、豕一、羊一、燭二,用銀一兩五錢六分,永為令典。」⑥顯然,這是由地方政府組織承辦的「少牢」規格的祭祀,屬公祭範疇。



清康熙七年(1669年),韓城縣令翟世琪上書康熙皇帝,為司馬遷請謚號⑦,雖然由於種種原因未得獲准,但翟世琪並不氣餒,與芝川人民一道,對司馬遷祠進行了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擴建和維修,使祠墓突破了封建帝王規定的墓葬規格。不久,翟世琪設立了由當時芝川地區的農八社和商八社為主辦方的農曆二月初八司馬廟廟會,倡導廣泛的民祭活動。


世益盛而功益昭,時愈久而德愈彰。自2005年開始,韓城市委、市政府邀請著名學者、影視明星、社會名流等,配以大型歌舞、社火,在司馬遷祠舉行民祭活動,省電視台衛星頻道全程轉播。祭祀規模一年比一年大,內容不斷推陳出新。2018年的祭祀,增加了千人誦《史記》等項目,以周代禮儀為基準,用《史記》中記載的禮儀祭祀太史公;用「樂」上,繼承歷代「雅樂」傳襲傳統,嚴守中華基本樂禮樂論制定創作。


《史記》「大肆於周漢之間,馳騁於千世之前,其力贔負,實幹造化。」是「萬世治天下者資之,法施於民莫大焉。故建祠所以寧神,寧神所以阜民,政之大端也。失茲二者,吾守土者之責也!」⑧負責2018年民祭祀司馬遷活動的韓城市政協主席馮雙民說:祭祀太史公活動完全可以和祭軒轅黃帝、祭孔聖活動並列為全國三大祭祀活動,藉以追思史聖風骨,弘揚司馬精神,不斷增強習總書記所強調的文化自信意識。


註:①②《漢書·司馬遷傳》;③北魏酈道元《水經注》;④乾隆版《韓城縣誌·卷十》;⑤張雲峰、張璽增供稿;⑥清康熙版《韓城縣續志》;⑦《司馬遷研究》,三秦出版社1990年版;⑧司馬遷祠碑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韓城日報 的精彩文章:

千古絕唱《報任安書》

TAG:韓城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