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生活環境對孩子的影響

生活環境對孩子的影響

抓緊每個機會分享 神的話語

如果孩子——

生活在挑剔中,他會學到譴責;

生活在仇恨中,學到鬥爭;

生活在懼怕中,學到焦慮;

生活在遺憾中,學到自憐;

生活在嘲笑中,學到膽怯;

生活在猜疑中,學到嫉妒;

生活在羞恥中,學到自咎;

生活在鼓勵中,學到信心;

生活在寬容中,學到忍耐;

生活在稱讚中,學到欣賞;

生活在接納中,學到愛心;

生活在肯定中,學到自愛;

生活在賞識中,學到立志;

生活在共享中,學到慷慨;

生活在誠實中,學到真理;

生活在公平中,學到正義;

生活在安全中,學到信任自己和別人;

生活在友情中,感到世界美好;

生活在恩慈和體諒中,學到尊重。

以上所講,對父母是很好的提醒。有智慧的父母懂得怎樣幫助兒女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良好的品格和行為,讓孩子知道該用怎樣的態度對上帝、對待父母及對待自己和他人。

對上帝的態度

你的兒女敬畏上帝嗎?有否遵行聖經的教導?(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箴言 9:10 )有智慧的父母,不單自己敬畏上帝,也會帶領孩子認識並敬畏上帝。

現在很多學校不教導孩子認識上帝,還教小孩世上沒有絕對標準。我朋友的八歲兒子,回家對爸爸說:「老師說人人都好,我們不能說別人不好。」乍聽很合理,很有包容性;但仔細思想,就知道這句話混淆真理,抹煞了客觀對錯的標準。如果每個人都好,那麼每個人都可以任意妄為而不受批評了。這種教育讓孩子不辨是非,分不出好人壞人。

很多青年人做事沒有考慮道德因素,多數是憑感覺:「我覺得好就做。」他們不懂「感覺好」不一定對。感覺好就做,與人相處很容易引起衝突。待人處事要有客觀的原則,客觀標準必須由上帝來定。(「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上帝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摩太後書3:16-17)孩子敬畏上帝,能分辨善惡,作父母的才不必擔心他行差踏錯或受壞人欺騙。

對人的態度

孩子與人相處的情況如何?他有好人緣嗎?會愛管閑事嗎?喜歡做領袖嗎?或情願做跟隨者?一個人的短處多半是他的長處。比如,愛管閑事的人可能有行政能力;愛指揮的可能有領導才能;膽小的不會做領導,但思想可能比較周密,不衝動行事。所以,父母要幫助子女發展長處,提醒他們避免把長處變作短處。如果小孩在這個過渡階段學會與人相處,長大後,人際關係也會好些。

對自己的態度

孩子怎樣看自己?驕傲、自信嗎?抑或過於自卑?知道自己的長處與短處嗎?做事謹慎或是粗心?(「我憑著所賜我的恩對你們各人說: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要照著上帝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羅馬書12:3)上帝給人不同恩賜,不需要與別人比較,只要善用自己的長處,忠心服事上帝,服事人。父母的教導應該是:盡上自己的本份便足夠了,不要跟人比較;否則對錯焦點,不是驕傲,就是自卑。

主耶穌講了一個比喻:有一個人要往外國去,叫了僕人來,把自己的家業交給他們,按照他們的才幹一個給了五千,一個給了兩千,一個給了一千。拿五千的與拿兩千的都忠於所託,分別又賺了五千與兩千。拿一千的卻懶惰,把錢埋在地下。等到主人回來,前面兩個僕人分別把原來的與後來賺的一起交給主人;主人對他們同樣稱讚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但那領一千的也來了,他卻為自己找借口說:「主啊,我知道你是忍心的人,沒有種的地方要收割,沒有散的地方要聚斂,我就害怕,把你的一千銀子埋藏在地里。請看,你的原銀子在這裡。」主人聽了大怒,罵他是又懶又惡的僕人,便奪過他的一千,把他丟在外面黑暗裡

上帝沒有叫我們與別人比才幹,祂只要求我們忠於職守,儘力而為。教導兒女也應用這個準則,不要給兒女不必要的壓力。

對父母的態度

孩子喜歡親近父母,抑或避開父母?這是溝通問題。六到十二歲的孩子開始有思想,常問為什麼,父母需要給他們安全發問和表達內心想法的環境。了解他們為什麼不滿,為什麼不高興,這樣才可了解並幫助他們。溝通是雙向的,需要花時間。

所以,如果父母只想速成管教,不願花時間了解他們言行背後的動機,子女會開始有反感,不服氣。這就不僅會犯同樣毛病,更嚴重的是和父母的關係會疏離。

「人心懷藏謀略,好像深水,惟明哲人才能汲引出來。」(箴言20:5)

有一個12歲的女孩回家悶悶不樂,說不喜歡她的學校,要轉校。父母就坐下來與她詳談,發覺她愛作領袖,常要同學跟著她的意思做,同學們不聽,她就生氣,朋友便越來越少,直到她覺得被孤立,所以說要轉校。明白了情況,父母便幫助她改變這種霸道行為。希望各位父母作明哲人,用禱告的心了解孩子,好誘導他們改變偏差的心態,建立好的品格。

基督徒父母了解子女後,還要帶領子女禱告。有偏差的,便要向上帝認罪,讓聖靈喚醒他們的良知。小孩子也需要認罪悔改,求主以寶血洗凈罪污。若單單著重外表改變,內心沒有更新,就不夠徹底。人靠自己改過,培養好的品格,非常困難,需要有上帝的幫助和提醒。

在羅馬書七章18至19及24使徒保羅喊出他靠自己做好人的無奈:「我也知道,在我裡頭,就是我肉體之中,沒有良善。因為,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故此,我所願意的善,我反不做;我所不願意的惡,我倒去做……我真是苦啊!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呢?」接著在25節中,他說:「感謝上帝,靠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就能脫離了。」今天,不管大人與小孩,都有與保羅相同的無奈。若要得勝,就要效法保羅,倚靠主耶穌。

父母懂得這個道理,就知道如何耐心地幫助子女勝過心中的歪思邪念。用聖經的真理來教導他們,這是一個過程,不是一天一夜做得到的事。所以,父母要把握機會,用實事為例,教導子女培養好的品格。

有一個11歲的女孩,常常要求爸媽買新衣、玩具給她。這是一種貪心與愛虛榮的表現,父母看在眼裡。

因此,當她要求再買東西時,他們先對她表示知道新東西會帶給她快樂;不過,他們問她每一次買新東西到底使她興奮多久?他們把她擁有的東西逐件數出來,請女兒回想她玩了或是穿了多少次就厭倦了。

這樣,女兒明白到自己有貪新厭舊的毛病;父母於是趁機會教導她要為擁有的感恩,因為很多貧窮的小孩一無所有。然後帶領她在上帝面前承認貪心的罪,最後,鼓勵她把一些好的東西送給一些可憐的小孩;因為主耶穌說施比受更為有福。

女兒起初捨不得,但當她最後聽從父母去做的時候,別的小孩拿到她的禮物所表現驚喜與感恩的表情,使她心滿意足,這種快樂竟然超過她收到禮物的快樂。

於是,她學會了感恩、知足、慷慨與愛心的功課,好的品格便被培養出來。所以父母們,請你們注意,日常生活中很多實例可以用作教導子女培養好品格的工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從天上來 的精彩文章:

TAG:愛從天上來 |