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人體新器官,疑似中醫所講的「經絡」!
人類研究自身器官已經有數千年,但直到如今,科學家還在不斷揭開新的人體奧秘。
據外媒報道,國外科學家近日發現了一個新的人體「器官」,它甚至可能是最大的人體器官。他們發現,曾被認為遍布全身的密集結締組織實際上是充滿流體的間質網路,並發揮著「減震器」的作用。
數千年來,人類一直在研究自身的解剖構造。直到今天,科學家們仍在不斷揭示人體的新秘密。科學家們表示,這一發現不僅重塑了我們對人體的認識,但也有助於解釋為什麼癌症在侵襲某些人體部位後更容易蔓延。國外研究團隊表示,這一新發現的器官遍布全身,但不知何故,直到現在才被發現。這些互相連接的間質相當於「流動液體高速公路」,它們所處的位置有:皮膚表層下方;沿著消化道、肺和泌尿系統;圍繞動脈、靜脈和肌肉之間的筋膜。他們發現這種結構遍布全身,可以在所有組織被移動或受力的地方充當減震器。這些發現有望推動醫學領域的巨大進步。
半個多世紀以來,國內外學者對經絡問題進行了不懈地探索,首先遇到的問題,就是古人所說的經絡是否真實存在。當時,有人認為古人所說的經絡就是現代解剖學中的血管,這個觀點已經被否認。另一方面,國外有人聲稱發現了經絡的實體,結果被我國學者證明是一種假象。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人們在針刺中發現了一種奇怪的現象:有些人接受針刺治療時,會產生一種沿經脈路線移動的感覺。後來正式命名這一現象為循經感傳現象,這一現象的發現,扭轉了人們認為經絡就是血管的觀點,因為血管顯然無法形成這種感覺循經移動的現象。另外,人們還發現循經脈路線的皮膚電阻較低,這些現象為驗證經絡的客觀存在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黃帝內經》載:「經脈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而經脈則「伏行分肉之間,深而不見,其浮而常見者,皆絡脈也」,並有「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的特點,故針灸「欲以微針通其經脈,調其血氣,營其逆順出入之會,令可傳於後世」。由此可見,經絡理論對指導中醫各科實踐有著決定性的作用。
東漢的「方書之祖」,有著「救命活神仙」之稱的張仲景,在《黃帝內經》的基礎上發展了經絡學說。他認為人所生的病是通過一條叫「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這樣的通路從體外向體內傳輸的,根據疾病所屬的經絡不同,要用不同的方法治療。
綜上所述,再從國外科學家所發現的「新器官」的特徵來說,這種新器官很大程度上「類似」我們老祖宗在幾千年前就提出的「經絡」。
※中醫:經絡不通百病生!教給個不花錢的方法,全身經絡都能通!
※經絡是最好的葯
TAG:經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