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孔子的境界,從哪裡學來的呀?

孔子的境界,從哪裡學來的呀?

子張篇第十九

491(2016年5月8日)

【二二】衛公孫朝問於子貢曰:「仲尼焉學?」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

無生心解

圖/無生書法(篆書,本章原文)

「衛國的公孫朝問於子貢曰:『仲尼焉學?』」尼,是孔子卒後的謚。孔子卒,魯哀公誄之,稱之曰尼父。但尼本是孔子的字,古人也有即字為謚號之禮也。《論語》唯此及下四章稱仲尼,都是孔子卒後,故稱其謚。焉,於何,也就是從哪裡。意思是說:「仲尼那樣的境界,從哪裡學來的呀?」

圖來自高心靈

子貢說:「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在人。」文武之道,就是文王、武王之道。過去如此,現在如此,未來如此,必然如此,也是孔子所說「朝聞道,夕死可矣」的「道」呀!文王武王所遺留的禮樂文章所指的就是那一個「道」,它是活生生存在當下。《大學》云:「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圖來自高心靈

文王武王就是這三綱偉大的踐行者,他們真正做到了「內聖外王」,也就是真正做到了「格物致知,誠意正心,身修家齊,國治天下平」。這難道不是「未墜於地,在人」嗎?這是子貢所描述的一個實相,可見子貢見地之深,也知道了「道」是什麼。意思是說:「文王武王的大道,並未隨之喪失,至今仍活生生存在每個人身上。」這也是孟子云:「人皆可以為堯舜。」《傳習錄》云:「滿街皆是聖人!」

圖來自高心靈

子貢接著說:「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賢者,利根、上根器的人,也就是心靈品質相對高,內心的界線、條條框框、標準少的人。而不賢者則相反。識,認識、曉得。大者,根源,本也。小者,末也,枝枝葉葉。常師,是指固定的老師。

圖來自高心靈

意思是:「上根的人曉得直截根源,下根之人只知道摘葉尋根,不論是上根還是下根之人,他們所曉得的或大者或小者,沒有不是文武之道。我們的夫子,哪裡不在學呢?而且又何嘗非得有固定的老師呢?」這裡也是子貢答覆公孫朝的一番話,這不是孔子說的,是子貢描述孔子平日的學習。

圖來自高心靈

當知道「道」是什麼,「道也者,須臾不可離也,可離非道也。」所作所為所學沒有不是扣住這生命核心,本末一也,頭頭是道,道遍一切處存在於當下,所以孔子自然是無常師。問禮老子,訪樂長弘,問官郯子,學琴師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也就是其人苟有善言善行足取,皆為吾師。更重要是以大自然為師,向大自然學習思齊。子貢能說出此番驚人之語,足見他與孔子的心漸漸相印呀!

自作一偈:

道是須臾不可離,

賢者識大不賢小。

夫子聞道無常師,

頭頭是道焉不學?

賜出此番驚人語,

見與夫子心相印。

本文為《論語心解》第491則(天)發送。

《論語心解》是種茶人創始人無生的原創體悟,以497天的每日一則分享為底本。

孔子到底發現了什麼秘密、密碼呢?就隱藏在《論語》的每一句每一章里。王陽明把《論語》讀透了,非常佩服孔子。不讀《論語》一生遺憾呀!

該書於2017年7月出版,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可遇見。

感謝各位一路的陪伴與支持。

感恩一切

您的分享,讓世界多一份祥和。

感謝關注與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生 的精彩文章:

學習的終極目的就是愛自己,做自己生命的主人

TAG:無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