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書評:《文學是讓生命靠近另一個生命》

書評:《文學是讓生命靠近另一個生命》

「文學是照進單調貧乏的現實生活的一束陽光,注入一種嚮往,這與現實生活無關。」

最好的文學是「使人覺得活著有意義,讓人感覺活著是幸福的」。

「閱讀的時候,可以感受到他們的喜悅、哀傷、孤獨、希望,這是文學最大的力量,也是文學在人類文明中所扮演的不可或缺的角色。」

可能有很多人不喜歡蔣勛,覺得他啰嗦矯情,覺得他過於感性,但是讀完他的幾本書之後,你會感受到一種生命的感悟,會覺得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快樂幸福的感受。讀書可能就是這個目的,而不是為了考試找工作。

《蔣勛說文學》分為上下兩本,分別講述了從古以來幾個階段的經典作家和作品。比較適合作為對文學有興趣的青少年的入門書籍。

先說說古代詩歌

第一講說的是《詩經:初民的情懷》,蔣勛認為《詩經》更多是普通百姓的感情抒發,而不是教科書。「不要給這些詩找所謂的答案,它有更豐富的東西。」蔣勛建議讀原詩,要相信自己的解讀能力,總要去找註解本,可能就會離詩越來越遠。「原詩里的文字我們都能讀懂,我們不必去註解它們,而是在若即若離中去感受它們。」若即若離,這個感覺最美好。

第二講《楚辭:南方的激情》,因為沒讀過《楚辭》,對解讀沒辦法去思考。語文課本里有《離騷》和《湘夫人》,所以就讀過這兩篇文章,《離騷》至今沒好感,因為要求背誦,考試總考這一篇,就有點逆反,一直不覺得這篇好在哪裡,蔣勛在此書中也沒有介紹這麼有名的《離騷》,有點遺憾。《湘夫人》還比較喜歡,讀起來順口多了,曾讓學生用這首詩參加過朗誦比賽,所以很熟悉,也能體會一點詩里的感受。《楚辭》難懂是因為太多象徵手法,非常含蓄,寫神的故事多,浪漫主義手法。以後要看原文再來學習一遍。

漢樂府。民間的歌曲,是農業倫理下的民間小調。最喜歡《飲馬長城窟行》,平凡男女的生活,因為戰爭拉遠了距離,但彼此相思,從女子角度來寫兩人的思念之情,很直白很平實,讀起來又有韻味,特別好。

《古詩十九首》。不同於漢樂府,東漢出現文人的詩歌,因為此時出現了專門從事藝術創作的人,這些文人不會去描述現實,而是表達情感,或者說是表達一種閑愁。此時的文學作品更多表現一種虛無感。寫詩更多是一種幻想,對美好的幻想,來表示對現實虛無感的逃避。比如《西北有高樓》,完全是一種想像。這種想像拍成電影就沒意思了,要在那種朦朧中去理解更美。

再說說我最喜歡的魏晉時期的介紹

魏晉時期是個性化的時代。每個人都有完成自我的方式。儒家強調集體性,而魏晉時期開始懂得個性的重要。這一點也與我們今天現實社會相似。

「儒家的生命哲學是比較一元化的,佛教的善與惡卻並不是儒家講的好與壞,其實是兩種力量。巴厘島的寺廟裡有善神和惡神,兩個都是神,他們認為善是一種力量,惡也是一種力量。惡並沒有壞的意思,善和惡可能更像一個創造的力量和一個破壞的力量。如果沒有破壞,也就不會有創造,印度原始宗教其實是在講創造和破壞,這個部分是儒家所沒有的。儒家只看到創造的部分,壓抑了破壞的部分。」這段話太精彩了,所以文學會讓我們寬容,讓我們接納各種不同的個性。

例如竹林七賢,是七種不同人格的體現,每個人都有優點更有缺點,但有缺點依然能感受到生命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所以竹林七賢流芳百世。要寬容每一種生命,每個人都有存在的價值。

再比如陶淵明。他的詩歌讀的多,自以為自己應該還比較了解的,結果看完蔣勛的解說,發現陶淵明實際還是個哲學家,他寫出了人的不同面,物質的,精神的,互相對立又互相融和。《桃花源記》最妙的解釋是說「忘」,忘記目標忘記現實,生命中最美好的東西就會出現,人總是要經歷這個過程,才能懂得放下,找到心裡的桃花源,而且桃花源可以在身邊,可以創造,不需要去遠方不需要尋找。《歸去來兮辭》也是一種生命的出走。我們不需要到遠方去尋找詩意的生活,就在身邊創造詩意的生活吧。我們完全可以做到現實與精神的結合。這真是一種全新的認識。

接下來說說古代散文和戲曲家

韓愈和柳宗元。古文運動的創導者,強調文章的形式美不重要,重要的是內容美,「文以載道」。其實形式和內容都重要。《祭十二郎文》,一直聽說不錯,卻一直沒讀過,這次閱讀簡單看了看,結合蔣勛的解說,對嫂嫂那一段印象深刻,一個女人含辛茹苦把兩個孩子帶大,不容易,而韓愈壓抑情感,只是簡單表述,不用華麗詞藻,反而顯得凝重,更吸引人。

關漢卿,關注民間,語言民間化。《竇娥冤》就是民間故事,了解底層人民的生活。關漢卿用詞也是平白如話,不會講究詞藻,因為要讓普通人聽懂。

戲劇里的留白藝術很喜歡。原來唱戲就是唱戲,不會有那麼多設備和布景,所以很多演員需要靠自己的演技去體現情景,這才有意味有意境,現在加入了道具布景,其實少了演員的技藝體現,反而沒意思了。

湯顯祖的《牡丹亭》,裡面有名的段落「遊園驚夢」,沒看過,但經典的幾個片段聽也聽過無數遍了,很多作品都選擇這一情節去模仿或分析。這是人性的覺醒,是青春的驚醒。蔣勛往往是從生命的感悟,從個人的私情來講述這些作品。我們總說要關注集體要付出要為他人,其實人活著首先應該想到自己,連自己都不理解連自己都不愛,怎麼會愛他人愛世界呢?

張岱。說到他的七不可解,非常棒,人生就是如此,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有標準嗎?沒有!為什麼人不可以活出自己的樣子!人完美是人家眼裡的完美,是沒有意義的。發現沒有,大多數被人們愛戴喜歡的都是不完美的人,比如項羽,比如林黛玉,比如張岱這樣的人。想起嚴歌苓小說《芳華》里的那個劉峰,人們一開始不喜歡他,就是因為他太完美了,似乎什麼邪惡都沒有,當他發生觸摸事件之後,人們才發現他原來就是凡人,反而開始接納他了。所以不需要為了讓別人欣賞自己不停地按照別人的標準去生活,應該活出自己的樣子來,哪怕出錯哪怕失敗都是真實的你,要愛這個真實的你。

現代文學蔣勛說的不多,主要介紹了魯迅、張愛玲等人,還有部分台灣文學家,僅僅是讓我們了解了一下,沒有具體的解說。

文學是讓我們看到生命和生命靠近的一種可能性。在這樣一個激烈競爭的社會,人與人如此的疏遠,只有文學,只有閱讀,才能讓我們慢慢靠攏,才能讓我們找到心靈寄託的角落。

所以,還是閱讀吧,至少有一個讓我們安靜的時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這是我安靜的樣子 的精彩文章:

書評:《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TAG:這是我安靜的樣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